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9篇
综合类   46篇
化学工业   166篇
金属工艺   23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38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篇
冶金工业   19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环保型常温锌钙系磷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NH4)2MoO4、Ca(NO3)2、硫脲、柠檬酸、温度,时间和pH等工艺条件对磷化膜层的耐蚀性和表面状况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的最佳工艺配方为:氧化锌4.5 g/L,磷酸11.25 mL/L,硝酸钙8 g/L,钼酸铵4.0 g/L,硫脲1.5 g/L,柠檬酸1.4 g/L,温度25~35℃,时间20 min以上,pH 2.5~3.0.该磷化工艺操作简单,清洁环保,常温即可磷化,使用周期较长,易维护.  相似文献   
32.
唐楷  颜杰  黄新 《化工中间体》2010,6(2):32-36
单烷基磷酸酯是一类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原料,广泛应用于日化、纺织、采矿等工业领域,但缺乏针对单烷基磷酸酯应用性能的系统研究。本文以提纯前后单烷基磷酸酯作为原料,研究了产品的乳化性、润湿性和起泡性,并测出了不同浓度的纯品单烷基磷酸酯溶液在室温下的表面张力,进一步求出了单烷基磷酸酯的cmc。实验结果表明:单烷基磷酸酯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和润湿性,提纯后单烷基磷酸酯乳化性、润湿性和起泡性均较未提纯粗品有明显提高,适合添加到对杂质含量要求苛刻的产品中。本文研究内容国内未见相关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33.
硬质合金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显微组织的影响,使用适宜的热处理工艺可以使圆滑状棱角的晶粒数量增加,从而改变W C邻接度,使硬质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得到提高,改善了合金的性能。研究了回火工艺对热处理产品的影响,系统地分析了回火时过饱和固溶体的析出物,从而制定合适的回火工艺。同时,探讨了热处理对硬质合金疲劳极限的影响,并通过大批量合金的冲击韧性验证以及用户使用实验证明,热处理合金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在循环冲击条件下,热处理合金有较高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34.
溶剂沉淀法净化萃余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循环利用湿法磷酸净化的萃余酸,实验研究了溶剂沉淀法净化萃余酸的工艺条件,选择以乙醇和异丙醇体积比为1的混合醇作为溶剂,对不同杂质含量的萃余酸进行了净化除杂。实验结果表明:在溶剂与萃余酸体积比为5:1、反应时间为30min、反应温度为75℃的条件下对萃余酸中的金属离子的去除率达75%以上,达到净化萃余酸循环利用的要求,蒸馏回收溶剂也可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35.
利用电化学方法对不同固溶处理的2205双相不锈钢在卤水中的临界点蚀温度及临界点蚀电位进行了研究,结合显微金相技术研究了固溶处理温度对相含量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205双相不锈钢在卤水中的临界点蚀温度介于55~60℃之间,临界点蚀电位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金属碳化物在固溶处理温度750~900℃范围内析出,奥氏体含量急剧减少材料耐蚀性能严重恶化;固溶处理温度1100℃保温1 h的试样耐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6.
采用酸碱法,以朝天椒为原料,用NaOH溶液浸泡,经盐酸调pH后得到辣椒碱.考察各工艺因素对辣椒碱的提取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最佳工艺条件:NaOH质量分数为20%,NaOH用量为150mL,浸泡时间为3 h,浸泡温度为60℃.在该条件下,从15.0000g辣椒面可以浸提出12.9422mg的辣椒碱.  相似文献   
37.
用HCI对从柴油中脱除的环烷酸进行精制,考察了各工艺因素对其精制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酸化温度为55℃、静置时间为3h,水洗温度为90℃和水洗次数为1次,用此优化工艺得到的环烷酸纯度达到98.6%。  相似文献   
38.
为了改善锌一钙系黑色磷化膜的外观和性能,配制了锌-钙系中温黑磷化液,研究了配位剂、总酸度、磷化时间对黑磷化膜厚度、金相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分析了磷化膜的成分.结果表明,采用柠檬酸三钠作配位荆,控制总酸度为50~100,磷化时间15~20 min,能够获得防护性能良好的黑色磷化膜.  相似文献   
39.
在一定温度的水溶液中,以硫酸铜为前驱体,抗坏皿酸(Vc)为还原剂,加入适量修饰剂,合成粒径和形貌可控的纯铜纳米粒子,并通过XRD射线衍射,扫描探针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修饰剂的加入对粒径大小、分布、形貌和晶型结构影响显著;制备的纳米铜颗粒为具有立方品型结构的球型颗粒,分散性较好,尺寸较为均匀,约为60~80nm。纳米铜颗粒表面形成了较薄的有机物质包覆层,它有效阻止了纳米铜粉在空气和水中的氧化和团聚,提高了纳米铜颗粒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0.
冰醋酸和正丙醇在磷钨酸镧的催化作用下,合成香料乙酸正丙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冰醋酸与正丙醇的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磷钨酸镧催化合成乙酸正内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00℃,冰醋酸与正丙醇的摩尔比为1.2∶1.0,催化剂的质量为2.5g,反应时间为2.5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酯收率为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