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3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266篇
电工技术   55篇
综合类   309篇
化学工业   859篇
金属工艺   95篇
机械仪表   160篇
建筑科学   63篇
矿业工程   66篇
能源动力   153篇
轻工业   14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865篇
武器工业   33篇
无线电   9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2篇
冶金工业   24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43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450篇
  2013年   449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为解决试油三项设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因认知水平、知识水平和实际需求不同导致的设计方案差异大、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如何以一种形式化、标准化的方式来表示试油方案设计领域知识,实现方案标准统一化,提高试油方案协同设计系统的智能性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研究试油方案协同设计工作流的基础上引进知识的概念,将试油领域本体与试油方案协同设计的具体应用需求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的试油方案协同设计方法。该方法介绍了试油领域本体构建、应用以及协同工作流构建等技术和方法,利用统一的知识表示,使知识与试油方案协同设计业务流程紧密关联,很好地解决了实际应用中方案标准统一化以及知识重用性的问题。目前系统在使用中,提高了方案设计的准确性和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32.
王妍  杜秀华  杨蕊  祝娟  曹喜承 《图学学报》2021,42(4):696-702
突如其来的疫情下“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使得以成果导向教育(OBE)为理念的教学存在 特殊性。以《现代工程图学》课程为载体,提出突发事件下 OBE 在线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图学素养,融 入计算机实体造型。教学重点集中在整合和挖掘教学资源、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和加强工程能力培养,教学过程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加大多元化过程考核机制,拓宽制图课教学的知识面和受训面。构建了“课内 与课外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制图教学新体系。并在机自专业制图课程教 学过程中加以实践,适度解决了远程教学中课堂互动性差、实践和测绘教学难以及上机实战少等问题,确保与 线下课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为工程类基础课程教学提供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33.
以榆树林油田东18扶杨区块特低渗透油田为例,通过模糊评判法对水驱控制程度、储量动用程度、能量保持水平、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年产油综合递减率、含水上升率和油水井利用率7个因素进行综合评判,评价水驱挖潜措施效果。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东18区块通过挖潜措施调整后的综合评价结果属于"较好",与实际情况相符。模糊评判法能够准确地确定特低渗透油田挖潜措施效果好坏,该方法简单精确,可以作为特低渗透油田挖潜措施效果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4.
在精细小层对比的基础上、采用密井网大比例尺绘图方法对沈161块微构造进行研究,划分出三种微构造单元和四种配置模式。根据单井累计产量资料表征剩余油含量,研究不同的微构造类型及配置模式对剩余油的控制程度。分析认为:微构造正向单元、顶凸底凸型配置模式发育处是沈161块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区,当有利区域恰好发育分流河道沉积微相时对剩余油有着最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5.
36.
针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清水用量日益紧张、清水配制稀释聚合物带来的弊病日益突出的现状,提出有效利用含油污水配注聚合物技术的研究。通过污水配制聚合物室内实验,利用空压曝氧方式改善水质,分析曝氧量对聚驱污水及深度处理污水所配聚合物黏度的影响,优化最佳曝氧量,为油田污水的有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深度处理污水最佳曝氧量为5.6mg/L左右,降低的黏损率为4.69%;聚驱污水最佳曝氧量为7.2mg/L左右,降低的黏损率为11.45%,说明该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含油污水稀释聚合物溶液的黏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37.
运用气相色谱法对分离油和分离气进行了组成组分及原油物性分析。利用PVTsim得到F区块地层油组成组分,通过模拟多次脱气实验,研究了该区块原油的高压物性参数变化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分析了分离级数及开采条件变化对流体组成及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块地层油具有轻烃(C1~C6)含量高、密度低、收缩性强、溶解气油体积比大的特点;与黑油相比,压力变化对PVT参数的影响更大;油藏流体PVT特征对分离级数具有强烈的敏感性,多级分离时,地层油收缩率较小,脱气量较小,产油量较大;小油嘴开采时,嘴前压力较高,原油中轻质组分脱气相对较少,采出的原油中轻质组分较高,轻质组分更容易被开采出来。  相似文献   
38.
为研究基于套建增层的单跨双层钢框架的抗震性能,以长细比、轴压比及加载位置为参数,设计18组单跨双层钢框架体系;基于简化的力学模型和材料的本构关系,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开展框架结构在单调水平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分析,通过仿真分析与单跨双层钢框架试验结果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验证有限元模型建立的合理性;开展18组单跨双层钢框架非线性滞回分析,提取并比较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包络图和骨架曲线,基于能量等效法计算结构的延性因数,考察结构体系的塑性铰出现时间及分布规律;给出钢框架在大跨、重载和套建增层工程中的设计建议.结果表明:单跨双层钢框架结构滞回曲线饱满,塑性、耗能及延性性能较好,形成强柱弱梁的塑性铰机制,为在抗震区新建和既有建筑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9.
利用Krasnoselskii不动点定理及Ascoli-Arzela定理,研究含参数的非线性三阶三点边值问题,证明当参数取值范围不同时,该边值问题的正解存在性与不存在性.  相似文献   
40.
采用现场举升系统结垢统计、室内铸体薄片,结合SEM和电子探针分析了强碱三元复合驱过程中垢成分的变化和储层结垢类型与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垢的主要类型随着强碱三元复合驱体系注入PV数的增加发生变化,注入初期以碳酸盐垢为主并含有少量硅垢和有机物,注入中期3种垢成分含量相当,注入后期结垢类型转变为与初期相同类型。铸体薄片分析表明,垢形态为白色云雾状和褐色胶结状,部分孔隙阻塞造成孔隙结构发生变化,面孔隙率平均下降6.45%。研究区垢的类型主要为钙垢和硅垢,含有少量的钡/钛垢和铁垢。由于强碱的溶蚀作用,地层和井筒中容易出现结垢现象,建议在能够实现相同提高采收率幅度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采用弱碱三元复合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