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7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59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95篇
化学工业   401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49篇
矿业工程   76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10篇
水利工程   15篇
石油天然气   856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4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煤田积水采空区是威胁矿井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井地电位法特定的边值问题,推导出了相应的有限差分格式,结合煤田积水采空区的电性特征及分布特点,设计了多个地电模型,分别利用有限差分法对其进行了正演模拟。正演结果表明,井地电位法对单个积水采空区及横向上分布的多个积水采空区识别能力较好,而对垂向分布的多个积水采空区识别能力较弱。研究结果对于煤田积水采空区的探测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塔河油田95/8"套管流经电机速度慢,机组散热难及普通导流罩稀稠油混配不均的问题,开展了全密封导流罩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全密封导流罩可提高流速23倍,成功解决机组散热难题。通过优化管柱组合,提高稀稠油混配效果,稀稠比下降0.1,异常停机下降5%,确保电泵平稳运行,延长电泵运行寿命。  相似文献   
13.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气、水和泥浆在地层或管道中流动,当达到一定条件时,油垢、水垢或泥垢便会产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油垢和泥垢通常伴随着水垢而生成,所以对水垢结垢趋势的预测研究显得至关重要。介绍了Oddo-Tomos饱和指数法的理论预测模型,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利用Oddo-Tomos饱和指数法预测油田结垢趋势的方法,阐述并分析了油田结垢对油田开采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的生产作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气、水和泥浆在地层或管道中流动,当达到一定条件时,油垢、水垢或泥垢便会产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油垢和泥垢通常伴随着水垢而生成,所以对水垢结垢趋势的预测研究显得至关重要。介绍了Oddo-Tomos饱和指数法的理论预测模型,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利用Oddo-Tomos饱和指数法预测油田结垢趋势的方法,阐述并分析了油田结垢对油田开采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的生产作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原油中烷基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沿运移路径的分布,除了受地质色层分馏效应的影响,还受到有机质来源、成熟度、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研究地质色层分馏效应单一因素下烷基二苯并噻吩类的运移示踪规律,在驱替模拟实验的基础上,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剖析了驱替路径上该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和运移分馏规律,并从分子模拟角度进行了佐证。结果表明: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吸附油中二苯并噻吩(DBT)、甲基二苯并噻吩(MDBT)和二甲基二苯并噻吩(DMDBT)的绝对浓度均呈现递减趋势;参数4-/1-MDBT、4,6-/(1,4+1,6)-DMDBT和4,6-/2,4-DMDBT显著减小,而参数2,4-/(1,4+1,6)-DMDBT和(2,6+3,6)/(1,4+1,6)-DMDBT则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根据分子模拟结果,发现烷基二苯并噻吩类与水介质之间吸附作用的强弱同时与化合物的Connolly分子表面积及偶极矩紧密相关,表面积和偶极矩越大,分子越容易与地层介质中的水分子发生吸附作用,且分子偶极矩的差异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水平井压裂微地震监测成果的不对称性,为客观评价压裂效果提供依据,文中综合应用微地震监测、三维地震、录井以及压裂数据,紧密结合精细地质研究、工程设计,系统分析了54口水平井压裂的微地震监测成果,总结了导致水平井压裂微地震监测成果不对称的因素,取得如下认识:(1)导致水平井压裂微地震监测成果不对称的因素主要包括工程因素、地质因素以及完钻井分布等三个方面,其中地质因素具体包括天然裂缝、断层、岩性变化、地应力等;(2)天然裂缝、缝长距离内的完钻井会诱导压裂裂缝转向,并沿着裂缝集中发育区和完钻井周围延伸,在水平井两侧形成不对称的微地震事件分布;(3)断层对压裂裂缝具有诱导和屏蔽作用,压裂裂缝沿着断面延伸,微地震监测事件呈面状分布,压裂裂缝无法延伸至断层另一侧,形成远离水平井的单侧分布;(4)纵向隔夹层、横向的岩性变化会对压裂裂缝的延伸起控制和封隔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压裂裂缝延伸甚至无法形成裂缝,形成微地震事件在横向和纵向的不对称性;(5)当水平井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不垂直时,微地震事件分布与水平段存在夹角,形成角度不对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例,对公路设计中小流域跨河桥梁桥面高程的计算进行分析,提出在设计确定桥面高程时水文计算的重要性及在修建跨河桥梁之前做防洪论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建立储层地质模型是现代油藏描述的核心和关键,它将地质上的认识用一定的数学地质方法在模型中进行预测与表征。通过构造建模,相建模和物性建模建立地质模型。构造建模是通过工区内顶底层的断层建立构造骨架模型;在精细网格骨架下以确定性的方法建立老爷庙油田的沉积相模型;通过沉积相的约束,利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老爷庙油田的物性参数模型。建立的精细地质模型比较好的反应了地下储层的三维空间展布特征,为后期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体。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银—额盆地内现有二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与认识,将研究区石炭—二叠纪及其之后的构造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石炭纪—二叠纪裂谷、裂陷构造演化阶段;晚二叠世—三叠纪挤压隆升构造阶段;侏罗纪—白垩纪陆内小型断陷盆地构造演化阶段;晚白垩世末期逆冲推覆构造阶段;古近纪—新近纪盆地分割与局部断陷阶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石炭—二叠纪残余地层进行精细层位对比追踪,获得了石炭—二叠系的区域分布与埋深,为银—额盆地油气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酸气回注是一种安全环保的酸气处理方式,其原理是将酸气压缩后通过井筒回注到已废弃的产层或水层中.基于酸气不同组分的相平衡机理进行酸气回注方案设计,分析不同相态的输送方式,结合酸气脱水、增压、管线腐蚀和水合物防止等关键工艺技术,优选合理的回注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