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1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史建波 《中华纸业》2020,(10):33-36
根据两台竹浆碱回收锅炉的实际运行情况,对其结构与运行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武汉武锅能源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的二次风道为对象,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考查了改造前后二次风道各出口空气的速度分布和质量流量分配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布置弧形挡板,风道出口速度的均匀性显著提升,最大变异系数Cv由29%下降到9%,而且还避免了因风速不均引起的烧边现象。此外,改进后风道各出口空气的流量分配非常接近理想工况,与理想工况的偏差从9.9%缩小到2.1%。  相似文献   
3.
沈滨文 《节能技术》2021,39(1):74-78,87
为了给锅炉热态调整提供依据,对高效煤粉锅炉进行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方法 是通过锅炉冷态模化原理,模拟炉膛热态下的空气动力场.通过试验,得到一次、二次、三次风对应风速的风门开度,并绘出炉膛燃烧假想切圆的直径以及偏心情况的结果.根据一次、二次、三次风风门调节特性,有以下规律:一次、二次、三次风风速均可达到设定值,且四个角风速一致;#1与#4,#2与#3喷口的二次风门调节特性较接近;随着风门开度增加,风速将增加,其中60%的开度是个拐点,之后开度增加,风速增加较快;二次风风门开度一定情况下,风速不随启停磨煤机变化;二次风速至32 m/s时,1#、4#二次风风门开度需比2#、3#风门开度大;送风机出力在80%以上,风门调节曲线趋于水平;送风机出力越大,达到相同的风速,二次风风门开度越小,当送风机出力达80%以上,送风机出力对风门影响不大;炉膛燃烧切圆中心基本无偏斜,一次风切圆大小约φ1400 mm,燃烧器安装完好.  相似文献   
4.
5.
介绍了我国竹资源概况和竹浆生产情况,对当前竹浆黑液碱回收工艺进行了梳理,探讨了竹浆黑液碱回收技术难点和优化措施,提出了竹浆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支撑需求和科研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6.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主要应用于四角切圆、W型火焰、对冲燃烧等燃煤锅炉的低氮改造。通过技术的优化调整,配合CFD流场模拟实验,总结出适用于U型火焰煤粉锅炉的低氮燃烧布置形式,并成功应用于一台煤粉锅炉的低氮改造。锅炉改造后,NO_x浓度由1 300 mg/m~3(标态)降至850 mg/m~3(标态),炉膛燃烧和过热蒸汽参数稳定,同时保证了锅炉运行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7.
水蒸气具有与焦炭发生气化反应、降低燃烧速率等特点,空气中掺混水蒸气可能成为促进煤粉MILD燃烧实现的一种手段。基于IFRF的炉子结构,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O_2和H_2O体积分数对煤粉MILD燃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O_2体积分数下,H_2O体积分数的增加使炉内温度分布更均匀,焦炭的气化反应比例提高,利于MILD燃烧的实现,热力型NO由798×10-6降为121×10-6。随O_2体积分数的升高,炉内温度峰值及整体温度均明显上升,较高的炉温促进热力型NO生成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气化反应,并抑制了燃料型NO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碱回收锅炉数值仿真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数值仿真技术作为重要的研究工具,在黑液碱回收锅炉上的研究应用已有30余年的历史,对推动碱回收锅炉技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较为系统的梳理了黑液碱回收锅炉数值仿真技术的研究发展历程,并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模型进行了介绍。目前北欧和北美在碱回收锅炉数值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置,但我国也在开始积极研究并开发黑液燃烧模型,以应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9.
分析苏联1957年热力计算标准和1973年热力计算标准关于燃气锅炉炉膛出口烟温计算方法的差异,同时指出了俄罗斯98标准与苏联1973版标准的差异。根据苏联标准和俄罗斯标准分别对武钢130t/h和75t/h锅炉炉膛出口烟温进行计算。结合目前锅炉的实际运行情况,采用1973年炉膛热力计算模型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0.
制浆黑液燃烧特性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学者对制浆黑液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大都侧重于对黑液某个方面的燃烧特性,缺少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分析。本文通过分析和梳理黑液液滴燃烧实验的研究成果,对黑液膨胀特性、燃烧过程、热解特性、烟雾生成机理和碱灰沉积特性等进行了介绍,较全面阐释了黑液燃烧的化学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