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38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4篇
矿业工程   28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5篇
石油天然气   18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102篇
原子能技术   4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用碳酸钠溶液直接混合硫酸镉溶液制备了沉淀碳酸镉,再以沉淀碳酸镉为基体,氢氧化钠溶液为转化剂,通过阴离子交换制备出氢氧化镉纳米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沉淀碳酸镉和转化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沉淀碳酸镉的结构遭到破坏,转化完全所得到的氢氧化镉的形貌完全不同于沉淀碳酸镉,为片状组装的不规则球体。紫外光照射下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染料测试表明,转化产物比沉淀碳酸镉具有更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转化时间不同的产物表现出不同的降解效率。当20 mg的转化产物分散到50 mL 8 mg/L的罗丹明B染料中,在黑暗环境中磁力搅拌吸附120 min达吸附平衡,开启300 W紫外汞灯后,效率最高的转化产物可在180 min内将染料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42.
以新疆某砂岩型铀矿床"六注两抽"的地浸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水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CO_2+O_2中性地浸初期流场形成进程及其与溶质运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以抽孔和注孔连线为轴线的纺锤形地浸流场中,地浸溶液前锋用时15d抵达抽液孔。SO_4~(2-)和HCO_3~-浓度变化对地浸初期前锋溶液渗流的反应灵敏而精准,是判断CO_2+O_2中性地浸最初阶段溶液前锋运移理想的天然示踪剂。地浸初期Ca~(2+)、Mg~(2+)的碳酸盐都处于过饱和状态,其运移滞后于溶液渗流并与pH的变化密切同步。渗流模拟、水文地球化学模式计算结果以及实际水化学监测数据之间存在良好的互证性,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使地浸流场分析更为客观和可靠。  相似文献   
43.
选取我国南方某铀尾矿库周边地表水为研究对象,分析周边地表水中的铀和钾的含量及其与水化学参数pH、Eh和电导率之间的关系,研究铀和钾的污染特征与影响因素,最后进行单因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尾矿库本身放射性水平高,采样点铀和钾的平均含量分别是江西省背景值的14.68倍和2.02倍。皮尔逊系数计算结果说明铀和钾具有相同的来源和迁移特征,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污染最严重位置处于尾矿库坝体底部和水处理厂出口。但所有样品铀含量均未超出《铀矿冶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限值,除最近采样点外,周边地表水其他采样点铀含量均符合国际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44.
将Grünwald-Letnikov(G-L)分数阶与小波变换(WT)相结合,利用Matlab软件对X射线荧光光谱模拟和实测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分别与传统WT去噪、分数阶傅里叶小波变换(FRWT)处理后的信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分数阶小波变换(FWT)去噪效果优于分数阶傅里小波变换(FRWT)和传统WT去噪,其中去噪后的信噪比(SNR)分别达到97.635 5和116.306 7,均方误差(MSE)分别达到和0.474 7和1.293 1,且在抑制噪声的同时FWT更好地保留了信号的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45.
地应力是煤储层压裂改造的关键控制因素。基于电成像测井和水力压裂数据,结合Abaqus软件模拟,查明了研究区深部煤储层地应力空间展布规律,探讨了地应力对压裂裂缝延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兴地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近似呈EW向。地应力的垂向分布具有明显分带性,存在1 200 m和2 000 m两个临界转换深度。1 200 m以浅,地应力以垂直主应力为主;埋深介于1 200~2 000 m时,水平主应力占据主导;当埋深超过2 000 m时,地应力再次转换为以垂直主应力为主。研究区深部煤储层地应力主要表现为最大水平主应力>垂直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σhmaxVhmin)。地应力的平面分布受埋深和构造2方面控制,埋深导致地应力整体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褶皱和断层使得研究区北部地应力呈条带状分布,背斜核部水平地应力较大,向斜核部及断层发育区水平地应力较小。研究区地应力组合特征决定了煤储层压裂裂缝以垂直裂缝为主,局部容易形成一些复杂缝。在天然裂隙存在的情况下,水平主应力差小于3 MPa时,压裂裂缝沿天...  相似文献   
46.
铼是地壳中极其稀散的元素之一,在航空航天、石油催化等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归纳总结了国内外铼的资源状况、从砂岩型铀矿中分离富集铼的材料、提取铼的有关工艺(离子交换法和溶剂萃取法)研究进展,并对综合回收铼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7.
万古金矿位于江南造山带中部,是该成矿带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万古金矿的赋矿围岩和矿石中可见大量碳质物(CM),然而碳质物的类型、成因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仍不明确。通过进行系统的岩相学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发现万古金矿有3种类型的碳质物(CM1、CM2和CM3)。其中,CM1(T=507~613 ℃)呈粒状,分布在石英和云母中;CM2(T=390~470 ℃)呈层状,分布在黄铁矿和毒砂等矿物中;CM3(T=240~355 ℃)与石英和黄铁矿等热液矿物共生,且其形成温度与成矿温度相近。由此推断,CM1和CM2可能是变质成因,而CM3可能是热液成因。通过硫化物LA-ICP-MS分析,认为与CM2相关的黄铁矿更富Au和As。结合前人研究,认为万古金矿成矿前形成的层状CM2可作为还原剂,与含矿热液中金的络合物发生反应,致使金沉淀;CM3与黄铁矿共同沉淀,也有利于金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48.
铀矿生物浸出过程中,浸矿微生物(氧化亚铁硫杆菌)对温度和液固比等环境因素较为敏感。基于铀矿生物浸出溶浸液中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Eh)、铁离子浓度的变化和铀浸出率的差异,研究温度和液固比对南方某铀矿生物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 ℃和液固比为20的条件下,铀矿微生物浸出效果最佳,铀浸出率分别高达为96.15%和97.02%。因此,在生物浸出过程中,可以控制浸出体系温度和液固比,为浸矿细菌提供最适宜生长环境,以强化铀矿的生物浸出。研究结果为南方某铀矿工业生产提供重要参数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铀的存在形式是决定铀的水迁移能力的重要条件。基于不同CO2和O2压力条件下的浸铀试验和地球化学模式软件PHREEQC计算,研究各浸铀体系中铀的Eh-pH优势场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CO2+O2浸铀体系中,碳酸铀酰络合物是铀在水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水的pH影响碳酸铀酰络合物优势域临界pH,HCO3-浓度则是铀的氧化还原临界电位变化的主控条件,而CO2是这些影响产生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50.
针对华北平原地下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分布式水文MIKE SHE模型,考虑人类活动(农业节水措施和南水北调工程)和气候变化等变化环境的影响,通过设定4大类情景(每类情景中均设定了3类气候变化子情景)模拟了2019-2028年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农业节水措施和南水北调工程等人类活动对华北平原地下水水位、水均衡和含水层储量有较大的影响;相对于现状保持型情景(SQM),模拟期末(2028年12月31日)农业节水型情景(AWS)、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型情景(SNWDP)和综合利用型情景(CU)下华北平原饱和含水层储量分别增加0.168、0.558和1.433 m;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影响量级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当,且地下水水位、水均衡和含水层储量变化的方向和大小均与未来气候条件的干湿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到模拟期末,相对于现状保持型情景(SQM),湿润、正常和干旱的气候情景下华北平原饱和含水层储量分别为增加0.972~2.239 m、增加0.119~1.540 m和减少0.372~0.940 m;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引水和节水措施,多管齐下,才能保证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