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80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58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葡萄糖为辅助底物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Klebsiellapneumoniae对葡萄糖作为辅助底物发酵生产 1 ,3 丙二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单独作为底物发酵时不生成 1 ,3 丙二醇。以葡萄糖和甘油为混合底物时 ,则可以显著提高菌体浓度 ,但是 1 ,3 丙二醇浓度和甘油到 1 ,3 丙二醇转化率没有提高。在甘油为底物的批式发酵过程中 ,通过流加葡萄糖作为辅助底物可以提高甘油到 1 ,3 丙二醇的摩尔转化率 ,同时可缩短发酵时间。通过选择合适的葡萄糖流加速率 ,较以甘油为单一底物的发酵结果 ,1 ,3 丙二醇的摩尔转化率最高可达0 649,提高了 53 4% ;生产强度为 1 0 0 5g/ (L·h) ,提高了 1 39 9%。  相似文献   
2.
在上柱质量浓度为2.31—6.56 mg/mL、流量为14.33—42.80 mL/h的范围内研究了固定床吸附柱中大孔吸附树脂HZ816对红霉素的动态吸附过程,考察了原料液质量浓度和进口流量等操作参数对穿透曲线的影响。并采用基于液膜及孔内扩散模型的动力学模型,同时考虑吸附树脂颗粒内外扩散阻力及轴向扩散的影响,研究了固定床上红霉素在大孔吸附树脂中的吸附动力学,并从穿透曲线回归得到液膜传质系数孔内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红霉素在HZ816树脂上的吸附过程,由模型拟合得到的液膜传质系数随着原料液质量浓度减小而增大,随着流量升高而增大;孔内扩散系数随着原料液质量浓度增大而减小,随着流量升高而减小。为采用大孔吸附树脂HZ816吸附技术分离纯化红霉素工艺提供了实验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天蓝色链霉菌分批发酵中,葡萄糖浓度的提高(4.76-16.8g/L)促进了菌体的生长;葡萄糖浓度的进一步提高(16.8-42.6g/L),菌体生长不变;再从42.6g/L增加到55.3g/L,菌体生长受到抑制。与之相对应,在这3个不同葡萄糖浓度范围内,色素产量随葡萄糖浓度增加而增加、缓慢下降及大幅度下降。磷酸盐浓度的提高(0.93-18.5mmol/L)促进了菌体生长,更高磷酸盐浓度对菌体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除了低磷酸盐浓度(0.93mmol/L)外,磷酸盐浓度对葡萄糖的利用没有明显影响。初始磷酸盐浓度对色素生成影响很大,最佳浓度为9.56mmol/L。  相似文献   
4.
1,3-丙二醇发酵过程中底物抑制及其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底物甘油浓度对Klebsiellapneumoniae发酵生产 1 ,3 丙二醇的影响 ,并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初始甘油浓度和甘油开始对产物生成产生抑制作用的浓度。针对底物抑制现象 ,提出了菌种驯化和流加甘油发酵两种解决途径。结果表明 :采用原始菌株发酵 ,适宜的甘油初始浓度为 642 .4mmol/L ,此时 1 ,3 丙二醇浓度和转化率分别可达 2 60mmol/L和 0 .492mol/mol;在较高甘油初始浓度 (789mmol/L)的情况下 ,经驯化培养获得的耐底物抑制菌株 ,可将最终 1 ,3 丙二醇浓度和转化率分别提高到 30 0 .9mmol/L和 0 .530mol/mol;采用流加甘油发酵工艺 ,1 ,3 丙二醇浓度和转化率分别可提高到 397.7mmol/L和 0 .62 5mol/mol。  相似文献   
5.
甜蜜的困惑     
正千百万年来的进化使人类在舌头感知到甜味后会带来情绪的舒缓和小小的欣慰感,这种愉悦感促使人类继续寻找并获取这种甜味的来源。自然界中的糖类主要存在于谷物的种子、薯类的块茎、甘蔗、甜菜等糖料作物以及水果、蔬菜中。在食物匮乏的年代想要获得足够的糖是件不容易的事,现代科技的发展则解决了这一问题。不过,人们也渐渐认识到摄入过多的糖,尤其是游离糖类会引发糖尿病、肥胖等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在健康膳食建议中明确指出:游离糖的摄入量应低于总能量的10%,低于总能  相似文献   
6.
袁勤生出生于1940年6月,祖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1964年夏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生物物理化学系细胞生物学专业并留校任教.1972年春部分院系调整随系调入华东化工学院(今华东理工大学).1985年,1990年先后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曾任生物工程学院院长、生化工程系主任和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7.
沈阳  陈惠  曹旭妮 《化学试剂》2016,(5):433-436
3,4-二氟苯腈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目前合成方法有采用3,4-二氯苯腈为原料,通相转移催化制备,由此建立了反应过程中同时测定3,4-二氟苯腈和3,4-二氯苯腈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以C18色谱柱为分离柱,70%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设定为210 nm,可以实现反应液中这两种物质的同时检测。3,4-二氟苯腈和3,4-二氯苯腈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4和0.03μg/m L,线性范围分别为0.1~500和0.1~100μg/m L,方法的回收率为92%~10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2.5%。此外,进一步考察C18 SPE小柱富集微量3,4-二氯苯腈的方法,可以实现3,4-二氟苯腈粗品中3,4-二氯苯腈的含量分析,自制的3,4-二氟苯腈样品中,3,4-二氯苯腈的含量为0.2%,加标回收率为97%。  相似文献   
8.
刘坐镇  江邦和 《上海化工》1999,24(21):15-17
选用多种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柠檬酸解液中SO^2-4,Cl^-等阴离子,比较其交换容量,柠檬酸的回收率,再生性能,机械强度等,实验表明,D315弱碱性树脂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几种树脂。  相似文献   
9.
利用根癌农杆菌LBA4404介导,将编码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结构基因(Vitreoscilla Hemoglobin gene,vgb)导入到短密青霉ATCC16024中,用于改善菌体对氧的摄取能力,提高霉酚酸(Myhophenoilc Acid,MPA)的发酵水平,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潮霉素抗性筛选、PCR分子鉴定和MPA发酵验证等结果表明,vgb基因在短密青霉中成功获得了表达;vgb基因的表达提高了短密青霉的菌体密度,转化子MPA产量达到2.18 g·L?1,比原始菌株提高了27.5%。  相似文献   
10.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芝麻油中芝麻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8种不同有机溶剂预处理芝麻油对HPLC测定芝麻素含量产生的影响。得出测定芝麻油中芝麻素的适宜方法是:以环己烷为溶剂,采用VP-ODS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4∶26,V/V),检测波长286nm,柱温30℃,流速1.0mL/min。芝麻素的保留时间仅为6.3min,平均加样回收率达100.2%(RSD=1.18%)。建立了简单、快速、准确的检测芝麻油中芝麻素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为评价芝麻油品质提供了依据,也可作为芝麻品种改良的判定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