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32篇
综合类   551篇
化学工业   73篇
金属工艺   43篇
机械仪表   44篇
建筑科学   36篇
矿业工程   51篇
能源动力   19篇
轻工业   34篇
水利工程   24篇
石油天然气   29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篇
冶金工业   316篇
自动化技术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The low shear rate rheology of two phase mesophase pitches derived from coal tar pitch has been investigated. Particulate quinoline insolubles (QI) stabilised the mesophase spheres against coalescence. Viscosity measurements over the range 10–106 Pa s were made at appropriate temperature ranges. Increasing shear thinning behaviour was evident with increasing mesophase content. At low mesophase contents the dominant effect on the near Newtonian viscosity was temperature but at higher contents it was the shear rat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declined to near zero. The data indicated that agglomeration could be occurring at intermediate mesophase volume fractions, 0.2–0.3. The Krieger–Dougherty function and its emulsion analogue indicated that in this region the mesophase pitch emulsions actually behaved like ‘hard’ sphere systems and the effective volume fraction was estimated as a function of shear rate illustrating the change in extent of agglomeration. At the higher volume fractions approaching the maximum packing fraction, which could only be measured at higher temperatures, the shear thinning behaviour changed in character an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is is possibly due to shear induced deformation and breakup of dispersed drops in the shear field.  相似文献   
2.
丰宁县地处京津上游,是北京、天津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但由于连续7年干旱,治理速度慢,保存率低,致使生态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京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饮用水安全,本文在分析目前丰宁县水土保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治理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时效处理对 TiNi 合金相变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用TEM等方法研究热处理制度(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对TiNi合金相变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找出了最佳热处理制度。结果表明,在450~500℃进行时效处理,Ti-50.8at%Ni的合金出现了大量的Ti3Ni4相,且恢复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承钢带钢厂在生产高速公路护栏板时出现了横向折痕缺陷,经调研,许多生产厂家都产生过此缺陷。采用现场跟踪、试验、分析、排查和理论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找到了带钢产生横向折痕的原因,主要是卷取机二次扩张张力过大。弄清了产生缺陷的机制并采取减小卷取机二次扩张力和张缩块间间隙等措施,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等几方面着手,结合教学的实践经验,探讨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淑会  邵建男  兰臣臣  毕忠新  吕庆 《钢铁》2022,57(12):13-22
 在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炼铁行业在改进生产技术的同时,开发可替代的新型能源以减少一次化石燃料的消耗,是实现其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生物质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来源广泛、环境友好和碳中性等特点。天然生物质能挥发分含量高、易燃烧,而热解后的生物炭的理化性能与煤粉接近,将生物质能作为燃料和还原剂应用于炼铁生产,可以有效发挥其节能减排作用。在分析生物质能理化性能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生物质能在制备焦炭、高炉喷吹、烧结、球团工序中应用的研究现状。首先指出,生物质和煤粉的共热解技术是利用生物质混煤炼焦的关键。为了推进生物质焦炭在高炉冶炼中的应用,需要加强生物质焦炭对高炉软熔带透气透液性的影响研究。其次,生物质的热值、燃烧特征温度和燃烧率是影响生物质混煤喷吹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开发生物质协同煤粉造气新技术可以拓宽高炉喷吹用生物质能的选择范围,并可生产优质富氢还原煤气用于高炉喷吹。第三,指出用适量的生物质能替代焦粉或煤粉进行铁矿粉烧结,可以保证烧结矿的质量,并产生显著的减排效果。在制备生物质含碳球团时,需要严格控制生物质的添加量,以获得高金属化率和适宜黏结性指数的球团。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重点进行生物质的种类和添加量对烧结矿和球团矿质量的影响研究。最后,指出目前生物质能炼焦、高炉喷煤、烧结和球团中的应用还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建议今后应加快生物质能在炼铁各工序生产中的应用实践,以进一步评估生物质能在炼铁领域的使用效果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将聚乙烯醇与四氯化钛在二甲基亚砜和无水乙醇混合溶剂中进行反应,制得了负载钛酸酯催化剂PVAC-1,研究了在其催化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与环己醇通过酯交换合成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时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及物料配比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与烷基钛酸酯T i(OBu)4相当的催化活性,在140~160℃下,反应6h,催化剂用量为物料总质量的1.3~1.6%时,酯的收率即可达到94.2%,重复使用6次后,收率仍在85%以上,且该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易与产物分离。  相似文献   
8.
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Schiff碱及其配合物在催化剂领域、医药和农药领域、缓蚀剂领域、新材料领域、有机合成领域、分析化学领域的应用,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Schiff碱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负载钛酸酯催化剂催化合成己二酸二异辛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乙烯醇与四氯化钛在二甲基亚砜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反应,制得负载钛酸酯催化剂PVAC-1,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中投入3g聚乙烯醇,3mL四氯化钛时,过程容易控制,且催化剂的活性已达很高。确定了在PVAC-1催化作用下,合成己二酸二异辛酯的最佳反应条件及结果:即200℃~210℃下,加入0.3g催化剂,0.1mol己二酸与0.3mol异辛醇反应60min后,己二酸的转化率可达99.7%,PVAC-1重复使用16次后,己二酸的转化率仍保持在96%以匕。  相似文献   
10.
班级管理工作是搞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接手新班重在培养优秀的班委,搞好班风建设,实施情感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