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针对难处理含金硫酸渣进行了硫酸盐化焙烧-氯化(氯酸钠-氯盐)浸出试验研究,考察了氯酸钠用量、氯化钠用量、液固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焙烧预处理等因素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试验条件:氯化钠用量为80 kg/t,氯酸钠100 kg/t,反应温度80℃,液固比为3,反应时间为4 h下,处理该含金硫酸渣可以得到91.44%的金浸出率。  相似文献   
2.
以黄铁矿为吸附剂、CN-为吸附质,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黄铁矿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红外光谱检测法分析了黄铁矿表面吸附CN-前后的差异,并对吸附结果进行了Langmuir吸附模型拟合。结果表明,黄铁矿对氰化钠的吸附很快,1 min即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负载达3.81 mg/g,吸附受pH影响很小;氰根离子与黄铁矿有很强的键合吸附作用;黄铁矿颗粒对氰根离子的吸附是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玲南金矿矿井火灾烟气无序扩散问题,提出了矿井区域性反风技术方案,利用Ventsim软件建立了岭南金矿三维等比例通风网络模型与矿井反风模型,解算了采取反风措施后矿井风量分配及火灾烟气CO分布,同时开展了现场反风试验,验证方案实施效果。研究表明:①玲南金矿进风路线-610 m 2#盲井井口电缆短路火灾发生,采取反转-370 m东风井回风机站风机、停止8#穿脉箕斗井-770 m回风巷风机和-690m 10#穿脉巷风机措施后,经Ventsim模拟解算得出-370 m主回风机站反风量为63.3 m3/s,风机反风效率为60.2%,主要进、回风区域风流反向,火灾烟气CO沿1#竖井排出,火灾烟气按预期方向流动;②分别在1#竖井井底石门附近采场和-370 m东风井主回风机站设置了CO监测点,火灾发生后无反风措施时,-370 m东风井主回风机站CO峰值为2 830.4×10-6,采取反风措施后,火灾下风口作业面无CO,1#竖井井底石门在2 500 s时,CO浓度达到峰值2 914×10-6,在7 500 s时,CO浓度减低至18×10-6,采取反风措施后,CO沿最短路径排出;③现场反风试验测得-370 m中段风机正转总回风量为106.5 m3/s,风机从正转过渡到反转耗时4 min,第10 min时,反风风量为74 m3/s,占正常通风量的69.48%,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矿井通风系统抗火灾突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矿山井下闭采采场水的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在采场局部薄弱部位,破坏底柱、封堵人行、溜矿井,携带采场尾砂灌入出矿穿巷,出矿穿巷因未封堵或封堵强度达不到要求,将会出现透水事故。对此,为降低挡土墙无法阻隔水患而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工程实际为依托,针对支护形式、强度理论计算、FLAC3D软件模拟等条件进行封堵挡墙设计,确定采用弧形挡墙,充填挡墙厚度值0.6 m,重点受力部位强度增强,抵抗瞬时强度增加,挡墙周边采用延弧形切线方向布置圆钢,最大限度利用圆钢抗压强度。应用后表明:封堵效果明显,验证了设计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受民采空区影响,岭南金矿22中段12盘区矿体无法采用原设计的采矿方法进行回采。为顺利回收该部分矿石,研究提出将该处采矿方法变更为上向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联合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实践表明,采用上述方法能够安全、经济、高效地对该部分矿石进行回收,盘区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00~400t/d,矿石损失率10%~15%,矿石贫化率8%~12%,同时研究成果对同类赋存情况的矿石回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某金矿有毒有害气体的来源、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毒有害气体是金矿主要危险源之一。通过对某金矿现场实测和调查,表明金矿有毒有害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N、S的氧化物,主要来源是爆破产生的炮烟和无轨设备产生的尾气,主要影响因素因地点不同而存在差异。在采场和掘进巷道中,被截留在爆堆中的炮烟在通风结束后缓慢释放,会导致有害气体浓度短时间内积累,并达到较高浓度;在运输巷及斜坡道中,由于内燃机驱动的无轨设备较多,有害气体浓度主要受无轨设备数量、内燃机总功率大小及通风量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其中CO的浓度与通风量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花岗岩单轴受压条件下声发射信号频率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分析破裂过程不同阶段的声发射信号频率特性,对于选出相应谐振频率的声发射传感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受压过程中主要经历3个受力阶段,声发射振铃计数率随相对应力的增加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规律,声发射信号优势频率主要发生在岩石破裂前塑性破坏和主破裂阶段,且集中在41~85kHz。在相对应力较低时,花岗岩声发射信号频率以低频为主,随着相对应力的增加,其高频、低频信号密集且幅值很大,因此高频高幅值声发射信号的突然增多预示花岗岩有破坏危险。  相似文献   
8.
地下矿山大规模开采会对周围岩体造成扰动,会出现围岩的变形、开裂或者移动,逐渐对地表及其建构筑物造成威胁。以张家岭整合矿区深部大规模开采对地表及其建构筑物的稳定性影响为研究背景,通过辨识得到张家岭整合矿区影响范围内主要建构筑物的保护等级,进而分析影响地表变形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际工程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3Dmine-FLAC3D联合建模分析方法,对张家岭整合矿区深部矿体一期及二期开采后,地表变形及地表构建筑物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一期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较小,随着二期开采的展开,地表最大竖直位移及最大水平位移逐步增大,其中地表最大沉降为10mm;分析在深部开采结束后, G206国道、尾矿库、竖井、村落、诸河流的地表倾斜、地表曲率及地表水平变形值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因此得出张家岭矿区地下开采对该区域的地表变形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