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19篇 |
免费 | 22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篇 |
综合类 | 973篇 |
化学工业 | 34篇 |
机械仪表 | 3篇 |
建筑科学 | 2篇 |
轻工业 | 2714篇 |
无线电 | 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6篇 |
2023年 | 154篇 |
2022年 | 161篇 |
2021年 | 121篇 |
2020年 | 164篇 |
2019年 | 195篇 |
2018年 | 247篇 |
2017年 | 181篇 |
2016年 | 178篇 |
2015年 | 263篇 |
2014年 | 309篇 |
2013年 | 228篇 |
2012年 | 226篇 |
2011年 | 196篇 |
2010年 | 197篇 |
2009年 | 174篇 |
2008年 | 148篇 |
2007年 | 170篇 |
2006年 | 198篇 |
2005年 | 141篇 |
2004年 | 2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和研究紫菜米果的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探讨了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质量管理体系在其生产中的应用,以求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保证消费者的健康,使产品达到出口标准. 相似文献
2.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59-65
以香芹为原材料,测定了水煮和炒制两种烹饪方式处理下芹菜茎、叶中总酚、黄酮和VC的含量及DPPH自由基抑制率,并对其变化情况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芹菜叶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及抗氧化能力均远高于茎。经烹饪处理后,芹菜茎、叶的营养品质发生了很大变化,水煮和炒制都能显著降低芹菜茎、叶的VC含量,温度对茎的影响较明显,温度越高VC降低的越多,但叶并没有此规律。水煮处理的芹菜茎、叶以及炒制处理的芹菜叶中黄酮的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炒制芹菜茎的黄酮却是先下降后升高。随着烹饪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芹菜茎、叶的总酚含量有明显的下降。芹菜茎、叶的DPPH抑制率的变化趋势与VC和总酚含量的变化相一致,但与黄酮含量的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3.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6)
利用气相色谱法(GC)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建立了花生油中掺入大豆油的鉴别模型以及掺伪定量分析模型.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法、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对脂肪酸色谱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利用LS-SVM构建的花生油掺大豆油的鉴别模型准确率最高,达100%;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花生油掺伪定量模型,并通过交互验证考察所建模型的可靠性,PLS模型的相关系数(R2)、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96、1.59%和2.08%,优于经典的多元线性回归(MLR)和主成分回归(PCR).这表明应用化学计量学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花生油的真伪和检测花生油中大豆油的含量,对其他油脂掺伪检测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7-21
研究水剂法提花生油形成的乳状液中界面吸附蛋白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溶解性和乳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洗后花生乳状液的最佳破乳工艺为Tween-20添加量1.5%、搅拌时间60 min、离心力20 500 g,此时乳状液破乳率达(75.21±0.15)%.采用酸沉方式回收界面吸附蛋白,得到蛋白质的纯度为(64.68±0.21)%.与花生分离蛋白、菜籽分离蛋白以及大豆分离蛋白相比,花生界面吸附蛋白的溶解性最差,但乳化性质最好,其降低界面张力的速度也最快. 相似文献
5.
6.
分析了原有通风系统通风口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储粮的影响,提出了对通风口的设计要求与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7.
8.
9.
以过80目筛的麦麸为原料,加入纤维素酶对其进行酶法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改性工艺条件,并将改性后的麦麸添加到面粉中,研究其对面粉粉质特性及面团拉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麦麸酶法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1.0%、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4.0 h、pH值4.0,在此条件下,水溶性膳食纤维(SDF)的提取率为12.59%;随着改性麦麸添加量的增加,面粉的吸水率增加,面团的形成时间和弱化度均增加缓慢,稳定时间、延伸性和拉伸面积均下降,拉伸阻力和拉伸比例均整体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醒发90 min、135 min后,添加改性麦麸的面团其拉伸阻力和拉伸比例均增加,分别在添加量4%和8%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超声处理可以改变蛋白结构从而改善其功能特性,而蛋白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以下简称蛋白浓度)会影响蛋白改性效果,通过改变体系中的花生蛋白浓度(0.005~0.150 g/mL),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花生蛋白的亚基组成、表面疏水性、内源荧光发射波长、二级结构和分子量,研究其对花生蛋白分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浓度(0.1 g/mL)的花生蛋白经超声(400 W,5 min)处理后表面疏水性和暴露游离巯基含量显著增加,内源荧光发射波长发生了明显红移,而且平均粒径增加幅度最大,但超声强度增加后平均粒径降低;较低浓度(0.01 g/mL)的花生蛋白经超声处理后二硫键含量最高,二级结构变化较大,表现在β-折叠含量显著下降,β-转角含量显著增加。因此,为达到某项分子结构的预期改性目标,超声时选择合适的蛋白浓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