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4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54篇
电工技术   73篇
综合类   390篇
化学工业   209篇
金属工艺   161篇
机械仪表   78篇
建筑科学   96篇
矿业工程   84篇
能源动力   72篇
轻工业   167篇
水利工程   477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5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8篇
冶金工业   56篇
原子能技术   13篇
自动化技术   2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2,48(7):9413-9425
Artificial bone fillers are essentially required for repairing bone defects, and developing the fillers with synergistic biocompatibility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persists as one of the critical challenges. In this work, a new agarose/gadolinium-doped hydroxyapatite filler with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structures was fabricated. For the composite filler, agarose provides three-dimensional skeleton and endows porosity, workability, and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hydroxyapatite (HA) offers the biocompatibility, and the rare earth element gadolinium (Gd) acts as the antibacterial agent.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detection showed the doping of Gd in HA lattice with the formation of Gd-HA interstitial solid solution.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imaging suggested chem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agarose and Gd-HA, and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agarose was tuned by the Gd-doped HA. Cytotoxicity testing and alizarin red staining experiments using mouse pro-osteoblasts (MC3T3-E1) revealed remarkable bioactivity and osteogenic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fillers, and proliferation and growth rates of the cells increased in proportion to Gd content in the composites. Antibacterial testing using the gram-positive bacteria S. aureus and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a E. coli indicated promising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fillers. Meanwhile,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filles were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Gd content. The antibacterial fillers with porous structure and excellent physicomechanical properties show inspiring potential for bone defect repair.  相似文献   
2.
根据滑坡发生的初始条件、滑坡成因及方式表象,对常见的蠕变倾覆滑坡、卸荷滑坡、震动液化平推滑坡、潜蚀塌陷滑坡、溶蚀下陷滑坡、孔隙水压浮动滑坡和人工切蚀或冲(浪)蚀—加载滑坡等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谈土工合成材料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工合成材料具有反滤、排水、防渗、护岸防冲、土体加固和隔离作用。文章介绍了土工合成材料的现状和前景及土工合成材料的类别、应用范围、最后阐述了它在推广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小型水电站微机监控的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程序操作、闭环控制、事故分析指导及离线计算等。监控的模式以实现CBSC为目标,采用分层式系统结构;主控层用微型机,单元层以单片微机为核心构成。以IBM-pC/XT微型机为例,叙述其过程通道及其抗干扰问题。常规布线逻辑自动化系统的改造是实施微机监控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相容决策表,另辟一种数据约简思路,与传统数据约简方法不同的是,本文方法考虑属性值约简与属性约简之间的关联,该方法首先进行属性值约简,然后再进行属性约简,本文并给予了充分的证明,而普通的方法并没有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有许多冗余的比较操作。  相似文献   
6.
电能质量的监测管理和电力污染的治理工作越来越重要。介绍以DSP TMS320F28335为数据处理核心和单片机C8051F340为调度控制核心的双CPU模式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设计,实现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实时监测和参数分析,为电能质量的监测管理和电力污染的治理提供可靠依据,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该系统具有较好的性价比。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测量准确,符合国家关于电能质量的监测标准,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电力部门和大中型用电企业。  相似文献   
7.
龙文元  顾平  饶泓 《热加工工艺》2006,35(17):48-50
采用华铸CAE软件对铝合金壳体铸件的金属型铸造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几种铸造模具工艺方案的数值模拟和实验,优选出了一种最佳的铸造工艺用于生产,成功地消除了壳体铸件生产过程的缩孔、缩松缺陷。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中的情况吻合较好。结果表明:CAE技术能为工艺方案的评价和改进提供科学的依据,能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以山梨酸与正丁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了山梨酸正丁酯,用乙酸丁酯作带水剂,4A分子筛作除水剂,酯化收率可达97.5%.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面积水域浓度场难以实现实时测量、测量精度不高等问题,采用了一种多通道荧光测试系统和方法。首先,基于单色光诱导荧光检测浓度(LIF)原理,使用探头获取离散点的浓度参数。然后,经总线或通信网络技术,将数百个测点连接起来。最后,通过数据总线或网络将采集的数据输送到中央测控计算机中,处理离散的数据后形成完整的浓度场。在恒定流浓度场中的试验结果表明,污染物测量相对误差均值不超过5%,单次测量相对误差最高值为8.33%,传感器线性度不超过5%,可检测的荧光素钠溶液浓度分辨率为0.001 ppm,系统测量稳定、精度较高。相较于其他浓度测量方法,该系统具有测量面积大、实时测量的优势,可为水污染防治等领域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以缅甸DAPEIN(Ⅰ)水电站工程为例,论述了将WES实用堰的闸墩墩头向上游超长延伸之后,对泄洪安全所造成的影响。针对WES实用堰流量系数、堰面动水压力容易受边界因子影响的特点,对设计断面的堰顶布置和墩头形状进行了优化。根据堰面空化数计算公式及水流特性推导出计算的关键部位,对空化数进行计算。采用几何比尺为1∶60的物理模型对溢流堰的泄流能力和堰面动水压力进行了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溢流堰的模型试验泄流能力和设计泄流能力非常相近。堰面动水压力除工况2的B4测点出现了-1.2 k Pa的微小负压值外,其余堰面时均压强值均大于0。从而,在泄流能力和堰面动水压力两方面都验证了这种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该工程所遇到的结构布置问题在中低溢流坝工程中属常见问题,解决思路可为今后类似工程建设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