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0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18篇
化学工业   223篇
金属工艺   224篇
机械仪表   44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9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3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6篇
冶金工业   19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31.
采用球状、短棒状和薄片状的三种氧化镁配制成涂液涂布于取向硅钢板,经高温退火形成硅酸镁底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硅钢铁损测试仪等手段,研究初始颗粒形貌为球状、短棒状和薄片状的三种硅钢涂布用氧化镁对硅酸镁底层和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状氧化镁团聚程度低,活性大,涂敷性好,形成的硅酸镁底层致密均匀,附着性好,硅钢铁损低,磁感应强度高。  相似文献   
32.
采用热分解法在270℃制备钛基RuO_2-TiO_2氧化物涂层电极材料。利用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研究Ti/RuO_2-TiO_2电极分别在0.5 mol/L H_2SO_4、0.5 mol/L Na_2SO_4和1.0 mol/L NaOH电解液中的超电容行为。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Ti/RuO_2-TiO_2电极有较低的电荷转移电阻和优异的赝电容特性,比电容分别达到550 F/g和578 F/g;而在Na_2SO_4溶液中,该电极的电荷转移电阻较高,表现为典型的双电层电容特征,比电容仅为335 F/g;经历2000次循环充放电测试后,该电极在中性Na_2SO_4溶液中的稳定性最高,荷电能力仅下降3%;在酸性H_2SO_4溶液和碱性NaOH溶液中,该电极的荷电能力分别下降17%和29%。结合SEM和能谱分析可知:RuO_2-TiO_2在Na_2SO_4溶液中几乎不发生腐蚀,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RuO_2-TiO_2涂层在NaOH溶液中发生严重的面腐蚀,而在H_2SO_4溶液中则发生严重的点蚀,导致活性氧化物减少,荷电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33.
采用声发射技术实时监测喷涂态8% Y2O3稳定的ZrO2(8YSZ)在四点弯曲载荷下的损伤断裂行为。采用特征参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小波包变换分析声发射信号结合涂层的微观形貌和应力状态,从而推测出热障涂层系统的失效形式。结果表明:内弯和外弯两种加载模式下,均各有4种失效行为。宏观断裂对应的剥落信号无明显频带,而基底变形、表面垂直裂纹、张开型界面裂纹和剪切型界面裂纹信号对应的主频带可清晰区分为:0~156.25 kHz、156.25~234.375 kHz、312.625~390.625 kHz和390.625~468.75 kHz。热障涂层在外弯载荷下,表面垂直裂纹不断出现,随后扩展到粘结层-陶瓷层界面处并转化为张开型界面裂纹;而在内弯载荷下,则在粘结层-陶瓷层界面附近产生剪切型界面裂纹,仅出现少量的表面垂直裂纹。两种界面裂纹均会引起热障涂层的宏观裂纹和剥落。  相似文献   
34.
通过将40、400nm石墨与NiO-GDC水浴搅拌混合,将400nm石墨与NiO-GDC机械研磨混合制备得到3种阳极孔隙大小及分布不同的NiO-GDC复合阳极片及单电池片.阳极片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在40、400nm石墨与NiO-GDC水浴搅拌混合得到的阳极片中孔隙分布均匀,但前者孔径较小,后者孔径相对较大.而400nm石墨与NiO-GDC机械研磨混合得到的阳极片中可明显观察到尺度达到几十微米的不均匀分布的大孔.阳极电导率及单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阳极孔隙越小,分布越均匀,则电导率和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越好.40nm石墨与NiO-GDC水浴搅拌混合得到的阳极片还原后的电导率最高,其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最好,其在600,650和700℃时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0.173,0.310,0.445W·cm-2.  相似文献   
35.
通过将40、400nm石墨与NiO-GDC水浴搅拌混合,将400nm石墨与NiO-GDC机械研磨混合制备得到3种阳极孔隙大小及分布不同的NiO-GDC复合阳极片及单电池片.阳极片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在40、400nm石墨与NiO-GDC水浴搅拌混合得到的阳极片中孔隙分布均匀,但前者孔径较小,后者孔径相对较大.而400nm石墨与NiO-GDC机械研磨混合得到的阳极片中可明显观察到尺度达到几十微米的不均匀分布的大孔.阳极电导率及单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阳极孔隙越小,分布越均匀,则电导率和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越好.40nm石墨与NiO-GDC水浴搅拌混合得到的阳极片还原后的电导率最高,其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最好,其在600,650和700℃时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0.173,0.310,0.445W·cm-2.  相似文献   
36.
采用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BaCe_(0.8)Y_(0.2)O_(2.9)(BCY)和Ce_(0.8)Gd_(0.2)O_(1.9)(GDC)粉末,并通过机械混合法制备不同摩尔比的BCY―GDC复合电解质粉末,在1 450℃烧结5 h获得BCY―GDC复合电解质。研究了复合电解质的化学稳定性及电化学性能稳定性。结果表明:BCY–GDC复合电解质在CO_2和沸水中的稳定性均高于单相BCY;当BCY―GDC复合电解质中的BCY摩尔分数小于70%时,试样在CO_2气氛和沸水中都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基于BCY:GDC摩尔比为1:1的BCY―GDC复合电解质的单电池,在700℃工作20 h内的最大功率密度的稳定性高于基于BCY电解质的单电池。  相似文献   
37.
木质素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乙丙橡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高沸醇木质素(HBSL)制备得到了HBSL/纳米SiO2复合材料,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将木质索/纳米SiO2复合材料作为橡胶的补强剂应用于乙丙橡胶,提高了胶料的硬度和耐老化性能,断裂伸长率从165%提高到 229%,拉伸强度略有降低.木质素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SiO2的含量是影响胶料性能的主要因素,当含量为5%时橡胶的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8.
溶胶-凝胶法制备CuFeMnO4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络合溶胶一凝胶法制备CuFeMnO4尖晶石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用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分光光度计测试粉末的光吸收率.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约25℃)下,当金属离子配比为Mn2+:Cu2+:Fe3+=3:2:1,溶液反应pH值为6.5时,干凝胶在800℃煅烧制备的CuFeMnO4复合金属氧化物试样中基本不含有CuO、Fe2O3和MnO杂质相,并且粉末对200~2500nm波长范围的光线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吸收率达到95%,是一种有潜力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材料.  相似文献   
39.
木质素-聚苯乙烯乳液共沉物在丁苯橡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与木质素相比,木质素-聚苯乙烯乳液共沉物对丁苯橡胶(SB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对胶料硫化有延迟作用,但仍能较好地满足SBR的工艺要求;木质素-聚苯乙烯乳液共沉物能改善木质素在SBR中的分散性及相容性,改善SBR耐老化性能的效果优于木质素。  相似文献   
40.
Sol-gel法制备涂层材料的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较系统地介绍了溶胶-凝胶法制备涂层材料技术的特点及原理。概述了溶胶-凝胶法制备涂层的工艺过程以及涂层材料的应用。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