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8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27篇
化学工业   131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3篇
矿业工程   19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22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1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2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霞石尾矿为主要原料,辅以自制发气添加剂,烧制了陶粒,结合扫描电镜、体视显微镜、XRD、Image-Pro Plus等手段,研究了生料球粒径对该类陶粒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生料球粒径从3mm增加至20mm时,陶粒内部气孔平均孔径及孔隙率随之增大,筒压强度逐渐降低,吸水率变化不大,强度密度比逐渐减小;当生料球粒径为3mm时,强度密度比最高,此时堆积密度为764kg/m~3,筒压强度达到8.5MPa,大于GB/T17431.1—2010中高强陶粒筒压强度规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沉淀法,以水溶液为反应体系,无机物(硫酸氧钛和氢氧化钠)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模板剂,制备出锐钛型介孔纳米二氧化钛粉体。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优选出最佳工艺。采用比表面仪、原子力显微镜(AFM)、高分辨场发射透射电镜等仪器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得到了具有较高热稳定性,比表面积为121 m2·g-1,晶粒尺寸为12 nm,介孔平均孔径为10 nm,粉体粒径<100 nm等特征的锐钛型介孔纳米二氧化钛粉体。  相似文献   
3.
以H_2SiO_3、CaCO_3、TiO_2、Nd_2O_3和Al_2O_3为原料,通过固相法合成的榍石固溶体,对合成榍石固溶体进行PCT粉末浸泡实验和~(60)Co源辐照试验,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原子吸收光谱(AAS)、荧光光谱(FS)、激光拉曼光谱(LRS)分析等手段,研究榍石固溶体的化学稳定性和抗γ射线辐照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pH值为5~9的水溶液中掺钕榍石固溶体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辐照累计剂量为5.76×10~5 Cy的~(60)Co源辐照没有造成榍石固溶体晶格的的辐射损伤,榍石固溶体具有良好的抗γ射线辐照稳定性;在90℃、pH值为7的浸泡条件下,榍石固溶体的Ca~(2+)、Ti~4和Nd~(3+)的42 d归一化浸出率分别为6.32×10~(-3)、3.9×10~(-5)、5.38×10~(-3)g/(m~2·d).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在不同衬底温度(常温、50、100、150、200℃)下制备了碳氮(CNx)薄膜,并对其形貌、结构及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得出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薄膜由疏松逐渐变得致密。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薄膜的结合健有sp^2C=C、sp^3C-C、sp^2C=N和sp^3C-N。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sp^2C=C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sp3C-C比例逐渐增大(28.6%~36.4%),sp^3C-N的比例也逐渐增大(21.4%~33.4%),而sp^2C=N的比例减小(40.2%~21%)。反射光谱和吸收光谱显示: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薄膜在200~800 nm波段内的反射率增大(8%~40%),吸收率减小(92%~60%)。进一步推导得到薄膜的光学带隙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5~3.57 e V),主要由薄膜中sp^2C=N减少导致的。本文实现了对CN_x薄膜在紫外可见波段范围内的光学带隙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以三聚氰胺、钛酸丁酯、甲醛为原料,三乙醇胺为抑制剂,经过溶胶凝胶,CO2超临界干燥,制备出块状TiO2改性MF气凝胶,并采用SEM、TEM、BET、FT-IR、TGA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测试表明,TiO2改性MF气凝胶是具有由直径20nm的骨架构成三维连续空间网络结构,比表面积为840m2/g,孔容为1.934cm3/g,孔径主要以30nm分布且均匀的介孔材料。  相似文献   
6.
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偏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涂覆型涂料,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以及凝胶渗透色谱仪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确定该共聚物的聚合条件为:单体配比m(偏氯乙烯)∶m(丙烯酸甲酯)=88∶12,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与N,N-二甲基苯胺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6%,反应时间20h;以四氢呋喃与乙酸丁酯为混合溶剂,当体积比为0.4∶1时涂覆后成膜情况最好,涂膜水汽透过率为5.42g/(m2.24h)。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析纯氧化铈(CeO2)、氧化锆(ZrO2)和氧化钙(CaO)、碳酸钙(CaCO3)、氟化钙(CaF2)为原料,经固相反应合成具有烧绿石结构的CaCeZr2O7。通过XRD、SEM、密度和显气孔率以及浸出率的测试,对锆酸盐矿物的合成以及对Ce的浸出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 500℃下保温3h用CaF2做钙质原料可得到浸出率较低的锆酸盐固化体样品,其密度和显气孔率分别为3.26g/cm3和32.4%,铈的归一化浸出率为7.14×10-6 g/(m2.d),对Ce的包容量可达24.38%。由于其包容量大等优良性能,可作为高放废物人造岩石固化的基材。  相似文献   
8.
一步法制备芳基微孔聚酰亚胺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均苯四酸二酐和多苯基多异氰酸酯为原料,采用一步合成法,通过浇注发泡成型,限定空间发泡,制备了一种孔径均匀的微孔聚酰亚胺材料。经红外光谱测定,在1 778cm-1、1 723cm-1、1 371cm-1处观察到聚酰亚胺特征峰。扫描电镜照片显示,所得聚酰亚胺微孔材料孔径均匀,闭孔结构,泡孔平均尺寸在0.2~0.3 mm之间,密度为0.4g/cm3。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微孔聚酰亚胺样品的起始分解温度为550℃,热稳定性较好。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样品形变量为10%时,抗压强度为6.12MPa。  相似文献   
9.
为制备高纯α-AlH3,将LiAlH4与AlCl3在乙醚溶液中反应,制备并分离出固体AlH3乙醚络合物,其在甲苯中90℃下脱醚2h可制得纯度为99.5%的α-AlH3,产率96.4%.对高纯α-AlH3进行了XRD、红外、元素分析、TG/DSC、SEM表征,同时考察了α-AlH3的结晶条件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产品结晶性好、纯度高、性质稳定,合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收率高、重现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高温热解法,在不同工作压强条件下,制备了惯性约束聚变靶用SiC空心微球。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白光干涉仪、X射线照相机对SiC空心微球的成分、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球形度以及壁厚均匀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工作压强的增加,SiC空心微球的表面均方根粗糙度先减小后增加,当工作压强为15 Pa时,表面均方根粗糙度达到最小值98 nm;随工作压强的增加,SiC空心微球的球形度未发生明显变化,且均优于97%;而壁厚均匀性则随工作压强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当压强为15 Pa时,壁厚均匀性可达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