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为提高电磁振动给料机定量加料性能,采用离散单元法建立振幅和闸门开度双重控制参数下电振机的计算模型,从颗粒群运动状态和力学特性的角度研究控制参数对加料流量快速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加料流量均值随振幅、闸门开度的增加分别呈二次曲线和线性增长,且料层厚度的变化引起加料速度的改变使得振幅与闸门开度间存在交互因子;提升振幅,闸门内侧外层颗粒紊流区域增加,闸门口弧状流流速加快;减小振幅至2.0mm或增大闸门开度至16mm,都能有效降低颗粒与颗粒、颗粒与槽面之间法向、切向上的平均接触力和最大接触力,颗粒群流动密实性增加,颗粒体系受力更为均衡,流动一致性更好,进而使加料流量变异系数减小,定量加料快速性和稳定性综合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3.
风环境是评价人居生活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耸楼宇应运而生,这些楼宇会较大程度地改变已有小区的风环境,给小区居民正常生活带来困扰,而当前对该问题的针对性研究还十分匮乏。以长沙通用时代国际社区为研究背景,利用大尺度风洞(10 m×3 m×21 m)对新增高耸建筑后的小区风环境进行了全方位、多工况试验研究,并基于超越概率法对有无新增高耸建筑小区风环境舒适度与危险度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城市小区平均风剖面与湍流度剖面指数值要远高于规范值,表明城市小区具有较大的地表粗糙度。新增高耸建筑会显著改变其邻近区域风环境,如高耸建筑对通用时代小区100、200、300 m范围内平均风速分别造成了25%、6%和2%的加速作用,在增加高耸建筑后小区风环境舒适度与危险度超越概率最大值分别增加了2倍和6倍。 相似文献
4.
以硫酸氧钛为钛源,过氧化氢为络合剂,采用低温水热法制备了过氧改性纳米TiO2溶胶,并对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甲醛废水模型体系考察了溶胶的光催化活性。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测试手段对TiO2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水解反应pH值为8.0,硫酸氧钛浓度为0.10 mol/L,陈化时间为24 h,Ti4+/H2O2物质的量比为1∶4,水热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00℃和6~8 h时,可制得直径20nm、长30 nm,结晶良好的锐钛矿过氧改性纳米TiO2和分散均匀的溶胶。经紫外光和太阳光光照180 min后,过氧改性纳米TiO2溶胶对甲醛的降解率分别为95.3%和31.8%,优于相同条件下P25的光催化性能(69.7%和21.1%)。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栀子不同部位(果皮、果仁)提取物的超声、回流提取工艺,分析栀子不同部位主要成分含量,为栀子不同部位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响应面试验,以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总含量为指标,研究提取时间、料液比和甲醇浓度分别对超声和回流制备栀子不同部位提取物的影响效果。采用HPLC同步分析栀子不同部位中7种化学成分(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绿原酸和京尼平苷酸)。【结果】超声法提取栀子果皮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60 min,料液比1∶15,甲醇浓度55%;提取栀子果仁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90 min,料液比1∶15,甲醇浓度65%。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栀子果皮、果仁中主要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果皮中主要为栀子苷、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和西红花苷Ⅰ;果仁中以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和西红花苷Ⅰ为主。【结论】超声法更有效栀子果皮和果仁提取物的制备。栀子果皮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栀子苷(15.61 mg/g)和西红花苷Ⅰ(7.98 mg/g);果仁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栀子苷(36.25 mg/g)、京尼平龙胆双糖苷(17.94 mg/g)和西红... 相似文献
6.
7.
8.
一个蛋白质可能在不同条件或不同时刻与不同的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这称为蛋白质的动态特性.蛋白质在分子处理的不同阶段参与到不同的模块,与其他的蛋白质共同完成某项功能.因此, 动态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蛋白质功能预测的准确率.结合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时间序列基因表达数据,构建动态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为降低PPI网络中假阴性对功能预测产生的负面影响,结合结构域信息和复合物信息,预测和产生新的相互作用,并对相互作用加权.基于构建的动态加权网络,提出一种功能预测方法D-PIN (Dynamic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基于三个不同的酵母相互作用网络实验结果表明, D-PIN 方法的综合性能比现有方法提高了14%以上.结果验证了构建的动态加权蛋白质相互网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罗汉果渣,对罗汉果渣总皂苷、多酚、总黄酮及粗多糖的含量变化以及与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研究其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罗汉果渣总皂苷、多酚、总黄酮及多糖的含量都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分别在第6、8、6和6天达到最大值11.36、3.08、10.42和8.34mg/g,,是未发酵组的1.42倍、2.37倍、2.53倍及1.90倍。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分别在第8、6、8和8天达到最大值57.91、153.06、69.42和85.30 U/g,总皂苷、总黄酮和粗多糖含量的变化与纤维素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多酚含量变化和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发酵过程中,罗汉果渣的抗氧化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还原力分别在第8、8和6天达到最大,且与未发酵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冠突散囊菌发酵罗汉果渣能有效提升其功能性成分含量,增强其抗氧化活性,对罗汉果渣资源利用的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