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5篇
综合类   43篇
化学工业   8篇
轻工业   8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徐强  陈东生  甘应进 《纺织学报》2016,37(12):111-116
为给设计师拓展设计空间和思路,又有效地促进传统民族服饰纹样的提升和发展,以台湾原住民族排湾族服饰纹样为研究对象,解读其服饰纹样的文化内涵。运用图案设计与民俗文化的理论研究方法进行实地调研,结合排湾族服饰典型纹样图片阐述了排湾族服饰纹样的题材式样;从素材选用、造型设计、色彩搭配、构图形式、表现技法5个方面研究了其纹样的特点。梳理出排湾族服饰纹样的等级标志、祖先敬仰、生殖崇拜、民族习俗、信仰寄托、神话传说等文化内涵。研究结果表明,排湾族服饰纹样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地域文化,彰显出排湾族人对美好憧憬的追求。  相似文献   
22.
《广州化工》2021,49(2)
利用原位配合的方法将生物质纳米自愈合凝胶材料的性质与稀土配合物杂化发光材料的性质结合研发出可发光自愈合纤维。多次试验以求得时间、温度等因素与生物质可愈合纳米材料得率的关系,并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热重分析仪等对纤维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在制备好纳米纤维素后对其与稀土配合物杂化发光材料的复合方法进行科学阐述,对未来此功能性复合纤维的发展和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3.
纪晓峰  陈东生 《纺织教育》2012,27(5):412-414,421
为了保证我国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适应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满足行业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亟需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文章从行业的角度,探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24.
陈东生  甘应进 《纺织教育》2012,27(5):415-418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大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强化整体设计。贯穿教育全过程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就是根据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质量标准而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相似文献   
25.
服装设计与工程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专业,建设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搞好专业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保障。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结合培养目标,从体系内容、硬件设施和管理制度三方面,提出建设具有开放性、阶梯性、专业性、系统性的"连贯阶梯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6.
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文章梳理了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过程,对服装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特色进行总结,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7.
分析了骑行特征,研究其对服装面料选择、版型设计的要求,通过对骑行裤的版型结构优化,将骑行运动特征和骑行状态下下肢不同部位的压力变化规律二者结合。研究了骑行状态下下肢体表的变化规律,对结构优化前后的骑行裤进行了压力舒适性的主客观对比评价,为设计出结构更为优良的骑行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是解决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的一种方法,机械法回收再利用使得废旧纺织品回收和再生变为现实。现概述机械法回收再利用的可操作性的工序及其技术前沿。  相似文献   
29.
为了了解竹笋壳纤维的基本力学性能,为竹笋壳纤维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竹笋壳纤维拉伸断裂性能、松弛性能和定伸长弹性性能等力学指标。结果表明,竹笋壳纤维断裂性能指标拉伸断裂强度、初始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3.21cN/dtex、214.32cN/dtex和2.01%,在湿态下竹笋壳纤维的拉伸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下降较大,分别下降了38.6%和33.1%,断裂伸长率变化不大;比较干、湿态下竹笋壳纤维的抗应力松弛性能和定伸长抗伸回弹性,湿态下的抗应力松弛性能和弹性能力较优。  相似文献   
30.
四平戏由明代中叶的弋阳腔演变而来,在历史长河中较好地保留了明代独特的声腔艺术形式,被戏剧史专家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随着时代的变迁,四平戏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受到阻碍。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四平戏文化,文章尝试通过挖掘、分析四平戏元素特色,并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将其融入到文创产品中,以使四平戏文化元素以新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同时促进文创产品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