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7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提出了采用覆膜法制备固液分离用陶瓷过滤材料的新途径,有效地克服了单一孔径陶瓷材料气孔率与强度的矛盾。研究了骨料粒径、成孔剂、粘结剂、温度对孔径、渗透率和制品强度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覆膜工艺对表面层与载体结合强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简述了陶瓷分离膜载体的制作工艺方法,介绍了分离膜溶胶的制备、涂膜工艺及膜的表征技术,指出了陶瓷分离膜研究和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国内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3.
选择氮杂芴(咔唑)为π中心,分别以三苯胺和二唑取代基为“枝”,合成了两个强双光子吸收的氮杂芴衍生物2,8 双(4 三苯胺乙烯基) N 乙基氮杂芴(简称NT G1)和2,8 双(2 (4’乙氧基) 5 (4’苯乙烯) 1,3,4 二唑) N 基氮杂芴(简称NO G1),进行了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表征。飞秒钛宝石激光器泵浦下,NT G1 和NO G1 溶液发出强双光子上转换荧光,且后者的双光子荧光发射截面是前者的7倍;双光子荧光法计算出NT G1 和NO G1 双光子吸收截面分别为215GM和454GM。分子构型优化表明,NT G1分子中心“氮杂芴”所在平面与两端苯环呈螺旋桨式排布;而NO G1 分子共轭长度增大,且中心的“氮杂芴”与两端延伸的“枝”呈平面构型;从结构上看,NO G1分子属“D A πA D”型,具有明显的pn 结模式,这些都使NO G1 分子具有更好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能力,因而有较高的双光子吸收截面。  相似文献   
54.
强度和塑性是金属结构材料最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金属高性能化的关键是在高强度水平下保证良好的塑性,然而两者往往不能兼顾。在众多强化方法中,晶粒细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强化金属最理想的手段,在传统晶粒尺寸范围,细化晶粒既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又能改善材料的塑韧性。因此,近几十年来超细晶/纳米晶金属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发展,出现了以大塑性变形(SPD)、先进形变热处理(ATMP)技术为代表的超细晶制备方法,所得晶粒可以细化到亚微米或纳米尺度,金属性能大大提高。然而,大量研究证实当晶粒细化到亚微米或纳米尺度时金属强度提高但塑性显著下降,与传统的细晶强化规律不符。对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很多研究,试图阐明其机理、揭示晶粒超细化导致塑性降低的物理本质。此外,由于细化晶粒方法受到塑性的限制,新的高强度水平下增强塑性的方法成为钢铁材料高性能化的研究热点。针对塑性下降的事实,为了进一步提高超细晶金属材料性能,研究者开展了许多增强塑性的工作,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关于金属晶粒超细化导致塑性降低的普遍共性现象,目前广泛认可的理论主要有晶界捕获(吸收)位错的动态回复理论、位错运动湮灭理论、高初始位错密度以及位错源缺失机制等。前三者都主要关注超细晶金属材料低(无)加工硬化能力,并将其归结为延伸率降低所致。主要是因为低(无)加工硬化使材料在变形早期发生塑性失稳或局部变形从而表现出低塑性。超细晶金属增塑研究主要体现在增塑方法和机理方面,目前,增塑方法主要有(1)形成纳米孪晶;(2)获得粗晶-细晶双峰组织;(3)利用相变诱发塑性/孪生诱发塑性(TRIP/TWIP)效应;(4)引入铁素体软相;(5)利用纳米第二相粒子等。这些增塑方法的主要机理是利用组织结构的改变提高超细晶金属的加工硬化能力以维持良好的均匀塑性变形以及利用组织相变提高塑性。本文归纳了常用的超细晶金属制备方法,综述了超细晶金属材料塑性降低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超细晶金属增塑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超细晶金属增强增塑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超细晶金属塑性降低理论及增强增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不同厚度的玻璃钢板静弯曲强度的实验测量和分析,找出强度随着厚度的变化规律,为指导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6.
利用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打印TC4合金成形义齿支架,研究在人工唾液(模拟口腔环境)中不同腐蚀时间下其耐腐蚀性能的变化规律,对其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合电化学测试和腐蚀后形貌对耐腐蚀性能的趋势进行探究,并与铸造TC4合金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SLM样件的耐腐蚀性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而铸造样件的耐腐蚀性先增强后降低.腐蚀后的SLM合金表面形成钝化膜,其成分以TiO2、Al2 O3为主,样件表面腐蚀形态以蚀坑为主,而铸造样件表面缺陷多于SLM样件.SLM打印TC4的物相主要为密排六方结构的α相与生长方向呈±45°的α'马氏体相,其针状α'马氏体晶粒尺寸为(2±0.5)μm,并没有明显β相出现;铸造样件的物相为α+β相.SLM成形TC4的耐腐蚀性能与显微组织中复杂的α'马氏体相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57.
综述了纳米二氧化硅和有机硅等硅质材料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特征,论述了硅质材料的类型、用量和改性方法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电性能、耐蚀性、热稳定性和阻燃性等的影响。讨论了表面化学修饰纳米二氧化硅和有机硅与环氧树脂的共聚方法以及材料微观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和机理。硅质材料的分散性和含量是影响复合材料性能和微观结构的主要因素,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化学修饰或改进共聚、共混是改善硅分散性以及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8.
刚性粒子/聚合物复合体系的增韧增强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刚性粒子增韧聚合物的由来及增韧机理。重点介绍了塑性变形理论及晶型转变理论。介绍了刚性粒子尺寸对韧性的影响,讨论了各理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9.
采用化学镀技术在经过不同修饰方式后的多孔YSZ-Al2O3管上沉积Pd膜。采用SEM、AFM、XRD和气体渗透测试方法研究不同修饰方式对多孔YSZ-Al2O3管表面质量及Pd复合膜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两步CeO2修饰后,多孔YSZ-Al2O3管表面具有更小的孔径分布和粗糙度。经两步CeO2修饰后的多孔管上沉积的Pd膜在500℃、700 kPa压差下具有更高的氢渗透流量(0.549mol·m-2·s-1)和H2/N2选择性(14241)。不同热循环测试和1000 h持久渗透测试结果表明,在经两步CeO2修饰后的多孔管上沉积的Pd膜具有较高的渗透稳定性。  相似文献   
60.
稀土材料素有“工业维生素”或“工业味精”之美称,被广泛应用于信息、能源、交通、环境、航天航空等领域。稀土材料也是我国具有特色的战略资源。稀土材料独特的4f壳层电子结构具有丰富的能级结构和优良的光、电、磁、核等物理特性,使得稀土发光配合物可实现从紫外光到红外光的荧光发射,同时具有发光峰窄、稳定性好以及光色可调等特点,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基于合理的设计选择有机配体,调控稀土配合物宇称禁阻4f-4f跃迁和宇称允许5d-4f跃迁两种发光机制,并进一步总结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运用的研究进展,为新型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