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3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42篇
机械仪表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超音速电弧喷雾Ag-Ni、Ag-Fe粉末的快速凝固组织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音速电弧喷射雾化制备Ag-10Ni、Ag-5Fe合金粉末,采用SEM对合金粉末的快速凝固组织特征进行研究.结合相图和X射线能谱(EDS)对快速凝固组织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10Ni、Ag-5Fe粉末的快速凝固组织特征为α(Ag)+β(Ni)+Ni、α(Ag)+β(Fe)+Fe,α(Ag)、β(Ni)、β(Fe)为亚稳扩展固溶体;α(Ag)为树枝晶组织,二次枝晶间距约0.2 (m;β(Ni)、β(Fe)是弥散分布在α(Ag)中的微纳米球形粒子;直径较大的β(Ni)、β(Fe)中互弥散分布着纳米α(Ag)和Ag.  相似文献   
42.
采用XRD、SEM、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深入研究了反应合成技术制备的Ag/CuO电触头材料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反应合成技术制备的Ag/CuO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环状显微组织特点,这种组织有利于材料的后续加工。电接触寿命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合成所制备的Ag/CuO电触头材料具有优良的交流电接触寿命,与同质量分数的Ag/SnO2材料相当。  相似文献   
43.
热挤压变形改善Cu/FeS复合材料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和硬度实验等手段考察了不同Fes含量Cu/Fes复合材料挤压前后的显微组织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经过热挤压后的复合材料组织均匀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纵截面出现了纤维状排列的组织,材料的致密度和硬度得到改善,电导率有所降低,并分析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44.
采用反应合成法结合塑性变形工艺制备了不同SnO2含量的AgCuOIn2O3SnO2电触头材料,在JF04C触点材料测试机上对不同SnO2含量的电触头材料进行电接触实验,研究了该材料的接触电阻、抗熔焊性和材料转移特性,并通过扫描电镜对试样阴/阳表面电侵蚀下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gCuOIn2O3SnO2触头材料...  相似文献   
45.
建立了描述直流闭合接触阶段AgNi10电接触材料受热-电-力耦合作用的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法采用顺序耦合方式计算了固定接触阶段AgNi10触头材料接触区的温度场、应力应变场等,计算过程考虑了材料物理力学特性随温度的变化、接触电阻以及符合实际工作环境的边界条件等。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沿接触区域非均匀分布,形成环形热源;在热-电-力耦合作用下,热应力集中区由接触中心向触头内部扩展,同时,接触界面的边缘处也出现了热应力集中区,热应力集中区容易成为裂纹源,这一计算结果与实验现象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6.
建立了基于AgNi10电接触材料的直流分离过程的热-电-力耦合的有限元模型,计算考虑了材料物理特性随温度的变化、相变问题以及符合实际工作环境的边界条件等,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定了接触电阻以及动触头的分离加速度并应用到了模型中,通过合并节点的方式解决了分离过程中接触半径的变化,分析了分离过程中接触区域温度场、电势场的变化特点,得出了不同电流负载条件下分离过程形成的熔池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在5~25A,10 CN,154.32μm/ms2的负载条件下,接触区域出现熔池即熔化区域的接触电压为0.38 V;焦耳热源仍为“环形热源”,且随着接触半径的减小而增大;在约29μs的时间形成熔池,在电流负载为5,15,25 A时,熔池宽度分别为6.90,10.5,14.04 μm,而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7.
N2O和NH3的排放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尾气排放。本文总结了近十几年来轻型汽油车N2O和NH3排放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两种气态污染副产物在三效催化剂中的形成机理,通过对影响N2O和NH3生成的贵金属种类和含量、载体材料、不同气体组成和浓度、老化条件、不同车辆及测试工况、反应温度等主要影响因素的综述,总结了各要素对N2O和NH3形成的影响,得出N2O和NH3主要在富燃条件下冷启动阶段生成,NO的解离在N2O和NH3的生成中起关键作用;影响N2O和NH3生成的各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催化剂的老化增加N2O和NH3的排放;贵金属Rh比Pd和Pt更有利于N2O和NH3的分解等结论。发动机、后处理策略系统的升级、更合适测试循环的开发以及催化剂的优化可以进一步降低N2O和NH3的排放。  相似文献   
48.
采用固液浇注和拉拔制备了银包铜复合细丝,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界面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反复弯曲载荷条件下材料结合性能与材料硬度及界面区域微观组织的变化规律。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研究了界面区域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与界面结合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侧沿界面扩散区域其宽度随退火温度升高而增加。在400~500℃,保温60 min真空热处理,界面具有良好的结合性能。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介绍了欧盟对含镉物质及产品的限制政策,评述了银氧化镉替代材料的发展,建议制定我国的相关政策与标准,以应对发达国家对有关银基电接触材料及相关产品的限制措施。  相似文献   
50.
镍基合金上Pt-Al涂层的高温氧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镀铂之后渗铝的方法在GH586镍基高温合金上制备铂铝(Pt-Al)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电子能谱仪等方法研究分析其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Pt-Al涂层具有优良的抗高温氧化性能,Pt的加入,在涂层与基体的互扩散中起到了扩散障的作用,抑制了基体合金元素向外层扩散,优化了材料的选择性氧化。同时,对Pt元素在其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