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7篇
化学工业   13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58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化工》2017,(4):677-680
利用乙醇水剂法提取野山杏仁油,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优化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是:乙醇浓度18%,料液比1∶7 g/mL,温度34℃,搅拌转速120 r/min,提取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28.34%,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为23.72%,66.47%,抗氧化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在25℃条件下运用Cross模型对壳聚糖溶液(0.005~0.025 g/mL)的流动曲线进行了拟合,运用频率扫描和复合波温度扫描分析了壳聚糖溶液的动态粘弹性.结果表明:壳聚糖溶液(0.005~0.025g/mL)符合流变学的Cross模型,且浓度越高,其临界剪切变稀速率越小;损耗模量(G")始终大于储能模量(G'),且随着扫描频率的增大G"和G'值逐渐接近,低频率扫描条件下表现为类似于流体的粘弹性行为,高频率扫描下有网状交联结构形成.复合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频率的增大而降低,在温度和振荡频率同时变化的情况下建立了粘度-温度-频率的流变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增加油橄榄叶多糖的开发利用价值,以油橄榄叶为实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油橄榄叶多糖(OLP)的提取工艺,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联用(HPGPC-MALLS)测定分子量,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OLP的单糖组成,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OLP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7.5 g/mL,温度95 ℃,提取时间3.5 h,在此条件下OLP的得率为2.75%;OLP的重均分子量(Mw)为25.36 kDa,数均分子量(Mn)为19.32 kDa,多分散系数为1.313;OLP主要由葡萄糖(Glc)、半乳糖(Gal)和氨基半乳糖(GalN)组成,还含有鼠李糖(Rha)、阿拉伯糖(Ara)、木糖(Xyl)、甘露糖(Man)和氨基葡萄糖(GlcN)等单糖,各单糖的相对摩尔比为56.2:15.9:10.3:8.3:5.9:2.6:0.5:0.3;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发现,OLP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22、0.302和0.268 mg/mL。本研究所得油橄榄叶多糖的提取工艺简单、得率高、抗氧化活性好,为油橄榄叶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溶解度对大麦麦芽多酚含量和抗氧化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35种不同溶解程度的大麦麦芽和相应协定糖化麦汁的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麦芽的抗氧化力与其蛋白质含量呈高度显著的负相关性(r=-0.500,P<0.01),而与麦芽的库尔巴哈值、浸出物含量和游离总多酚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麦汁的总多酚、抗氧化力和花色苷含量均与麦芽的蛋白质含量呈高度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与麦芽的库值、浸出物含量、游离总多酚和抗氧化力之间呈高度显著的正相关性。研究认为,大麦品种在决定成品麦芽和麦汁的抗氧化特性的同时,制麦工艺和麦芽的溶解度对其抗氧化力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为啤酒生产中大麦麦芽品质的综合评价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开发一种能提高初榨橄榄油(VOO)得率、对品质无不利影响且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新工艺,以甘肃陇南产区莱星、鄂植8号品种油橄榄鲜果为原料,采用高压脉冲电场(PEF)处理辅助传统工艺提取VOO,通过与传统提取工艺比较,研究PEF处理对VOO得率、理化性质、总多酚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提取工艺相比,采用PEF处理VOO得率平均增幅为15.38%,果渣含油率平均降幅为22.28%,对VOO的色泽、酸值、过氧化值、总多酚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等总体无显著性影响。研究认为,在VOO传统提取工艺的基础上,鲜果破碎之后增加PEF处理环节,可显著提高VOO得率,而且对VOO品质无不利影响,该技术在VOO工业化生产中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菊芋块茎在天然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抗氧化特性的变化规律,以菊芋块茎为材料,分析天然发酵过程中菊芋块茎的总糖、还原糖、菊糖、多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OH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总糖、菊糖和还原糖含量整体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变化范围分别为2 058~675,1 910~653,148~22 mg/mL;多酚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范围为3.22~2.58 mg/mL;DPPH自由基清除率随着发酵的进行而不断增加,在发酵至第25 d时达到92.14%;·OH自由基清除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说明天然发酵可有效降低菊芋块茎发酵液中的还原糖含量、改善菊糖结构、提升抗氧化活性。研究为菊芋块茎发酵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芦丁的最大吸收波长510nm为指标,以索氏回流法从槐米中提取芦丁,进行正交实验设计,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将所提取的芦丁对两种供试菌进行体外最小抑制浓度(MIC)、抑菌率测定,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从超微结构探讨了芦丁对两种供试菌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索氏回流法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0%、乙醇体积200ml、回流时间3h,该工艺提取出的芦丁含量最高可达15.2%;所提芦丁对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0.66mg/mL和0.54mg/mL;透射电镜观察到芦丁可改变细菌的细胞内、外膜的渗透性而使细胞膜受到破坏,从而起到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下,生物质能源由于可再生、低污染等优势,被认为是在未来一个较短时期内最有潜力缓解能源危机的石油替代品。而微藻由于具有生物量大、光合效率高、生长周期短、油脂含量高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破解后石油时代的能源危机。重点阐述了产油微藻的种类,提高微藻油脂含量的策略,微藻细胞的采收技术,微藻油脂的提取和转酯化反应等内容;分析了微藻生物柴油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研究了细叶亚菊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对2种常见粮储害虫—赤拟谷盗和烟草甲成虫的杀虫活性及驱避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法分析挥发油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采用熏蒸、触杀、驱避3种不同的测试方法评价挥发油对害虫的防治作用。从细叶亚菊挥发油中鉴定出了1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樟脑(28.92%)、1,8-桉油精(23.64%)、冰片(6.52%)。挥发油对赤拟谷盗和烟草甲表现出较强熏蒸活性,LC_(50)分别为15.88 mg/L和25.67 mg/L;同时,对2种昆虫表现出一定触杀活性,LD_(50)分别为52.37μg/头和17.56μg/头;另外,在78.63 nL/cm~2和15.73 nL/cm~2测试浓度下作用2 h或4 h后,对赤拟谷盗均具有与阳性对照DEET相近的驱避效果,对烟草甲作用2 h后具有一定驱避活性。结果表明,细叶亚菊挥发油对赤拟谷盗和烟草甲具有较好防治作用,能够为细叶亚菊挥发油防治常见粮食仓储害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紫堇叶绿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丙酮、石油醚提取紫堇茎、叶中的叶绿素,研究了温度、pH、光照、金属离子等因素对紫堇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碱、高温(80℃以上)、光照等因素明显影响紫堇叶绿素的稳定性;柠檬酸、H2O2可引起紫堇叶绿素脱色降解;Vc、Na2SO3(浓度<0.5%)对紫堇叶绿素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Ca2 、Mg2 、Cu2 离子可引起紫堇叶绿素褪色;Fe3 明显影响紫堇叶绿素的稳定性,加入Fe3 色素溶液逐渐变为黄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