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19篇
化学工业   33篇
金属工艺   28篇
机械仪表   70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62篇
轻工业   2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传感器阵列多特征优化融合的茶叶品质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电子鼻对不同品质茶叶的识别能力,分别提取电子鼻传感器信号的总体平均值、上升阶段斜率平均值和相对稳态平均值作为特征值,对电子鼻传感器阵列进行多特征数据融合优化.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统一值的量纲和数量级;通过因子载荷分析,去除各个象限内主成分投影较小和投影重叠的因子,对多特征向量矩阵进行优化;最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缩小不同品质茶叶组内间距,增大组间间距,更利于实现茶叶品质的区分.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PCA)可有效区分3种不同等级茶叶,因子载荷优化使各品质茶叶组内间距减小,单因素方差优化使一级与二级茶叶区分效果更明显;线性判别分析(LDA)效果要优于PCA分析,3个不同等级的茶叶可得到极为明显的区分.研究结果表明,用多特征优化融合可有效提取电子鼻对茶叶的响应信息,有利于对不同品质茶叶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52.
Q相与电厂煤粉炉联产水泥熟料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电厂煤粉炉联产水泥熟料技术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要介绍了Q相的形成机制、水化特性、强度特征、与其它水泥矿物共存关系及其在水泥中的应用,提出了将Q相应用于电厂煤粉炉联产水泥熟料技术研究中。  相似文献   
53.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信阳毛尖茶咖啡碱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电子鼻系统对三个等级的信阳毛尖茶进行了检测.采用Loading分析和相关分析对传感器阵列进行优化,选出四个传感器为最终的新传感器阵列,用于信阳毛尖茶的品质识别.PCA分析结果显示,可以将不同等级的茶叶完全区分开,而且效果比较好.利用PCR、MLR和QPSa方法分别建立信阳毛尖茶基于气敏传感器阵列的咖啡碱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16位A/D转换器ADS1110的工作原理和硬件接口设计方法,并给出了以它为基础设计的温度数显仪表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5.
为了预知未来的摩托车市场状况,对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摩托车拥有量进行预测很有必要.将我国历年来的摩托车拥有量统计数据看作数据序列,采用改进后的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序列的预测模型.在建模时,首先对原始统计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处理后的1990年至2008年间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2009和2010年的数据作为检验样本.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在所有训练样本点及检验样本点的相对误差绝对平均值分别为0.99%和0.75%,能够满足预测的需要.利用该模型对“十二五”期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摩托车拥有量进行了预测,并指出了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6.
阐述了振动烈度分析和非平稳信号的时频分析。以振动烈度的计算为基础,分析了预警、报警限的设定方法;最后论述了非平稳信号分析法中的短时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变换,为不同分析法的选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7.
针对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水库大都出现多处漏水现象,进行了输水洞的除险加固改造,以实际检修经验,对平板闸门轨道检修及闸门改造中的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58.
59.
60.
为优化锻造工艺以提高新型含锶轴承钢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采用不同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进行了新型含锶轴承钢的锻造成形,并进行了耐磨损性能和热疲劳性能的测试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始锻温度从1120℃增加至1240℃、终锻温度从900℃增加至975℃,新型含锶轴承钢的耐磨损性能和热疲劳性能呈现先增强后弱化的变化趋势。适当增加锻造温度可提高轴承钢试样的耐磨损性能,磨痕的宽度和深度均变浅,磨损量变小,还能阻碍裂纹的萌生和发展。从提高新型含锶轴承钢试样的耐磨损性能和热疲劳性能出发,其锻压工艺优选始锻温度为1180℃、终锻温度为9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