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0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92篇
电工技术   452篇
综合类   331篇
化学工业   573篇
金属工艺   895篇
机械仪表   1192篇
建筑科学   694篇
矿业工程   192篇
能源动力   72篇
轻工业   368篇
水利工程   270篇
石油天然气   66篇
武器工业   49篇
无线电   68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55篇
冶金工业   198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115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340篇
  2018年   339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687篇
  2013年   614篇
  2012年   631篇
  2011年   684篇
  2010年   560篇
  2009年   536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2 毫秒
91.
文章通过对WCDMA教学平台的构建分析,在高职教育应遵循的原则上,找出合理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平台开发方法,提出了实施方案,并且对相关课程的内容架构、实施过程、考核体系进行应用阐述,并在建成全真的环境下实施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2.
为了探测旋流器中固体颗粒的随机分离特性,实验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并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对粒子运动轨迹进行了测定,所进行的100多种实验工况能充分说明粒子运动和分离特征。统计分析实验中粒子运动轨迹表明其分离过程存在随机特性,且产生短路流的大部分颗粒是由3点注入时产生的,这为进一步进行理论研究和旋流器结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3.
《电网技术》2021,45(4):1429-1437
网侧等效电感参数摄动是单相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整流器系统模型不确定性的显著表征,这一特性易降低整流器系统的鲁棒性。为降低因测量误差、运行工况变化等导致的模型参数摄动对控制系统鲁棒性的影响,提出基于鲁棒控制理论的H_∞回路成形鲁棒直接电流(H_∞loop shaping robust direct current,H_∞-LS RDC)控制策略。选取适当的补偿器串联在电流环前后,构造出期望的开环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对期望受控对象进行正规化互质因式分解,进一步将H_∞回路成形设计归结为针对互质因式摄动模型的H_∞鲁棒控制问题。提出根据电流高次谐波特性选取补偿器的依据,并利用Riccati方程求解H_∞回路成形控制器,所得鲁棒稳定裕度满足良好鲁棒性设计要求。通过半实物实验平台,开展所提控制策略与直轴交轴(direct-axis quadrature-axis,DQ)电流解耦控制策略的实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H_∞-LS RDC控制策略能有效增强单相PWM整流器系统在网侧电感参数摄动情况下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4.
可再生能源所存在的不稳定性和间断性对电力系统带来了压力,因而需要设计好的控制算法调节变流装置使超导储能(SMES)系统带动微网实现可靠运行.这里提出了一种复合式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策略,首先,研究了基础三相五电平电流型变流器和SMES系统的拓扑结构,并给出被控拓扑模型.进而在载波叠加调制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的基础上,提出模糊控制策略与3层BP神经网络结合的控制方法,并完成对比实验分析.结果 表明所提方法应用于SMES型微网中所产生的电流纹波和畸变程度较小,总电流变化后调整速率均较快;此外,当微网电压处于不平衡状态时,不容易被谐波所影响.  相似文献   
95.
徐莉  赵小琴 《电力电子技术》2021,55(7):80-83,102
在三相三桥臂逆变器(3P3L-Inv)拓扑的基础上引入第4桥臂构建的三相四桥臂逆变器(3P4L-Inv),具有优良的三相解耦带不对称负载能力,且可以通过注入3次谐波的方法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逆变器并联是电力电子系统扩容的主要方法之一,共直流母线直接并联的三相四桥臂逆变器(3P4L-DP)中第4桥臂电感电流若不采取适当控制策略,会导致并联逆变器第4桥臂电感存在较大的环流,严重时会损坏逆变器.此外,采用3次谐波注入的3P4L-DP,由于主电路器件参数不一致性,将进一步导致并联模块之间的零序环流问题.在此通过分析第4桥臂环流与三相零序环流的生成机理,提出一种4桥臂逆变器直接并联控制策略,使得并联模块的各桥臂电感电流均得到统一控制,抑制了桥臂间的零序环流,实现了各路桥臂电感电流的动/稳态均流.仿真及原理样机实验充分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6.
