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5篇
化学工业   19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4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35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贾涛  赵冬冬 《煤炭技术》2014,(8):279-281
针对瓦斯抽放孔容易出现垮塌、堵塞,且缺乏有效的修复装备的问题,设计一种挠性管注入器。通过对石油工业中连续管钻机注入头装置的研究,对注入器进行总体结构、驱动机构和夹持机构的设计,并对不同的设计结构进行对比,选用最优的方案。挠性管注入器将挠性管注入到瓦斯抽放孔,利用高压水射流通过挠性油管对垮塌和堵塞的瓦斯抽放孔进行疏通和增透,极大地提高了瓦斯抽放效果和抽放速度。  相似文献   
92.
富氧底吹熔炼处理铅阳极泥的工艺革新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阳极泥熔炼存在物料占用多,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产能低等问题。根据富氧底吹强化熔炼提高系统处理能力、满足生产要求的思路,对富氧强化引起的渣线侵蚀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在渣中配入一定量的PbO替代侵蚀性强的纯碱与萤石,取得了良好效果。研究了氧化铅配入量、熔炼时间、熔化温度、焦丁的配入及其反应温度、氧气参与等条件对还原熔炼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李荣  郭江  张芳 《铸造工程》2014,(4):30-33
为了探明低硅烧结矿粘结相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微型烧结试验和矿物组成及显微结构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粘结相强度的主要因素是SFCA与赤铁矿含量之和、玻璃相含量和烧结矿结构,并得出粘结相强度最高的条件:最高烧结温度为1280℃、碱度为2.8、w(MgO)为1.0%、w(CaF2)为0.8%、w(SiO2)为4.4%及w(Al2O3)/w(SiO2)为0.15。  相似文献   
94.
设计了基于Nios Ⅱ的嵌入式Profibus-DP从站控制器。一片装载了NIOS Ⅱ软微处理器的FPGA作为硬件载体协调其他电路完成控制任务,Profibus接口使用VHDL程序被设计为一个IP软核,该软件由UART接口、FDL的协议处理模块和Nios Ⅱ CPU接口组成。从站控制器应用于玻璃配料控制系统中,表现出较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95.
李荣  郭江  王玉莲 《特殊钢》2012,33(6):25-28
根据对高Al2O3(20%)炉渣性能的实验室研究结果分析,得出通过控制二元炉渣碱度1.15~1.20、四元炉渣碱度0.95~1.05,控制MgO含量10.0%~11.5%,渣温1 500~1 510℃,可以有效改善炉渣流动性,提高透气性指数和高炉稳定性。并提出了配入蛇纹石、上下部调剂、控制入炉原燃料等适合高Al2O3炉渣冶炼的措施,保证了高炉稳定顺行,提高了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96.
不同配制方法下剪切增稠液体的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原生粒径20 nm、团聚现象严重的纳米SiO2作为分散相,PEG200作为分散介质,分别用超声波法和行星式球磨法来配制用于个体防护装甲的剪切增稠液体.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哈克流变仪测定不同配制方法下纳米SiO2/PEG200分散体系的分散性和流变性能,结果表明:由于行星式球磨的连续细化作用和分散剂A1120的助磨、保护颗粒新表面的作用,用行星式球磨法加入分散剂A1120配制的剪切增稠液体,纳米SiO2在体系中的平均粒径最小,分散性好;分别用行星式球磨法和超声波法加入分散剂A1120配制的剪切增稠液体均具有先剪切变稀后剪切增稠的流变性能,但在整个剪切应力范围内,行星式球磨法配制的剪切增稠液体的粘度比超声波法大.  相似文献   
97.
采用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SWRH82B钢(/%:0.80C,0.84Mn,0.22Si,0.013P,0.008S,0.32Cr)的相变点和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通过金相显微镜、SEM、TEM及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了冷却速度(1~25℃/s)对SWRH82B线材相变组织、珠光体片层间距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冷却速度为8~10℃/s;通过150 mm×150 mm SWRH82B钢铸坯轧成Φ13 mm盘条后风冷4组Z1~Z13辊道速度(0.8~1.25 m/s,1.0~1.45 m/s,1.05~1.50 m/s,1.10~1.55 m/s)和冷却速度(8.9,9.5,10.4,11.2℃/s)进行了生产试验,得出在斯泰尔摩风冷线上的获得最佳冷却速度8~10℃/s首段辊道速度应为0.8~1.0 m/s,可达到用户要求的指标:时效后抗拉强度≥1130MPa和断面收缩率≥30%,索氏体率≥80%,表面脱碳深度≤1.5%D(D-线材直径)。  相似文献   
98.
次氧化锌浸取净化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以炼铅厂含锌烟灰为原料,经盐酸浸取、高锰酸钾氧化、锌粉置换制备氯化锌溶液的工艺。以锌的浸出率最高,杂质铅的浸出率最低,铁、锰、铅、镉、铜脱除最彻底为目标,实验得出最佳的酸浸和净化条件:40 g次氧化锌、71 mL浓盐酸、130 mL水在30 ℃下浸取50 min后,过滤,洗涤滤渣,滤液定容为250 mL,取200 mL滤液,滤液中加高锰酸钾0.013 6 g,10 ℃下氧化2 h后过滤,取200 mL二次滤液向其中加锌粉0.12 g,40 ℃下反应50 min后过滤,得浓度为1.63 mol/L的氯化锌溶液。在上述工艺条件下,锌的浸出率为94.2%,氯化锌溶液中杂质离子含量满足HG/T 2323-2012《工业氯化锌》中优等品的要求,可用来生产符合GB/T 19589-2004《纳米氧化锌》规定的Ⅰ类纳米氧化锌。  相似文献   
99.
在工业纯铁中配入石墨并在高温陶瓷纤维马弗炉中制备Fe-C熔体,得到一定碳含量的Fe-C合金,再将Fe-C合金、工业纯铁以及硅铁按照需要的配比称量后放入坩埚中加热并保温,待其完全熔化后加入少量稀土元素继续保温。保温结束后,打开外磁场装置,对金属熔体施加不同磁感应强度的磁场,在施加磁场的同时,控制熔体的冷却速度,随后空冷至室温。试样制备完毕后,对试样进行打磨、粗磨、细磨、抛光处理,最后对试样进行原位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得到Si元素浓度二维分布图和三维分布图、夹杂物形态SEM照片与典型夹杂物的成分情况。结果表明:加入稀土后,元素偏析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样品表面分布趋于均匀;在稳恒磁场和稀土元素的共同作用下,该合金体系中Si元素的偏析作用得到很好抑制,Si分布均匀,并且随着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增大,作用效果明显;磁场力和稀土元素的共同作用对夹杂物的去除作用明显,0.8 T磁场施加后的试样中已经很难发现大颗粒夹杂物,只有少量直径在10μm左右的金属氮化物存在。  相似文献   
100.
针对氯氧铋生产精铋过程中铋直收率较低的现状,通过技术攻关提出了新工艺流程,获得了小型实验最佳工艺参数:溶液pH为11~11.5、液固比4∶1、温度80℃以上搅拌2h。生产实践证明:工艺改进后铋直收率从原来的73.00%提高到93.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