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9篇
轻工业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李梅 《中国科技博览》2014,(47):203-203
人才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人力资源也逐渐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当前,企业的人才招聘问题备受关注,有效的人才招聘活动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意义重大。然而目前的企业人才招聘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本文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针对企业人才招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如何寻找合适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提高企业人才招聘工作的整体绩效。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ADSP)的制备及应用技术,阐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展望ADSP研究方向,为其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阳离子醚化剂,自制碱性复合催化剂为醚化催化剂,采用微波法制备阳离子淀粉。研究探讨不同醚化剂用量、不同微波功率、不同微波时间条件下,反应体系水分含量对阳离子醚化反应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醚化剂用量、不同的微波功率及不同的微波时间组合,获得最佳醚化反应效率所需的反应体系水分含量各有不同。醚化剂用量较高时,选用较高的体系水分含量以及较高的微波功率和较长的微波时间,可获得较高的醚化反应效率;醚化剂用量较低时,选用中等的体系水分含量以及中等的微波功率和较长的微波时间,可获得较高的醚化反应效率。  相似文献   
4.
交联琥珀酸酯木薯淀粉的黏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琥珀酸酐为酯化剂,醋酸酐、己二酸混合酸酐为交联剂,制备交联琥珀酸酯淀粉。着重研究药品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pH值及反应时间对交联琥珀酸酯淀粉的Brabender峰值黏度和热糊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琥珀酸酐的添加量与峰值黏度成正比,但热糊黏度先增加后降低;醋酸酐、己二酸混合酸酐的添加量与峰值黏度成反比,但热糊黏度先增加后降低;其它反应条件对淀粉的影响为峰值黏度和热糊黏度都是先增加后降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琥珀酸酐质量分数4%,醋酸酐、己二酸混合酸酐质量分数1.0%,温度25~30℃,pH8.5~9.0,反应时间1 h。  相似文献   
5.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阳离子醚化剂,以双氧水、次氯酸钠为氧化剂,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备低粘度阳离子淀粉。研究探讨氧化剂品种、用量及氧化剂的协同应用对阳离子淀粉糊液粘度及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验证。结果表明,双氧水、次氯酸钠的协同应用对阳离子淀粉进行氧化,能获得具有更低粘度和更高糊液稳定性的低粘度阳离子淀粉。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组分偶联剂协同对木薯淀粉进行干法疏水改性处理,制备具有强疏水作用的变性淀粉。通过对偶联剂用量、偶联时间、偶联温度及转速等因素的探讨,并以活化度为评价指标,制备疏水性淀粉变性产品。实验结果表明,偶联剂用量2.1%、偶联时间10 min、偶联温度100℃、转速1000 r/min,可获得活化度88%的较为理想的疏水效果,木薯淀粉由亲水性表面转变为亲油性表面。  相似文献   
7.
通过简易的方法制备了酶转化淀粉,其最优制备条件为:36℃,pH8.0,反应时间1h.并将其性能指标及应用效果与氧化淀粉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酶转化淀粉的使用效果可与氧化淀粉媲美.  相似文献   
8.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分别以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镍和硫酸锰为催化剂,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氧化淀粉,研究探讨催化剂在不同的反应体系对双氧水氧化木薯淀粉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镍和硫酸锰对双氧水氧化木薯淀粉均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催化剂对双氧水氧化木薯淀粉的催化效果受反应体系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琥珀酸酐为酯化剂,己二酸混合酸酐为交联剂,着重讨论药品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pH值及反应时间对木薯淀粉糊化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琥珀酸酐用量的增加,木薯淀粉的糊化温度也随之下降;随着己二酸混合酸酐用量的增加,木薯淀粉的糊化温度随之上升;增加反应pH值、温度、时间,木薯淀粉的糊化温度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电子文件的特性,分析了电子政务环境下企业电子文件管理工作遇到的具体问题,论述如何对企业电子文件进行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