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49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429篇
金属工艺   25篇
机械仪表   51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11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9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5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s of the grinding-induced cyclic heating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hardened layer in a plunge cylindrical grinding process on the high strength steel EN26. It was found that a multi-pass grinding brings about a uniform and continuous hardened layer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cylindrical workpiece. An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grinding passes, leads to a thicker layer of hardening, a larger compressive residual stress and a deeper plastic deformation zone. Within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zone, the martensitic grains are refined by the thermo-mechanical loading, giving rise to a hardness of 12.5% higher than that from a conventional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The coupled effects of heat accumulation and wheel wear in the multi-pass grinding are the main causes for the thickening of the hardened layer. A too small infeed per workpiece revolution would result in insufficient grinding heat, and in turn, bring about an undesirable tempered hardened layer and a reduction of its hardness.  相似文献   
2.
双正交小波在陀螺信号去噪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鲁源  李士心  杨晔  汤巍 《信号处理》2002,18(4):386-388
本文在用双正交小波对陀螺信号进行不同尺度分解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信号分析方法,得出小波系数是由噪声产生的,从而提出合适的小波去噪方法。本方法在应用中得到较好的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3.
数字闭环光纤陀螺的反馈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馈信号的调制解调是数字闭环光纤陀螺中信号处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尤其是阶梯波的反馈特性对整个光纤陀螺系统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从数字闭环光纤陀螺的原理出发,将光纤陀螺系统中的光信号、电信号结合起来,分析阶梯波反馈的原理及影响其反馈特性的各种因索。构建数字闭环系统的控制流程图,并推导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分析了高精度光纤陀螺的信号处理方案.对光纤陀螺干涉信号的测试说明了原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在许多数码产品应用中,存在计算机USB接口不足,使用各种数码卡时需配备专用读卡器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使用FE1.1S和AU6437芯片设计一种多功能USB集线器,可提供一个SD卡和Micro SD卡接口,以及两个标准USB 2.0扩展口。经测试,本设计硬件功能完善,性能稳定,符合USB 2.0标准,为多功能高速读卡器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铂系低碳烷烃脱氢催化剂的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首先从热力学角度论述了低碳烷烃脱氢反应与相关副反应的反应机理,随后分别从活性位点性能与催化脱氢的关系,氧化铝、分子筛等载体的作用,以及锡、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等助剂改性对催化剂的影响等3个方面分析了铂系低碳烷烃脱氢催化剂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了铂系脱氢催化剂的失活原因。最后对铂系脱氢催化剂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提出该系列催化剂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降低贵金属铂的负载量、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减少积炭副反应等。  相似文献   
6.
