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5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酸乳为原料配以中草药,开发解酒乳酸发酵饮料。试验结果表明,该饮料解酒效果显著,有一定开发和市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2.
以脱脂棉籽粕为原料,采用溶剂法提取其中的黄酮,并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对棉籽黄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表明:棉籽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7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 8,提取温度25 ℃,提取时间5 h;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最优条件为选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样品溶液pH 4,解吸剂为70%乙醇,解吸液流速为2 BV/h。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所得粗棉籽黄酮的纯度为23.4%。在最佳纯化条件下,棉籽黄酮的纯度提高到57.9%。棉籽黄酮中共鉴定出黄酮类化合物25种,以槲皮素和山奈酚黄酮骨架为主。  相似文献   
43.
豆奶干酪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英  母智森 《食品科学》2002,23(5):57-60
本文采用L9(3^4)正交试验就加酶量、接种量、豆奶比例和CaCl2的添加量四个因素对牛奶-豆奶复合干酪的质地和口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9个处理中A1B2C2D1为最佳处理。四个因素中,对质地口感的影响大小依次为A>B>D>C,并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4.
热致可逆变色涂料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热致可逆变色涂料及可逆变色涂料微胶囊化的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45.
为快速、准确检测发酵香肠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的动态变化,以自然发酵为对照组,植物乳杆菌F16为发酵剂制作发酵香肠,同时以植物乳杆菌CICC:6238为标准菌株进行标准品的制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定量分析发酵香肠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数,并与传统计数方法作对比。结果表明:本方法所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0.99,扩增效率为90%~100%,符合RT-PCR的检测要求;乳酸菌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定量结果与平板计数变化趋势相同,且在各取样点,因存在死亡细胞的DNA,故荧光定量所得结果高于平板计数1lg(CFU/g)左右。利用平板计数和荧光定量数值得出两者间的线性方程y = 0.8116x + 0.4254。任取1批发酵香肠做验证试验,根据线性方程所得活菌数与平板计数值之间的相似度达94%以上,说明可用线性方程预测乳酸菌活菌数。本试验所建立的RT-PCR技术为定量监测发酵香肠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动态变化提供一条快捷途径。  相似文献   
46.
以小麦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粉和可溶性淀粉为糖源代替葡萄糖为碳源的MRS培养基上检测了Lactobacil-lus amylovorus JCM 1126和Lactobacillus amylophilus JCM 1125的葡萄糖代谢特征同时测定了pH值、活菌数的变化和增殖情况。Lactobactillus amylovorus JCM 1126从淀粉分解出的葡萄糖迅速的被用于菌体和繁殖生长,活  相似文献   
47.
乳酸菌的特性及其最新研究利用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叙述了乳酸菌的种类以及用于乳酸菌发酵剂的菌种特性和主要利用方向,综述了乳酸菌在食品加工与贮藏中的前沿研究领域与应用状况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48.
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已经在多种体内外实验中被证实,其通过螯合金属离子、清除自由基、调控氧化还原 系统、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作用。利用抗氧化活性乳酸菌开发天然抗氧化剂和抗衰老药品成为各领域研究 的热点。本文根据国内外乳酸菌抗氧化活性研究现状,论述了乳酸菌抗氧化作用的调控体系、评价体系及其在食品 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解风干肉制品中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微生物的安全性,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风干肉制品中细菌16S rRNA V4区基因序列,进而比较不同风干肉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显示,14 个样品共获得466 975 条有效序列,975 个操作分类单元。多样性分析表明,自然发酵风干肉中具有高度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表明,自然发酵样品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39%)、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0%)、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4%)为优势菌门,所占比例都超过了10%,人工调控样品中Firmicutes(92%)为优势菌门。在自然发酵和人工调控肉制品中分别鉴定出241 个和102 个细菌属,细菌多样性在属的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加深了对风干肉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认识,为保证风干肉制品的质量安全、提高风干肉制品的品质、优化风干肉的生产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胆固醇是哺乳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物质,但血清胆固醇浓度过高又会引起许多疾病。乳酸菌能够调控血清中胆固醇的水平,为此关于乳酸菌降胆固醇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胆固醇在体内的代谢是一个多因素、多水平、多蛋白和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乳酸菌对机体胆固醇代谢的调控机理仍然不明确,多数研究只针对单个或有限几个代谢酶或蛋白质进行,缺乏系统性。本文综述了胆固醇的代谢和乳酸菌调控胆固醇代谢的物质基础,展望了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和聚合酶链式反应芯片技术的利用前景,分析了不同模型小鼠肝脏脂蛋白、血浆和肝脏中的差异蛋白、胆固醇代谢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为探索乳酸菌降胆固醇的活性物质基础及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