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3篇
化学工业   227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5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4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研究微波脱硫对三元乙丙橡胶再生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效果随脱硫温度的上升而越来越明显,当脱硫温度达到280 ℃左右时脱硫效果较好;脱硫16 min左右的再生胶物理性能较好;再生胶共混填充的最佳用量为20份。  相似文献   
52.
在混炼型聚氨酯(MPU)中加入受阻酚AO-80制备AO-80/MPU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阻酚AO-80与MPU的热力学相容性良好;随着受阻酚AO-80用量的增大,受阻酚AO-80/MPU复合材料的玻璃化温度逐渐向高温方向移动;与纯MPU相比,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最大值增大,有效阻尼温域拓宽,物理性能下降,阻尼性能明显提高;当受阻酚AO-80用量为40份时,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和综合物理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3.
韩悦  王朝  邵倩  张立群 《橡胶工业》2013,60(8):458-462
以环保大豆油用作丁腈橡胶(NBR)增塑剂,研究其用量对NBR胶料门尼粘度、流变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并与增塑剂261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增塑剂261增塑NBR胶料相比,大豆油增塑NBR胶料的门尼粘度和表观粘度较小,增塑效果和加工性能较好;当增塑剂用量为5份时,大豆油增塑NBR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较大;但随着增塑剂用量的增大,大豆油增塑NBR硫化胶的物理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54.
环氧固化物在许多工业领域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使用不同分子结构和不同用量的固化剂能够影响环氧树脂交联网络结构,进而影响环氧固化物的性能。通过对不同TDE-85环氧树脂固化配方体系进行了反应动力学分析,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分析,考查固化剂种类和用量对环氧树脂浇铸体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含DDS和DETDA体系的固化反应均为接近一级反应,DDS固化剂的反应活化能较高于DETDA固化剂。随着固化剂活泼氢当量与环氧当量比值r的增加,树脂的固化度提高,拉伸强度和伸长率也相应增大,但其模量有所降低。同时,树脂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r值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实验研究发现,树脂基体模量增加,相应的碳纤维单向复合材料样品的断裂模式从基体破坏为主转变为界面破坏,层间剪切强度也高。随着浇铸体基体模量的提高,复合材料层间剪切破坏模式由基体破坏转为界面破坏。  相似文献   
55.
采用桩核修复技术对牙体残根残冠缺损进行修复是口腔修复中的重要治疗方法。通过整合修复体的CAD数字模型、一体化纤维桩的应力有限元分析等,指导完善桩核材料的结构设计,并通过多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技术研究,完成了用于残根残冠桩核一体修复的可切削多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基于CAM数字化精密加工,实现了桩核一体修复体的精确化和个性化制备。  相似文献   
56.
本文简述了燃料电池扩散层用碳纤维纸制备工艺存在的关键问题,综述了利用化学和物理方法优化碳纤维在水中分散性能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在湿法制备工艺过程中,添加分散剂、碳纤维表面改性和使用物理分散技术,对碳纤维在水中分散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各种分散方法的优缺点,为制备碳纤维纸的试剂选择和工艺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7.
张建  付纪文  乐园  陈建峰 《功能材料》2022,(10):10008-10015
提出了以特定尺寸天然革屑填料作为合成革聚氨酯发泡层的支撑材料,用以解决发泡涂层在烘干过程中的扁平化问题。此外,在复合涂层中,革屑还起到水汽通道及力学增强等作用。在此复合发泡层制备过程中,选取尺寸与发泡层初始厚度相仿的革屑填料,使得其能够支撑于发泡层上下两面。在干燥之后,该发泡涂层厚度保持率达到了96%,相较于纯PU发泡层提升17%。同时革屑的加入大大降低了涂层的泡孔直径与壁厚,分别达到了57与20μm,仅为纯聚氨酯发泡层的43%与24%。当m(革屑)∶m(聚氨酯)=1∶8时,成品革的透水汽性能与拉伸强度分别达到了368 mg/10 cm2·24 h与11.45 MPa,相较于纯发泡PU合成革提升232%与85%。  相似文献   
58.
以多种氰基离子液体为前驱体,采用高温碳化法直接制备多孔碳氮材料,系统考察了离子液体前驱体阳离子结构、阴离子种类及合成条件等因素对碳化材料比表面积、氮元素含量及氮种类的影响,并研究其对CO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阴离子在聚合过程中起模板剂的作用。合成材料主要呈介孔结构,比表面积最高达732.6 m2/g,氮含量最高为9.9wt%,在温度25℃、压力1.8 MPa条件下,CO2的吸附量最高达20.9wt%。多孔碳氮材料经180℃真空加热后可完全脱附再生,再生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9.
研究了在室温下空气环境中电子束辐射聚苯硫醚过程中,不同辐射剂量对聚苯硫醚的表面化学结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子束辐射下,聚苯硫醚表面发生氧化,且氧含量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而升高。由于辐射所致结构变化,聚苯硫醚制件表面部分的结晶温度和熔点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然而,聚苯硫醚样品内部的元素组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几乎不受辐射剂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纳米核壳粒子通常为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的热塑性聚合物包裹橡胶内核结构,其优点在于在树脂固化前后结构不发生明显变化,不会因为固化过程中橡胶相分离不完全影响树脂性能。但是纳米粒子的均匀分散一直是环氧添加剂使用过程中的难题。采用三种不同组成、不同粒径的核壳粒子增韧环氧树脂,采用DDS固化的双酚F树脂基体,制备了一系列耐热性优良的环氧树脂体系。研究通过预制母液分散二步法分散纳米颗粒,解决纳米粒子的均匀分散问题,得到均一增韧体系。增韧后的三种体系均对树脂韧性有很大的提升作用。经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能、流变学性能和微观结构性能等测试和分析,优选出最佳的纳米多尺度核壳粒子增韧环氧体系,并阐明了其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