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25篇
综合类   133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33篇
能源动力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步行街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活力程度对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街区空间品质对街区活力的影响效应及其影响程度,以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区为例,通过调研街区的建筑品质、景观品质、文化品质和管理维护品质,采用回归分析定量研究街区空间品质对街区活力的影响效应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街区空间的文化品质对街区活力的影响最大,景观品质其次,建筑和管理维护品质最小.未来进行城市步行街区设计时,应注重塑造街区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2.
徽州古村落水口营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地处皖南盆地,因山多地少,徽州古村落立足于山水“夹缝”,曲于地形地势,古村落在选址与规划过程中,一般依山就势,沿溪顺河,山、水因素既符合自然环境特征,又追求人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特别关注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水资源,古村落经过对“水口”的不断规划、修建与完善,陆续构成徽州古村落独具特色的“水口园林”,现存村志多有记载,通过对岩寺、沙溪等古村落“水口”建设实践的剖析,探讨徽州古村落形态万千所蕴含的环境意趣与情感意义。  相似文献   
3.
徽州传统村落核心价值的挖掘对于针对性保护发展策略的提出至关重要。以徽州35个非重点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构建徽州传统村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SPSS因子分析、线性加权对徽州传统村落进行多维价值评价方法进行探析,以期通过多维价值评价遴选出综合价值较弱但具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价值的村落。研究结果显示:依据本文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共遴选出7个方面的村落价值,由评价结果共筛选出18个综合价值较弱但具有独特价值的村落划定为特色型村落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编制是解决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工作。运用空间句法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对唐模古村进行空间解析,利用量化后的空间分析结果对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中的保护区划划定、街巷路网调整、功能结构布局等重要规划内容提供了依据。廓清了空间句法在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中应用的若干问题,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线和修正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皖西山区因地理环境、经济产业及建设发展历程不同于省域其他地区,故美丽乡村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基于对其多个乡村的整体布局、建筑风貌、空间环境、基础设施等开展的田野调查,以该地区的金寨县双河镇双河村为例,阐述了皖西山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共性;并结合所参与的实际工程项目,着眼于技术层面,从产业、规划和建筑的角度,相应地提出了引导支撑、按需统筹、分类更新的对策,为该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6.
儒学被认为是古代封建文化的正统,地方文庙也随着封建统治者对尊孔祭祀活动的升级而逐渐普及。寿州孔庙建筑群是安徽省境内始建年代较早,现存较为完整的地方文庙代表。本文以寿州孔庙建筑群为例,从特点鲜明的建筑组成,庙学合一的功能组织,礼制规范的形制格局,层层递进的序列空间等方面解析作为地方文庙建筑的典型布局特征,以期为安徽地方文庙建筑的保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装饰一直都作为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给予建筑美学特征,又赋予建筑文化、历史、社会、宗教等象征意义。本文针对徽州建筑,以及徽州文化、经济影响至深的扬州传统建筑,通过分析比较,挖掘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历史信息、不同的建筑文化。通过装饰对比,研究徽州与扬州传统建筑的互融与差异,揭示徽派建筑与江浙建筑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环巢湖区域现状环境调查,分析、评价基础上,总结出需要保护、整治主要内容。并提出综合整治以及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改善合肥城市边缘地带-巢湖生态环境,拟制城市规划中不良发展与扩展,提升区域环境品质,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化正经历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学术界和地方政府对新型城镇化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合肥地位背景入手,对合肥城镇化建设现状格局进行分析,结合其他类似城市建设经验,从构建特大城市空间体系、合理发展大中城市、积极发展中心镇和新市镇、分层推进四个方面探讨合肥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保障性住房是解决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居住问题的重要手段。合肥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布呈现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本文从被保障人群的基本需求和居住感受出发,通过典型小区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合肥市保障性住房居民群体特征、居住需求及目前居住满意度情况,评价合肥市保障性住房现状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总结问题并提出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