β分子筛为载体,在保持金属总负载量不变的情况下,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4种不同n(Ni)/n(Ni+Mo)的催化剂。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试(BET)、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氢程序升温还原(H2-TPR)、氢程序升温脱附(H2-TPD)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G)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种催化剂的酸量和酸强度相近,在n(Ni)/n(Ni+Mo)等于基准+0.2时,Mo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弱,其氢气吸附量最多且积炭量最少;采用某炼厂重整C10+ 重芳烃对4种催化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n(Ni)/n(Ni+Mo)等于基准+0.2催化剂具有最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上述结果表明,影响重芳烃轻质化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催化剂氢气吸附量的多少,氢气吸附量越多金属表面的溢流氢效应越明显,积炭前驱体被溢流氢及时消除,从而保护了催化剂的加氢活性中心不被积炭覆盖,有助于催化剂在较高活性下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氮氧化物是大气主要污染源之一,危害人体健康,并引发酸雨。随着环保法规的升级,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的限值要求越来越高。这要求脱硝工艺尤其是脱硝催化剂必须进一步提高脱硝性能。以ZSM-5分子筛为载体,以铜、铈为活性组分,制备脱硝催化剂活性组分;用铝胶将脱硝催化剂活性组分附着在蜂窝状陶瓷上,得到脱硝催化剂。与ZSM-5分子筛相比,脱硝催化剂活性组分增加了4.73%的铜(以CuO质量分数计)和5.40%的铈(以CeO2质量分数计),比表面积由287.04 m2/g降到275.05 m2/g,孔容、孔径未发生变化,酸性增强,晶型基本保持不变。脱硝催化剂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250 ℃,空速≤10 200 h-1。脱硝催化剂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的脱硝效率约为85%。脱硝催化剂能适应较低的反应温度,并且具有较高的脱硝效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热处理、柠檬酸处理及其复合处理对Beta分子筛进行后改性,并以改性后的载体制得铂/Beta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红外吡啶吸附(Py-IR)、骨架铝核磁共振技术(27Al MAS NMR)及骨架硅核磁共振技术(29Si MAS NMR)等表征了改性前后Beta分子筛的物化性质,并考察了改性前后铂/Beta的多环芳烃选择性开环性能。结果表明,Beta分子筛在柠檬酸处理过程中可同时发生络合脱铝与骨架补铝,实现骨架铝的再分布;Beta分子筛在水热处理过程中优先脱除稳定性相对较低的Si(2 Al)处骨架铝,产生骨架缺陷的同时生成一定比例的二次介孔结构;水热-柠檬酸复合处理影响Beta分子筛骨架补铝及骨架铝再分布的效果,水热处理后Beta分子筛中存在更多的骨架缺陷,促进活性Al(OH)2+物种的骨架补铝作用。当Beta分子筛采用水热-柠檬酸复合处理顺序时,骨架补铝及骨架铝再分布效果显著,样品以中强酸为主,且具有较高的B酸量与L酸量的比值,所制备催化剂的多环芳烃选择性开环活性及稳定性最优。  相似文献   
9.
袁标  石雅珂  陈赞 《无机盐工业》2021,53(11):42-48
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阻隔阴极和阳极直接接触,同时为锂离子在电极间的传输提供有效通道。聚酰亚胺隔膜因其具有充放电循环寿命长、机械强度适中、良好的电绝缘性能以及自熄能力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以对苯二甲胺作为交联剂,将聚酰亚胺隔膜进行化学交联,研究了交联时间与隔膜形貌、结构及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随着交联时间的增加,隔膜的孔隙率和吸液率逐渐降低,电解液接触角和机械强度逐渐增大。电化学测试表明,随着交联时间的增加,隔膜的本体阻抗逐渐增大,进而离子电导率逐渐降低,而交联隔膜的界面阻抗均远小于未交联隔膜,且交联隔膜的电化学窗口也均大于未交联隔膜。通过组装半电池测试发现,交联隔膜所组装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均优于未交联隔膜,当交联时间为48 h时,电池性能表现最优,循环100次以后,放电比容量为130.2 mA·h/g,容量保留率为91.1%。  相似文献   
10.
袁标  吴巍  罗超  沈鹏  陈赞 《无机盐工业》2021,53(12):54-60
分子筛膜是一种新型的无机膜,具有孔道结构规整、化学和热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抗污染性能好、易于改性等优点。b轴取向MFI分子筛膜因可以缩短传质路径、降低传质阻力、提高扩散效率,在膜分离和膜反应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综述了b轴取向分子筛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原位水热合成法、二次生长法、微波辅助合成法、无凝胶法、固相转化法及纳米片法等。二次生长法可以控制分子筛膜的微观结构,且受载体表面性质的影响较小;微波辅助法可以缩短结晶时间,降低能耗,对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无凝胶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将纳米片作为晶种可以降低膜厚。最后,展望了b轴取向MFI分子筛膜的发展前景,在制备b轴取向连续无缺陷MFI分子筛膜方面仍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提高膜的机械强度和长期运行稳定性、实现粗糙或弯曲以及大尺寸载体表面取向膜层的制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