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28篇
金属工艺   70篇
机械仪表   36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4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正>本文通过案例介绍新能源汽车行李厢外板在拉延过程中肩膀头处出现的拉裂、缩颈、皱的现象,运用数字化模拟技术系统性查找分析问题原因,从网格分析、CAE仿真试验、最终调试方法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解决生产过程中新能源汽车行李厢外板肩膀头区域缺陷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伴随着5G开始商用,智能制造在工业生产内不断升级,传统的预防性维护要求制造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无法找到设备零件的寿命拐点,提前更换,将导致成本的浪费;延时更换,出现停机将导致生产率的下降。如何找到准确的更换时间点,我们需要工业大数据的分析,使用预测性的维修方法,实时掌握零件的工作健康状况,从而判定备件是否可以继续工作,这也是未来的维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高档轿车在国内已是街头巷尾到处可见,国家也逐渐提高了对轿车燃油经济性、环保性的要求。目前,针对国家对汽车燃油节能、环保的要求,汽车厂商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新能源的开发,二是汽车轻量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4.
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驱动下,汽车行业正朝着电动化和轻量化方向发展。轻量化是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最具发展前途的轻量化替代材料。主要介绍了近年来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传统燃油车以及新能源车的应用及其发展现状,并详细阐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优势,同时对碳纤维材料在汽车各部位的轻量化效率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5.
冲压模具作为冷冲压生产的重要载体,其在生产中的稳定性,对制件的质量、生产成本以及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轿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个汽车生产厂家都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一项主要的工作任务,本文主要介绍一汽-大众某车型侧围外板模具拉延稳定性的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6.
姜涛 《现代零部件》2008,(1):102-106
汽车车身白车身是车身零件系统中最重要的模块之一,它作为车身的骨架,对整个车身的造型、安全性、稳定性等重要性能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现代汽车开发中最重要的开发部分。本文将对汽车车身白车身的技术要求、结构特点、材料使用、制造连接技术及性能试验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7.
介绍了清漆烘干炉的构造通过现场取样分析,确定了清漆烘干炉灰的组成成分及尺寸大小等信息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清漆烘干炉灰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并结合现场管理提升,使得该缺陷大幅降低从而提升一次交检合格率。  相似文献   
78.
79.
在汽车焊装生产中,传统的条形码识别因为生产现场的粉尘、高温振动、油污等影响而发生车型识别错误,采用RFID系统可减少识别错误的发生.介绍了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系统的基本原理、构成以及在一汽一大众焊装车间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射频识别RFID系统应用的影响因素.射频识别RFID系统在焊装车间某车型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识别故障率.  相似文献   
80.
目前,大多数汽车企业冲压车间在规划新生产线时,都会采用更加节能、节拍更快的高速冲压生产线,但冲压生产线实际生产零件的速度不仅由冲压生产线最高节拍决定,还取决于零件造型、模具设计、自动化机械手通过性等多个影响因素. 大众汽车外覆盖件一般通过6次冲压最终成形,各台压机之间通过自动化机械手进行零件抓取与传输.压机在连续运行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