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9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160篇
电工技术   34篇
综合类   21篇
化学工业   86篇
金属工艺   1097篇
机械仪表   178篇
建筑科学   16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25篇
轻工业   1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7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6篇
冶金工业   86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2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能设备能解决清洁能源利用、转换和储存等关键问题,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和移动通讯等领域,促进了储能材料的发展。氧化钴由于其较高的理论容量而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氧化钴及其复合材料在储能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各种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电化学性能进行归纳和探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对42CrMoA高强钢进行了单次喷丸、精整复合喷丸、抛光复合喷丸强化处理,研究了不同喷丸工艺下钢的表面粗糙度、疲劳性能、表层残余应力、组织细化程度及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喷丸方式对42CrMoA钢最大残余压应力和应力层深度影响不大;单次喷丸、精整复合喷丸、抛光复合喷丸后钢的表面残余压应力、表面组织细化程度、显微硬度及疲劳极限依次增大,表面粗糙度则依次减小;复合喷丸尤其是抛光复合喷丸可显著降低42CrMoA钢的喷丸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3.
过冷包晶合金的相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过冷包晶铁基合金、铜基合金、稀土超导乳化物、稀土木磁化合物非平衡凝固过程中的相选择现象。根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对过冷包晶合金凝固的相选择进行了分类。探讨了过冷包晶合金凝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于1987年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筹建,1991年底建成并通过验收,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1997年6月和2003年分别通过了由国家计委、科委和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评估。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由材料界著名专家学者17人组成,其中科学院院士6人,主任为周尧和院士。张荻教授现任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以国家高科技、国防建设的需求及学科前沿发展为引导,开展多结构、多功能复合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为满足高科技、国防建设的发展对高性能化、高功能化、高可靠性、低成本的先进复合材料的迫切需求,研制小批量、多品种的军用和民用关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高镁铝合金在喷射成形过程中显微组织的变化.沉积态高镁铝合金基体呈全部等轴晶组织并存在少量显微孔洞是沉积态组织的主要特征.分析了等轴晶组织和显微孔洞在喷射成形中生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化学沉积Ni-P及Ni-Cu-P合金镀层晶化行为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DSC和XRD对化学沉积Ni-P及Ni-Cu-P合金镀层的晶化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低磷Ni-P镀层直接转变为稳定相Ni3P,而低磷(高铜)Ni-Cu-P镀层则经生成亚稳中间相Ni5P2后再向稳定相Ni3P转变,高磷非晶态Ni-12.1%P(质量分数,下同)和Ni-17.96%Cu-9.29%P合金镀层均先形成亚稳中间相Ni5P2和Ni12P5后,再转变为稳定相Ni3P,但Ni-Cu-P合金镀层转变为亚稳相的温度比Ni-P镀层的高。  相似文献   
7.
自生复合Cu-Cr合金综合性能的热稳定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用于电车线材料的自生复合Cu Cr合金的综合性能及其热稳定性。实验表明 :自生复合Cu Cr合金不仅在室温下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M指标 (σ2b·σr) ,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室温下 ,自生复合Cu Cr合金线的综合性能可高达 18.3× 10 6MPa2 · % ,高于目前所知各种铜合金电车线 ;而在 5 0 0℃ ,3h加热保温条件下 ,自生复合Cu Cr合金的综合性能仅下降 3%。同时分析了自生复合合金热稳定性与强化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块状镁基金属玻璃的发展过程及最新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块状镁基金属玻璃的几种制备方法及其性能,最后指出了今后块状镁基金属玻璃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金刚石薄膜作为阴-阳极间绝缘介质层是一种新型的微间隙室(MGC)结构。该文详细介绍和讨论了采用常规的微细加工工艺制备基于金刚石薄膜介质层的MGC的制备技术,其典型结构为阳极微条宽20μm,微条间隔180μm,器件探测区面积为38 mm×34 mm。采用热丝CVD法制备的金刚石薄膜作为阴-阳极间绝缘介质层,厚7~8μm,具有(100)晶面结构。金刚石的刻蚀采用反应离子刻蚀,Cr作掩膜,O2和SF6为刻蚀气体,刻蚀速率为79 nm/min,与Cr的刻蚀比约为20:1。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的微加工结合自套准工艺可很好地解决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图形化及金属阳极电极与金刚石薄膜的相互套准等金刚石薄膜的可加工性及兼容性问题,并制备出采用金刚石薄膜作为电极间绝缘介质层的新型MGC结构。  相似文献   
10.
陈家光  曹圣泉 《物理测试》2005,23(2):1-5,11
近年来,新开发的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将多晶材料的显微组织、微区成分与结晶学数据分析联系起来,能对晶界类型、取向、位向差和结构及其分布进行观察、统计测定和定量分析,从而建立了晶界结构、取向和织构等与多晶材料性能的定量和半定量关系,成为现代材料研究的重要实验技术。笔者结合低碳钢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扼要介绍了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中的晶体取向图在多晶材料显微结构表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