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46篇
机械仪表   9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篇
冶金工业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Ag/SnO2材料,考察了Ag/SnO2材料在大塑性变形过程中的组织均匀化及性能变化情况.经SEM分析表明,Ag/SnO2复合材料经过大塑性变形后,聚集区的SnO2颗粒逐渐分散并均匀分布.经过性能测试和XRD分析,Ag/SnO2复合材料经过大塑性变形后,材料的抗拉强度升高,塑性改善,亚晶粒尺寸减小,使材料更容易加工;电导率随真应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2.
介绍了目前关于铝合金连续铸轧过程数值模拟方法的种类以及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展望了铝合金连续铸轧数值模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3.
在研究双辊连铸纯铝薄带凝固过程的基础上,基于金属凝固的基本原理,并运用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双辊连续铸轧纯铝薄带凝固的异质形核,枝晶尖端的生长动力学(KGT),柱状晶向等轴晶生长的转变(CET)的解析模型;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CA)的双辊连铸纯铝薄带凝固组织的仿真模型,为双辊连铸薄带凝固组织的仿真模拟奠定基础,从而为双辊薄带连铸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同时,利用双辊薄带连续铸轧纯铝凝固微观组织过程验证数学模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
双辊连铸中间包流场数值模拟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FLUENT对中间包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和优化.其结果表明:设置流动控制装置可明显改善熔液流动状况,有利于提高连续铸轧坯质量.对比了流动控制装置中几种不同的堰坝布置,最终得到挡堰相对高度为550 mm、挡坝相对高度为350 mm时所得金属熔液净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5.
采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制备Pb_(0.92)Sr_(0.06)Ba_(0.02)(Sb_(2/3)Mn_(1/3))_(0.05)Zr_(0.48)Ti_(0.47)O_3∶xCeO_2(简称PSBSM-PZT)压电陶瓷样品。研究不同CeO_2掺杂含量对PSBSM-PZT基陶瓷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压电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eO_2掺杂量x≤0.5%(质量分数,下同)时,陶瓷样品均为纯的钙钛矿结构。随着CeO_2掺杂含量的增加,陶瓷样品中四方相结构逐渐向三方相结构转变。随着CeO_2掺杂含量的进一步增加,陶瓷中出现焦绿石相,虽然陶瓷中已经出现焦绿石相,但是样品仍没有完全转变为三方相陶瓷;CeO_2掺杂具有细化晶粒的作用,当x=0.25%时样品晶粒晶界清晰,晶粒之间的结合相对致密,晶界处气孔率低,陶瓷断裂方式以沿晶断裂为主;当x=0.25%时,陶瓷样品获得最佳的压电与介电性能:d_(33)=346pC/N,k_p=0.60,Q_m=1396,ε_r=1309,tanδ=0.474%。  相似文献   
96.
Ag/CuO复合材料界面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银氧化铜复合材料界面第一性原理计算与界面高分辨透射电镜的分析,研究银氧化铜复合材料界面的稳定性。通过对低指数面的银与氧化铜界面的总态密度和界面结合能计算,考察银氧化铜反应合成后最稳定的结合界面,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并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银的(110)面与氧化铜的(100)面的结合能最大,容易形成稳定的结合界面,从界面态密度和电子云分布进一步证实此结果;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发现反应合成后银的(101)与氧化铜的(002)面属于稳定结合面,而(101)与(110)面,(002)与(100)面分别属于同一个晶面簇,其界面结合稳定性相近,这说明第一性原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能够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97.
液固包覆法制备Al-Pb层状复合材料及其界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键参数函数理论分析了第三组元Bi或Sn作为Al-Pb非混溶体系实现冶金结合一体化的可行性,并采用液-固包覆成型的方法制得了Al-Bi-Pb及Al-Sn-Pb层状复合材料,通过SEM、EDS等检测手段分析研究试样的显微组织,并讨论了界面的扩散现象.结果表明:第三组元Bi或sn的引入将Al、Pb的混合焓△Hmin降低到零以下,在扩散动力学作用驱使下使各元素间在界面处发生了迁移和互扩散,形成了成分调控区,表现为一条状的均质固溶体带,实现了Al与Pb之间的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98.
镍矿冶过程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框架和原则,首次对国内某企业电解镍生产从采矿、选矿、冶炼、运输等过程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产1t电镍的环境影响负荷为1837.92mPE,资源耗褐系数为116.55mPR。;环境负荷主要来源于酸化,为1828.58mPE,占总量的99.49%;冶炼过程是最为重要的环境影响阶段,占99.56%。  相似文献   
99.
制备工艺对Ag/SnO2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末冶金和反应合成两种工艺制备了Ag/SnO2电接触材料,分析了两种工艺对显微组织的影响,发现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SnO2材料经热挤压后,SnO2颗粒呈纤维状排列,颗粒细小,分散均匀,与基体浸润良好.断裂拉伸测试和分析表明,粉末冶金法制备的Ag/SnO2材料的拉伸断口形貌由许多互相连接的撕裂棱和韧窝组成,表现为韧断;而反应合成法制备的断口形貌韧窝更加细小,显示出近脆性断裂特征.最后比较了两种方法制备的Ag/SnO2材料的抗拉强度、延伸率、硬度等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0.
陈守东  陈敬超 《材料导报》2011,25(13):58-60,90
简述了核屏蔽材料的一般要求,综述了目前常用屏蔽材料的种类、使用特点以及研究现状,指出了新型铅基核屏蔽材料的研究方向,即功能/结构一体化、纳米铅基复合、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方法在新型核屏蔽材料设计中的作用,同时展望了铅基核屏蔽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