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168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3篇
无线电   3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篇
自动化技术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01.
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策略在升压较大时存在输出电压振荡的现象,分析该现象发生的原因,探讨了火电厂低电压穿越装置具备过零开通的单排高频直流斩波Boost升压拓扑实现方法及工作状态,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经验值延迟电流微分补偿控制策略.在PSCAD/EMTDC系统环境下搭建了硬件拓扑和控制电路的仿真模型,验证了算法的收敛性和有效性,并采集现场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传统PI控制策略和所提方法在电压跌落至90%,60%,20%时运行性能.结果 表明,所提方法能解决传统PI控制策略中存在的输出电压振荡、启动时间长等问题,研究成果大量应用于火电厂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102.
随着电力网络规模日益增大,多种负荷接入配电网带来诸多稳态电能质量问题。对配电台区电压质量监测数据进行预测,有助于掌握电能质量水平变化趋势,对电能质量预警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分析稳态指标数据变化规律并提高电能质量水平,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的稳态电压质量指标预测方法,挖掘并利用不同时序数据的关联关系,优化稳态指标预测效果。首先,分析有功功率与电压质量指标的关联性,通过时序相关性匹配用户有功功率数据和实际稳态指标的时间序列特征;其次,用LSTM网络对筛选出的用户有功功率序列和稳态电压质量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建模;最后,利用LSTM模型对福建电网某个区域内稳态电压质量数据进行预测。通过实测数据验证,结合特定用户用电行为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在用户日用电行为相对恒定和发生变化两种情况下,均能够提升稳态电压质量指标短期预测精度,且后者场景下长期预测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3.
陈炜  黄若霖  张丰 《电工技术》2021,(16):68-71
针对某220 kV GIS变电站双重化配置保护改造验收过程中,操作箱第I组跳闸动作灯不亮的现象,采用原理分析、试验验证等方法,深入研究了缺陷成因及两套保护动作时间差异对操作箱跳闸回路的影响和潜在风险,提出了双重化配置保护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应对措施,研究成果对22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的保护改造验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4.
主动化与市场化是未来配电网发展的重要趋势,提出一种考虑配电商参与的主动配电网多层分区调控方法.构建基于调控中心、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电商调控单元和子区域调控终端的多层分区调控框架;制定以"上送-决策-下发"为脉络的多层分区调控策略;建立配电商经济调度与调控中心综合优化调整2个调控核心环节的数学模型,前者旨在最大化配电商盈利,后者旨在促进配电网运行经济性、安全性、优化度与清洁性的综合提升;分析基于改进和声搜索算法的模型求解策略.算例仿真及多场景分析验证了所提调度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5.
备自投装置是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保证供电连续性的有效手段,主要应用于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常规的桥型接线、单母双(多)分段接线、各台同等容量变压器运行的变电站备自投装置逻辑相对简单、功能较易设计,但是部分老旧变电站内变压器容量不统一,接线方式特殊,导致常规的备自投动作逻辑不能适用.因此,各台变压器容量不同、接线方式特殊的变电站备自投在设计上必须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逻辑更为复杂.本文分析特殊接线变电站10kV备自投的设计原则,针对不同运行方式对10kV备自投进行逻辑分析,为10kV备自投逻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提出一种改进严重度模型下计及二次系统影响的电力系统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分析了继电保护隐性故障、自动重合闸成功率以及自动切负荷装置对风险评估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其次,在基于效应理论的严重度模型中引入重要程度因子,提出改进严重度模型的风险指标量化方法。对改进IEEE-RTS79 节点测试系统进行风险评估,验证了所提模型及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风险评估方法,本文所提评估方法更合理、更符合系统实际;通过评估结果辨识电力系统中薄弱环节,为电力系统运维检修和风险管控提供参考和依据。 #$NL关键词:二次系统;隐性故障;改进严重度;风险评估;风险管控#$NL中图分类号:TM715  相似文献   
107.
小电阻接地方式可有效降低过电压和提高故障选线率,但在小电阻改造过渡期间存在并列转供电等问题.通过对一次接线方式进行分析,在小电阻接地变高压侧与主变低压侧间加装专用开关.对改造后的运行方式进行继电保护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二次应对措施及过渡方案,实际应用案例表明,新方案有效提高了配电网小电阻接地改造期间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8.
为贯彻"管住现场为主"的安全理念,分析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强化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建立了统一的作业计划管理流程.从安全管理信息化、自动化的角度,通过完善工作标准、规范管控流程、强化安措执行,借助"互联网+"理念,建立了电网安全风险管控平台,实现了作业安全可视化、智能化管控,提升了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精准管控水平.  相似文献   
109.
配电网的铁磁谐振过电压严重影响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已有的消谐方法难以适应不同网络结构.分析了铁磁谐振过电压特征,借鉴有源滤波器技术思路,提出了中性点电压控制方案,经单相有源逆变器向系统注入零序电流,将中性点位移电压强制为零,抑制铁磁谐振.仿真结果表明,该消谐装置能够正确判断出基频谐振和单相接地故障,且只需短时作用即...  相似文献   
110.
叶力行  朱弘  郑钏  沈璟 《通讯世界》2016,(9):147-148
近年来我国电力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而变电检修又是整个电力工业中的重中之重。伴随人们对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的日益提升,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更好的去完成变电检修工作。然而在变电检修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危险点,如果对这些危险点进行有效控制是该行业亟需面对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变电检修作业现场危险点分析及其控制的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了如何进行危险点分析以及如何更加有效的实施危险点控制,最后结合具体事例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