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1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27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931篇
化学工业   735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736篇
矿业工程   32篇
能源动力   249篇
轻工业   46篇
水利工程   152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6篇
冶金工业   29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5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混凝滤布过滤-缺氧滤池/生物滴滤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小城镇污水高效、节能、低耗处理,建立混凝滤布过滤-缺氧滤池/生物滴滤污水处理组合工艺.在优选实验装置及材料的基础上,探究各部分工艺最优运行参数. 在研究系统对常规污染物去除的同时,重点分析生物滤池启动过程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当粉煤灰基混凝剂投加量为1 mL/L时,混凝-滤布过滤对CODcr的去除率可达54%,对TP的去除率达81%,且具有工作周期长、耗能少等特点;生物滤池在水力负荷为15 L/d、硝化液回流比为150%时运行效果最好,可保证系统出水氨氮、CODcr、TP、TN均达到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92.
为进一步提高低温(15 ℃)SBR系统的硝化效能,通过间歇培养实验探讨pH对系统活性污泥硝化效能的调控与影响.结果表明,将初始pH控制为8.0~9.0,低温SBR系统的活性污泥(以MLSS计)具有最佳的氨氮氧化能力,在NO2--N积累阶段对NH4+-N的比去除速率可达25.49 g·kg-1·d-1,NO2--N的比生成速率达22 g·kg-1·d-1;初始pH为7.5~8.0时,NO2--N氧化效果最佳,NO3--N的比生成速率可达35.6 g·kg-1·d-1;将反应系统的pH维持在8.0,可使亚硝酸菌和硝酸菌代谢活性均保持在较高水平,达到良好的硝化效果.  相似文献   
93.
采用轮流搅拌-曝气SBR系统模拟两种不同曝气方式(分点曝气和分段曝气),研究其形成的污泥絮体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分点曝气形成的污泥絮体尺度大、沉降性能好,两者的SVI平均值分别为133mL/g和202mL/g,平均粒径分别为74.26μm和53.46μm,而且分点曝气中拥有更多的大颗粒絮体;分点曝气形成的污泥絮体稳定性优于分段曝气,在连续曝气条件下,两种污泥絮体均受到剪切破碎,不仅初始粒子被剥离,而且絮体也被打碎变小,但分段曝气被破碎的程度更大;分点曝气和分段曝气所形成的污泥絮体的EPS含量分别为31.21mg/gVSS和21.6mg/gVSS,且前者EPS中的多糖、蛋白质和DNA组分均比后者多,两者EPS的主要组分以蛋白质为主.两种污泥经连续曝气3h后,EPS皆增大,且多糖含量增加较多;分点曝气和分段曝气形成的污泥比阻分别为5.21×1012 m/kg和7.94×1012 m/kg,前者污泥的脱水性能较好.经连续曝气3h后,两种污泥的比阻明显增大,脱水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94.
土壤热恢复特性是土壤源热泵长期稳定高效运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土壤导热系数是土壤热物性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对土壤的热恢复特性具有决定性意义.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研究在变热流工况下,土壤的导热系数对土壤热恢复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高等学校正在探索实践的一项新的学生教育管理改革制度,每个高校的导师制各不相同,其中对导师的选拔和在实行中导师具体工作也不十分明确.本文将基于师生双选构建一个四阶段全程式的导师制度.  相似文献   
96.
开展埋地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变化的研究,对于解决地处严寒地区的东北广大农村给水冬季经常发生给水管道冻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建立浅理外加保温层给水管道与周围土壤非稳态传热,以及土壤自身导热的物理模型基础上,利用Matlab-PDE工具箱进行求解,分析浅埋保温给水管道运行情况及周围土壤温度场随时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这种浅埋外加保温层的给水管道防冻胀技术,可以基本解决给水管道在冬季运行时发生的冻胀现象.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质量浓度乙二醇溶液对地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gambit和fluent软件建立一个简单垂直U型地埋管热泵机组模型,模拟在不同工况下不同乙二醇的热物性参数对应的机组性能.结果夏季制冷工况下,添加乙二醇与未添加相比冷凝器的出口温度升高,乙二醇质量浓度每升高10%,温度升高1‰左右.冬季制热工况下,添加乙二醇与未添加相比蒸发器的出口温度降低,乙二醇质量浓度每升高10%,温度降低1%左右.结论通过数值模拟,得出在夏季制冷工况下,乙二醇质量浓度变化对地埋管换热的影响不太大.冬季制热时,随着乙二醇质量浓度的升高制热量降低.并得到在制冷和制热的工况下不同质量浓度的乙二醇对应的热泵机组的出口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模拟出在质量浓度对应的制热量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98.
目的确定三维电杉电Fenton法处理苯酚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并探讨反应机理.方法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对处理结果进行紫外光谱分析;采用叔丁醇验证·OH的存在.结果在最佳反应条件pH值3,电解电压为12V,极板间距为10.5cm,电解质投加质量浓度为1.2g/L,Fe^2+投加浓度为0.9mmol/L条件下,苯酚最大去除率为97.38%.苯酚去除率影响因素大小为pH值〉电解电压〉Fe^2+投加浓度〉极板间距〉电解质投加质量浓度.反应过程中,苯酚首先被降解为醌类化合物并进一步降解为其他中间产物,最终被氧化为小分子化合物.结论苯酚的去除主要是电极的直接氧化,·OH以及其他活性氧化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OH对苯酚的降解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
刘锋  李昂  冯震 《涂料工业》2021,51(1):56-61
采用混凝 -生物接触氧化 -芬顿高级氧化组合工艺对水性涂料废液进行处理研究。重点考察了该工艺对涂料废液 COD、氨氮和 S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 pH升高对涂料废液中的 SS、COD有去除效果并且能够避免混凝时发生板结,当 pH为 10时, COD由 148 000 mg/L降至 46 000 mg/L,SS质量浓度由 18 500 mg/L降至 2 500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 86. 4%和 68. 5%;接触氧化反应器经过 60 d的运行, COD容积负荷达到 0. 67 kg/(m3·d)出水 COD、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 94%、85%;经过混凝 -生物接触氧化 -芬顿高级氧化组合工艺处理最终,出水 COD为 280 mg/L左右,氨氮质量浓度为 15 mg/L, SS质量浓度为 13 mg/L左右,均可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0.
研究了运行模式的改变对好氧颗粒污泥优势丝状菌种类,以及对污泥特性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中出现大量外伸型丝状菌Type 021N,但并未阻碍污泥的颗粒化,且随着絮体污泥颗粒化进程的推进,其对污泥沉降性的影响也在逐步减小,最终得到平均粒径为0.75 mm、污泥容积指数为43 mL/g的成熟好氧颗粒污泥。而将成熟颗粒污泥接种至连续流反应器中时,颗粒污泥开始解体,污泥特性开始恶化,同时优势丝状菌演替为另一种外伸型丝状菌Sphaerotilus Natans。分析认为,外伸型丝状菌会影响污泥在生物区与沉淀池间的循环周期及其在沉淀池的实际停留时间,是颗粒污泥解体的主要原因,而该影响在SBR运行模式下较小,在连续流态下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