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0篇
电工技术   27篇
综合类   61篇
化学工业   67篇
金属工艺   22篇
机械仪表   43篇
建筑科学   10篇
矿业工程   28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75篇
水利工程   68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8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15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6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ree novel organic dyes adopting fully-fused coplanar heteroarene as the donor moieties end-capped with two cyanoacrylic acids as acceptors and anchoring groups have been synthesized, characterized, and used as the sensitizers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SCs). The photophys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novel dy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SSCs based on the novel organic dy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coplanar cores with electron-donating N-bridges are beneficial for the better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ICT), giving these new dyes good light-harvesting capability. The LUMO energy levels of these coplanar heteroacene-based dyes are sufficiently high for the efficient electron injection to TiO2 upon photo-excitation, while the suitable HOMOs allow the regeneration of oxidized dyes with the electrolyte redox (I/I3).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coplanar cores (penta vs. hexa heteroarene) as well as the alkyl substitutions play crucial roles in govern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device performance. Among these three novel organic sensitizers, the EHTt dye composed of a fully fused hexa-arene core and less bulky N-alkyl groups caused the DSSC to show the best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with an open-circuit voltage (VOC) of 0.58 V, a short-circuit photocurrent density (JSC) of 13.72 mA/cm2, and a fill factor (FF) of 0.69, yielding an overall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PCE) of 5.52% under AM 1.5G solar irradiation.  相似文献   
2.
数字测图,数字制图及勘测设计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引用瑞得软件建立数字化成图系统,以进一步实现测量与工程设计一体化,使得繁琐的作业过程变为简单,缩短作业时间,不断提高生产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3.
谢民  黄智平 《江西水利科技》1999,25(3):153-155,164
当地弹性地基梁法计算非岩石地基的水闸底板应力时,首先要求解出不平衡剪力,当闸墩截面选择梯形时(主要是边墩),常用方法是作图法,这既有误差又繁琐。所以就此推导出一个公式,可直接求解平衡剪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江西省萍乡市五丰河流域2016—2018年实测场次洪水数据和直线斜割法所得基流流量,对比分析累积距平法、Pettitt法、滑动T检验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应用于基流分割的适用性和准确性,选择集对分析法为优选非参数检验方法。结果表明:海绵城市建设后(2018年)相对建设前(2016年)标准退水曲线基流流量增加65.2%,地下径流量增加47.3%,地下径流量占径流总量比例增加53%。Pettitt法与直线斜割法所得基流流量相对误差最小,年均相对误差为1.7%;变差系数年均相对误差最小,为5%;集对分析联系度最大,为0.81。Pettitt方法是检验海绵城市直接地表和地下二元径流成分转化的最适非参数检验法。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装配式建筑节点接缝混凝土抗震性能的需要,以一种自平衡预应力中空棒为研究对象,研究接缝位置短杆件施加预应力的效果。根据力的平衡机理,对结构内部钢棒施加压力使结构外部钢管协调受力拉伸,达到设计预应力后由螺母锁定,将杆件埋入到装配式节点接缝混凝土,浇筑早强灌浆料,待固结达到预定强度释放反力棒,依靠外螺纹结构与混凝土的粘结力自锚实现接缝混凝土施加预应力。力学性能分析方面,研究杆件张拉阶段、静置松弛阶段应力变化及损失情况,验证了杆件张拉完成至放张前应力存储的有效性,通过分析杆件放张后应力分布、预应力损失等参数,验证了杆件应用到节点混凝土后传递应力的机理及有效性,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中空棒技术作用于装配式节点接缝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震和耗能能力,对装配式建筑节点混凝土高抗震性能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刘海英  刘莉 《中国陶瓷》2006,42(1):11-13,33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儒家思想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它以仁为出发点,尊重人.重视人,依靠人.重视在社会内部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些都对当今陶瓷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指出产生应收账款风险的原因有"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有效沟通及协调不足、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单一,企业法律保护意识薄弱、催收方法不合理、减少存货、盲目追求片面的竞争,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信用管理制度的缺失、财务会计制度的某些条款不尽合理、企业的经营目的不明确"。针对以上应收账款形成风险的原因,本文提出了"加强销售与财务的共同管理,结‘对’管理、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建立赊销审批制度、采取合理的催款程序及方法、掌握客户债务的动态变化、规避不合理的财务制度、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应收账款"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湘鄂赣苏区商业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工作是湘鄂赣苏区各项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由于国民党政权的烧杀政策和经济封锁,苏区建立前后的商业贸易基本停滞。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党和苏维埃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使苏区的商业工作取得巨大的成绩,在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经济封锁、活跃苏区经济、支援革命战争方面、保障群众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丙酮酸脱氢酶的克隆与表达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大肠杆菌丙酮酸脱氢酶,用PCR法从大肠杆菌总DNA中克隆了pdc基因,将其插入载体pGEX-KG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的诱导下实现了表达.通过对表达条件的优化,在TB M9(1∶1)培养基中,33℃下使用终浓度0.5 g·L-1的乳糖诱导4 h,重组大肠杆菌丙酮酸脱氢酶的表达量可占全菌蛋白的45%左右,比未优化前提高了约20%,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针对药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现状,梳理分析了药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需求,根据需求和网络舆情监测的特点,提出了药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框架,介绍了实现该系统所需的主要舆情监测处理技术。该系统设计该设计集监测、预警、分析、报告于一体,合理融合了大数据处理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同时提出了用传统统计分析和深度学习方法来解决舆情分析中“文本分类和情感分析”等关键技术问题。最后,从用户交互的层面给出了药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可视化方案,为药品安全行业网络舆情监测提供了一种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