针对电容输出滤波LCC谐振变换器设计时预设阻抗角导致变换器效率较低的问题,分析了LCC谐振变换器死区时间、谐振阻抗角和损耗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满足软开关条件的最小阻抗角与死区时间,得到LCC谐振变换器阻抗角与死区时间的选择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谐振网络参数设计方法,使变换器在满足软开关条件的同时,阻抗角最小,减小了变换器损耗.用所提出的方法设计了160 W LCC谐振变换器电路,满载效率达到94.2%,实验结果证实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7.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抑制干扰的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内模控制和扩张状态观测器复合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抑制干扰控制策略.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数学建模,设计基于IMC和ESO的复合控制系统对电机的周期性干扰和非周期慢变干扰进行抑制,并搭建Simulink仿真模型.仿真计算结果得到:当电机启动和突加干扰阶段,在该复合控制器作用下电机能够在6 ms内迅速恢复稳定,且稳定运行时转速不产生波动.此外,系统在周期性干扰和非周期慢变干扰中,经过该复合控制器作用,其干扰分别在0.1 s和0.15 s内实现收敛.结果表明:该复合控制器能够有效抑制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周期性干扰和非周期慢变干扰,进而使系统具有较优异的启动特性、抗干扰特性与稳态特性.  相似文献   
98.
本书为"十一五"国家级普通高等教育规划电力电子教材,全书第一章主要阐述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学导论,介绍了电力电子学科的经济意义及对本人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介绍了电力电子学相关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章阐述电力电子学相关的半导体电力开关器件基本理论及应用,介绍了电力电子学相关的二、三极管与晶闸管理论知识及其应用,半导体和功率集成电路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应用;第三章主要阐述DC/DC(直流/直流)变换器理论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介绍了电力电子学相关AC/AC(交流/交流)降压变换器理论及其应用;第四章主要阐述DC/AC(直流/交流)变换器理论及其应用,介绍了DC/AC(直流/交流)变换器的类型和相关技术的性能指标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实际应用,论述了电力电子变换器单相逆变器原理及其应用;第五章主要阐述电力电子AC/DC(交流/直流)变换器理论知识及其应用,介绍了电力电子电源整流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论述了电路负载性质对整流特性的影响与修正;第六章阐述电力电子AC/AC(交流/交流)变换器相关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对电力电子学相关的晶闸管控制器的理论原理及实际应用进行论述;第七章阐述电力电子辅助元器件和系统原理及其应用,对电力电子过电流保护和过电压保护原理及其应用进行试论,阐述电力电子缓冲器、电感、方波变压器和脉冲变压器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第八章阐述电力电子谐振开关型变换器原理及其应用,对电力电子软开关变换器的分类及应用方向进行理论分析及实际应用阐述;第九章主要阐述电力电子多级开关电路理论知识及实际应用,对电力电子变速恒频交流发电系统理论原理及其实际应用进行阐述;第十章主要阐述电力电子开关型电力补偿原理及其应用,电力电子主要控制器与控制方法原理及其应用,主要介绍电力电子传输基本运行特性及实际应用,对电力电子相关开关并联补偿控制器原理及其应用进行阐述,对PWM(脉冲宽度调制)变流器型静止同步并、串联补偿器和电力电子谐波电流补偿器原理及其应用进行论述,电力电子谐波电压补偿器统一潮流控制器与电能质量控制器.  相似文献   
99.
苏翔 《电源技术》2021,45(8):969-971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倍率低这一缺陷逐渐显露出来,无法满足人们对快速充电的需求,严重阻碍了电动汽车的推广.以镍锰酸锂材料为研究对象,以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4000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水热法制备不同结构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结果表明:采用聚乙二醇4000制备的材料颗粒尺寸较小,0.5 C下放电比容量为139 mAh/g,并且其倍率充放电性能明显优于其他材料.  相似文献   
100.
选择典型的镦粗工艺对粉末烧结坯的致密与成形行为和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孔材料的致密模型并简要介绍了多孔材料的塑性理论。然后,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不同镦粗压下量的烧结坯的致密与成形过程。密度与等效应变分布的一致性表明,烧结坯的致密强烈依赖于材料的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