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29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4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针对汽驱开发试验中出现的汽窜、油层受效不均等问题,研制出一种全液相高温调剖剂,10 g堵剂沉淀量达到1.8 g,无机凝胶强度达到5 MPa/m,封堵率在55% ~90%间可调,耐温达到350℃,经现场调剖试验后,措施井的注汽压力提高1.7 MPa,吸汽剖面改善明显,调剖效果显著,提高了汽驱的注汽利用率和采收率.  相似文献   
22.
套管屈服强度直接影响套管抗挤压性能,套管在加工孔过程中可能诱发孔眼附近材料发生金属相变,导致套管屈服强度不再均匀分布,进而影响套管抗挤压强度。在相同工况下,对比了P110完整套管和机加工孔套管的抗挤压强度,以此为参照组分析了相变区域面积和相变区域屈服强度对机加工孔套管抗挤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加工孔会改变材料屈服强度,进而影响套管抗挤压性能。随金属相变区域屈服强度减小,机加工孔套管抗挤压强度减弱;当金属相变区域屈服强度增大时,机加工孔套管抗挤压强度增强。且机加工孔套管相变区域面积对机加工孔套管抗挤压强度的影响随相变区域屈服强度增加而逐渐削弱。  相似文献   
23.
许卫 《天然气工业》2003,23(Z1):130-132
煤层气开发生产中,对煤层进行压裂改造是一个关键环节.为此对在煤层进行压裂改造时所用的压裂液性能进行了室内实验评价,其内容包括①改性胍胶、线性胶压裂液流变性与破胶性能研究;②有机硼交联冻胶压裂液流变性与破胶性能研究;③氮气泡沫压裂液流变性、破胶性能研究.结果认为泡沫压裂液是煤层气压裂用理想的工作液;泡沫质量、稠化剂浓度是影响泡沫压裂液流变性能的主要因素;线性胶和弱交联水基压裂液是煤层气用压裂液体系的补充;建议现场用泡沫压裂液稠化剂选用0.3%浓度、泡沫质量选择70%~75%;压裂液配制与实施是压裂施工的重要环节,建议在施工中加强压裂液现场质量控制、添加剂质量检测和压后排液管理,以确保压裂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24.
石油钻井的技术如果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那么石油钻井将远远不能满足于社会的需求,由此对石油钻井自动化智能化的新技术进行研究,有助于为石油产业带来机遇,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5.
在同步压裂过程中,随着地应力条件的改变,裂缝形态也会随之变化.针对这一现象,假设致密储层岩石为均质、各向同性材料,依据断裂力学理论,推导出同步压裂井间裂缝诱导应力计算模型;考虑水力压裂过程中,诱导应力差值对水平应力差异系数的影响,结合复杂裂缝和转向裂缝形成的力学条件,建立同步压裂井间裂缝形态判别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压开裂缝附近水平应力差异系数场呈椭圆形分布,距离压开裂缝越近,水平应力差异系数越小,越易形成复杂或转向裂缝;初始地应力条件对同步压裂井间裂缝形态影响显著,文中压裂条件下,初始水平应力差异系数0<Kho≤0.033时形成转向裂缝,0.033<Kho<0.361时形成复杂裂缝,Kho≥0.361时只能形成单一主裂缝.  相似文献   
26.
光纤F-P腔压力传感器在高温油井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温、高压油井的测量环境,设计研制了基于光纤非本征型Fabry-Perot(F-P)腔的波长解调型光纤压力传感器系统.该系统采用激光熔接制作的光纤F-P传感头,具有测量动态范围大、温度敏感性小、耐高温和长期工作稳定等优点,在压强0~30 MPa范围内,系统压力测量分辨率达到0.003 MPa,温度敏感性小于0.002 MPa/℃.光纤传感头采用光纤-厚壁石英管激光熔接的无胶封装方式,解决了高温环境下的传感器高压密封和光纤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7.
油基钻井液普遍存在基础油难以降解、不可再生等缺点,为此,利用天然生物油脂,通过催化加氢、分子异构等合成了生物合成基础油,以该基础油和改性有机土为主,通过优选其他钻井液添加剂及加量,形成了可再生生物合成基钻井液体系。生物合成基础油是C12—C24的支链异构烷烃混合物,具有优良的安全环保性和黏温特性。室内性能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可再生生物合成基钻井液体系的高温高压滤失量低于12 mL,沉降稳定性好,破乳电压在768 V以上,96 h半致死浓度大于1 000 000 mg/L,能抗20%地层水和10%劣土的侵入,岩屑滚动回收率达到98.06%,经其污染的岩心其渗透率恢复率为83.5%~92.3%。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合成基础油具有低毒环保、可降解、可再生等优点,可再生生物合成基钻井液在乳液稳定、抗污染、润滑、抑制、储层保护、安全环保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完全能满足复杂地质条件对钻井液的需求。   相似文献   
28.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区块地质情况十分复杂,易发生井漏和井塌。现应用微泡沫钻井液,该钻井液触变性能不理想,动切力和高温高压滤失量偏高,抑制水化膨胀能力不足,防水敏和水锁损害效果不好。优选出了降低水锁损害的表面活性剂KZ(0.3%~0.5%),减轻水敏损害的胺基聚醇AP-1(0.3%~0.4%),并改以ABS和SDS的复配物(7∶3)作发泡剂,引入HV-CMC和PAC-141作稳泡剂。室内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微泡沫钻井液流变性能好,滤失量低,抑制性强,储层保护效果好。现场应用6口井的平均井径扩大率为9.01%,降低了6.17%,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15.5%,缩短了建井周期,且具有良好的储层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9.
苏丹3/7油区采用降压开采,随着地层压力逐渐降低,需要通过注水保持地层能量,而避免注水对储层造成伤害是高效开发的关键.本文采用室内岩心模拟实验,研究注入流速和注水水质及压力等对苏丹3/7油区储层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流速、悬浮颗粒粒径、含油量是引起储层伤害的主要原因.建议注入流速小于2 mL/min,注入水的矿化度不小于5070 mg/L,含油量低于40mg/L,固体悬浮颗粒粒径小于1.6 μm,降压开采时压力保持在11MPa以上.图8表3参9  相似文献   
30.
以油酸、二乙烯三胺及季铵化试剂为主要原料,二甲苯为携水剂,采用室内溶剂法合成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将合成的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分别与亚硫酸钠、异丙醇、硫脲、丙三醇、OP-10进行复配,结果表明,亚硫酸钠、丙三醇、异丙醇、硫脲分别与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协同效果并不理想,而OP-10与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协同效果较好。OP-10与咪唑啉缓蚀剂的复配比为1∶5时,缓蚀率可提高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