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9篇
  免费   949篇
  国内免费   268篇
电工技术   371篇
综合类   1562篇
化学工业   727篇
金属工艺   488篇
机械仪表   468篇
建筑科学   559篇
矿业工程   1053篇
能源动力   58篇
轻工业   165篇
水利工程   184篇
石油天然气   23篇
武器工业   62篇
无线电   38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89篇
冶金工业   2304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122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378篇
  2020年   362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374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582篇
  2013年   509篇
  2012年   563篇
  2011年   678篇
  2010年   669篇
  2009年   756篇
  2008年   837篇
  2007年   655篇
  2006年   705篇
  2005年   463篇
  2004年   406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用于矿井排水的多级离心泵,当管网和水泵匹配偏离时,在低效区工作。串联-附加小型离心泵,主附泵均可在高效区工作。本文介绍串联附泵使排水泵增效的原理和实例。  相似文献   
52.
“十三五”期间,为实现我国铅锌硫化矿的高效选别、选矿过程的节能降耗、废水废渣的循环利用,我国选矿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通过梳理“十三五”期间我国铅锌硫化矿选矿新技术进展,系统地论述了铅锌硫化矿的高效选别技术、清洁选矿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等。相关新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我国铅锌矿产资源主金属回收率与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低、选矿成本与设备能耗高、选矿废水治理与回用困难等问题,全面提高了我国铅锌硫化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3.
稀土电解熔盐渣经过氧化钙和硫酸铝协同焙烧活化得到焙烧渣,采用硫酸浸出高效提取焙烧渣中稀土、锂、氟,系统考察了不同酸浸条件对稀土、锂、氟浸出率的影响。针对较优酸浸条件下的浸出液,用硫酸钠沉淀析出稀土复盐沉淀,实现稀土分离。结果表明:较优酸浸条件为硫酸浓度4 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10:1(单位:mL/g)、浸出温度90 ℃、浸出时间4 h,熔盐渣中镨、钕、钆、锂、氟的浸出率分别为95.83%、96.55%、93.06%、95.52%、94.85%。稀土复盐沉淀纯度高,稀土回收率达99.3%以上。该方法可以高效回收稀土熔盐电解渣中稀土、锂、氟有价元素,对提升稀土熔盐电解渣的全组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采用La3+、La(OH)3以及La2(CO33对D201树脂进行改性,并从吸附动力学、等温线、共存离子影响以及再生等方面系统地对比3种La负载树脂的同步脱硝除磷性能。扫描电镜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D201表面能够负载不同形态的La,以La2(CO33形态负载时La含量最高。吸附数据表明,La2(CO33型D201树脂除磷效果优越,吸附容量高且受干扰离子影响小。经Na2CO3溶液再生5次后,各树脂均能保持良好的再生吸附效果,同步脱硝除磷性能稳定。树脂中季铵官能团(-R4N+)对硝酸根选择性较高,使得硝氮吸附受共存离子的影响较弱;磷酸根吸附归因于与-R4N+静电作用及与负载的各形态La形成沉淀、发生配体交换等,受体系pH值变化较为敏感,弱碱性条件可促进吸附。   相似文献   
55.
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硅材料是锂离子电池负极的优选材料之一。但是,低电导率和在充放电过程中伴随的巨大体积变化而导致循环过程中容量迅速衰减,阻碍了硅材料商业化。本文以商业化的铝硅合金为硅源,通过冷冻干燥方法将氧化石墨烯(GO)包覆在其表面,制备了微米级的多孔硅(PSi)与GO的复合材料PSi@GO。该复合材料核层多孔硅内部丰富的孔隙提供充足的空间以适应硅的体积变化,外层的氧化石墨烯可以加速离子和电子传输,并再次缓冲硅的体积变化,从而可以有效地改善硅负极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500mA/g时,PSi@GO-2(PSi与GO质量比为10∶5)复合电极材料循环100次后,比容量仍可达到1 275 mAh/g;在电流密度为4 A/g时,该复合材料也可达到980 mAh/g的高比容量。该PSi@GO-2复合材料显示了优异的倍率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探究了更加实用的膜技术应用于处理稀土矿开采的废水,提出采用两级反渗透膜浓缩加硫酸调pH值工艺,使得二级反渗透出水的氨氮浓度低至5.05 mg/L,清液可直接达标排放或回用。浓缩液再经过纳滤膜,可进一步分离稀土离子,稀土离子总回收率达到93.01%。纳滤膜的清液中只有硫酸铵,可作为浸出试剂再利用。此实验过程中稀土离子和氨氮资源都可被回收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7.
裂缝作为固体材料中较为常见的某种不连续现象, 是固体结构破坏的开始,及时对裂缝进行识别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能够较好地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工程作业中的安全。目前裂缝识别主要依靠人工检测,存在劳动强度大、耗时长、精确度不高、危险、耗费高等问题,为此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裂缝智能识别被广泛研究,然而裂缝表面纹理不规则、噪声的复杂信息,影响了识别精度。为了解决常见固体材料的裂缝智能识别问题,提出了以轻量级语义分割网络模型BiSeNetV2来进行裂缝自动检测,同时自主构建裂缝数据集。实验表明,改进后的裂缝识别模型识别精度提升了7.6%。基于BiSeNetV2的裂缝识别模型,能对裂缝进行精准检测和识别,解决人工识别存在的各类问题。   相似文献   
58.
微生物吸附法作为一种高效、廉价、环境友好的生物技术,已在稀土离子分离回收中逐渐被开发利用。实验通过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使用海藻酸钠包埋活性炭与枯草芽孢杆菌芽孢制备成固定化颗粒,处理含稀土离子的废水。对比了固定化芽孢加活性炭、固定化芽孢以及固定化活性炭对铽离子的吸附效果,并探究了不同条件对几种固定化吸附剂吸附铽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芽孢加活性炭兼具包埋法与吸附法的优点,对铽离子的吸附效果更好; 在包炭量为1:100(活性炭质量:溶液总质量)、芽孢悬液浓度为OD600(菌液在600 nm波长处的吸光值)=2、铽离子浓度为100 μmol/L、温度为15~25 ℃、pH=4.5~8.5的条件下吸附60 min,铽去除率可达90%以上。固定化芽孢加活性炭对铽离子的吸附更符合准一级动力学、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   相似文献   
59.
铝带坯双辊铸轧过程瞬态传热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拉格朗日随体坐标建立了铝双辊铸轧过程瞬态传热数学模型。在数学模型中考虑了金属凝固动力学条件和采用试验测定的辊/铝带坯界面接触换热系数边界条件,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控制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并由现场测试数据验证了传热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0.
稀土在铜及其合金缓蚀剂中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失重悬挂法和中性盐雾等腐蚀试验,研究了多种添加剂对铜及其合金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在BTA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羧酸和和稀土RE(IV)盐后,由于三者的协同效应,显著提高了钝化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