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8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208篇
电工技术   26篇
综合类   285篇
化学工业   167篇
金属工艺   1382篇
机械仪表   179篇
建筑科学   80篇
矿业工程   18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7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21篇
无线电   85篇
一般工业技术   884篇
冶金工业   118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91.
采用不同铒含量的7组Al-20Cu-9.6Si-xEr钎料分别对SiCp/A356复合材料进行了真空钎焊。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接头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通过剪切实验对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进行了测定,并对剪切断口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后,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明显提高。当w(Er)=0%时,钎缝处SiC颗粒聚集严重,接头强度为43.5MPa;当w(Er)=0.05%时,钎缝边界无SiC颗粒的聚集,接头强度最高,达到68.6MPa;当w(Er)=0.1%-0.4%时,钎缝处SiC颗粒聚集趋势减弱,接头强度值在45.3-50.5MPa之间;当w(Er)=0.5%时,SiC颗粒分布在钎缝内部,接头强度明显提高,达到62.2MPa。  相似文献   
92.
为了研究焊管液压胀形过程的变形行为,在管材胀形性能测试系统上进行了不同长径比条件下低碳钢(STKM11A)薄壁焊管的胀形实验,获得了焊管的壁厚分布规律、胀形区轮廓形状、极限膨胀率和应变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管材焊缝区的减薄率仅为2.4%~5.5%,等效应变仅为0.05~0.10,变形程度相对母材区较小,主要发生几何位置移动。环向壁厚的最薄点位于以焊缝为中心的对称两侧士30°位置处。随着胀形区长度增大,管材破裂压力、减薄量、极限膨胀率均发生减小,胀形区轮廓逐渐偏离椭圆形,当长径比达到2.0时,已不再适合用椭圆函数描述。此外,胀形区长度增大过程中,管材从双拉向平面应变状态发生转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焊管的成形极限图。  相似文献   
93.
铝合金异形截面管件是实现汽车结构轻量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成形工艺是先将铝合金管材经过数控弯曲获得轴线形状,然后进行内高压成形。弯曲产生的回弹、截面畸变及起皱等缺陷会影响后续内高压成形的质量。本工作通过建立管材塑性弯曲的理论模型和材料模型,计算任意弯曲角度的卸载回弹量,在弯曲过程考虑回弹量补偿,有效避免了内高压成形时的咬边缺陷。通过改善芯轴条件,使用带有一个芯球的芯轴,使截面不圆度由7.55%降低至1.43%,避免了弯曲件在内高压成形时发生破裂。同时对弯曲产生皱纹的管件进行内高压成形,证实了内高压成形过程不能够消除管件在弯曲过程形成的起皱。通过工艺实验研制出6063铝合金异形截面管件,获得了无缺陷的成形件。对47个内高压成形件进行尺寸精度测量,最大尺寸偏差为1.08mm(1.63%),尺寸和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4.
石墨烯和类石墨烯二维半导体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将二者结合组成的石墨烯基二维垂直异质结近年来备受研究者的青睐.本文简要介绍了石墨烯基二维垂直异质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综述了石墨烯基二维垂直异质结制备技术的最新进展情况,对比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总结了石墨烯基二维垂直异质结在光电子学器件应用的最新进展.最后对石墨烯基二维垂直异质结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
具有宽波反射特性的胆甾相液晶材料因其特殊的光学性能及其在反射型显示器件、光增亮膜、智能节能玻璃以及激光防护、军事红外隐身等各个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近年来?通过国内外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多种行之有效的拓宽反射谱带的方法已被提出?概况而言?需在胆甾相材料体系中构筑螺距非均匀分布(包括螺距梯度分布或螺距随机分布)以实现反射波谱的拓宽?根据其拓宽机理可分为层叠法、光诱导分子扩散法、热扩散法、外场刺激手性材料浓度变化或螺旋扭曲力变化法、胆甾相与扭曲晶界相两相共存法?通过对各个材料体系的研究?胆甾相的反射波宽得到了显著的拓宽?为胆甾相液晶材料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而开发新材料体系、进一步优化器件性能和制备工艺是今后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6.
97.
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对我国汽车铸造生产管理数据进行微机辅助分析 ,得出了铸件生产工时计算公式 ,编制了计算机辅助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98.
为了探究孔隙率对织物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合板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的影响规律,分别测量了孔隙率为0.33%、0.71%及1.50%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拉伸强度及压缩强度并进行有限元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孔隙率的增加,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建立了适用于织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强度的失效准则,结合刚度突然退化模型,通过引入不同孔隙率复合材料的基本强度参数,使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孔隙率的织物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拉伸强度及压缩强度进行了较为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99.
扭力梁内高压成形的起皱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扭力梁内高压成形时起皱的形成机制,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低碳钢扭力梁内高压成形过程支撑压力和补料量对起皱的影响规律;通过数值模拟给出起皱区应力状态,并绘制应力分布轨迹图,从应力分析角度揭示起皱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支撑压力的提高,轴向压应力的绝对值下降,失稳起皱趋势降低,当支撑压力超过一个临界值时,皱纹完全消除;随着补料量的增大,轴向压应力的绝对值升高,失稳起皱趋势增大,当补料量超过一个临界值时,开始出现皱纹.对于直径为89 mm、壁厚为2.5 mm低碳钢管材,当支撑内压为30 MPa,补料量为15 mm,为一个合理的加载路径,可以有效避免起皱.  相似文献   
100.
不同孔隙率CFRP层合板冲击损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建立适用于织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冲击损伤失效准则,在适用于复合材料单向板低速冲击失效准则的基础上,改进了纤维及基体破坏的失效准则.对于织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别考虑了经向纤维破坏、纬向纤维破坏、基体法向挤压破坏、分层破坏等冲击损伤形式.使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结合刚度突然退化模型,通过引入不同孔隙率复合材料的基本强度参数,较为准确地预测了不同孔隙率的织物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冲击损伤投影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