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1篇
金属工艺   19篇
建筑科学   10篇
轻工业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 毫秒
51.
滇西北木雕技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将滇西北木雕传统技艺运用到现代家具设计,可以提升现代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设计附加值。以滇西北木雕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归纳了滇西北木雕的历史渊源、研究进展和当前技艺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滇西北木雕进行现代化设计应用的思路和方法,以书房家具为设计切入点,结合现代人的简约审美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实践,通过设计案例进行了实践论证,旨在为传统技艺运用于现代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2.
以油酸甲酯(MO)为植物油脂模型物,通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制备1-癸烯,以油酸甲酯转化率和1-癸烯得率为评价指标,探究了反应底物、催化剂类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MO与反应底物物质的量之比对烯烃复分解反应制备1-癸烯的影响,最后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反应底物丁香酚和Grubbs第二代催化剂C2有利于本反应体系,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0℃,反应时间40 min,催化剂C2用量1%,n(MO):n(丁香酚)1:10,在此条件下MO转化率和1-癸烯得率分别为96%和78%。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解决制备憎油性材料时对含氟化合物的依赖,减小木材对水和油的吸收性,赋予木材表面双憎功能.方法 采用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与0.1 mol/L的盐酸以4:1的体积比混合,并置于冰浴中超声水解不同的时间,将木材放入水解溶液中浸渍处理5 min,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改性前后木材表面的元素组成及化学结构,借助接触角测量仪考察改性木材对水和油的润湿特性,计算其吸水率和吸油率.结果 改性木材表面引入了大量的Si元素,并键合了低表面能的—CH3基团;水解时间由30 min延长至240 min,水接触角由79.8°增加至90.7°,但油接触角却稳定在50°左右;改性前后的吸水率均大于吸油率.结论 所制备的木材都具有双憎功能,憎水稳定性随水解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但憎油稳定性受水解时间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4.
钛及其合金因具有较好的耐蚀抗磨性、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在生理环境中的无毒性,成为医用领域中最常用的一种金属材料。但是,钛及其合金自身无抗菌性,表面摩擦因数大,抗塑性剪切能力低,且长期服役中易被环境污染和易于磨损失效,这些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领域的扩展。因而,学者常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对医用钛及其合金进行表面改性,以提升其表面性能,延长其制件服役寿命和扩展材料应用范围。研究表明,单一元素离子注入对提升钛及其合金的医用性能不够理想,因而学者采用金属+非金属、金属+金属离子进行复合注入,旨在提升改性层减摩抗磨、耐蚀性能的同时,增强改性层的生物活性及服役过程中的抗菌性。另外,对现有研究展开分析与综述后,提出了对医用钛及其合金的离子注入改性,将朝着进一步深入理论、模拟研究,多复合离子(特别是金属+金属+非金属复合离子)注入研究,高性能离子注入设备研发及其离子注入参数拟定与优化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55.
56.
舒恒毅 《中国油脂》2021,46(10):51-57
对亚油酸甲酯通过烯烃交叉复分解反应制备长链终端烯烃化合物1-庚烯和9-癸烯酸甲酯进行反应路线探究和工艺优化。通过对比10种底物分别与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的反应,以及以亚油酸甲酯为原料4种典型的商业烯烃复分解反应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对比,确定了反应底物和催化剂。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底物比对亚油酸甲酯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丁香酚是最佳的反应底物,原料转化率均达到95%以上;在4种典型的商业烯烃复分解反应催化剂中,第二代Grubbs催化剂能高效稳定地催化反应;亚油酸甲酯烯烃复分解制备长链终端烯烃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0 ℃、反应时间60 min、催化剂用量3%(以原料物质的量计)、底物比1∶ 20(原料与底物物质的量比),在此条件下亚油酸甲酯转化率、1-庚烯产率和9-癸烯酸甲酯产率分别为99%、74%和43%。  相似文献   
57.
植物缓蚀剂具有原材料易得、提取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缓蚀效果明显等优点,符合当今绿色发展的理念,是当前缓蚀剂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文中主要概述了2008年至今国内外学界关于植物缓蚀剂对钢的缓蚀作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植物缓蚀剂的研究体系、提取制备方法、缓蚀性能研究方法、缓蚀性能影响规律、有效成分研究及缓蚀协同效应各方面后续研究的重点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58.
为了研究空位形成能与键能相关效应,根据材料热力学理论,提出了一种利用化学键能,简便计算空位形成能的模型;采用原子径向密度方法,明确了空位形成前后,原子键收缩的程度。结果表明,空位形成的本质是原子的缺失与化学键的断裂,空位形成能与其化学键能之间,呈现出较为规则的线性关系,且其比例系数为3.8、原子键能前后收缩比为1.2~1.3。  相似文献   
59.
以活性组分的盐溶液为前体,通过共沉淀法制备CeO2、Ce-Zr-O(CZ)和Ce-Zr-Al-O(CZA)催化剂,利用固定床热解器研究烟梗在催化剂参与下的催化热解过程及产物分布。采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X光射线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形貌特性以及催化剂表面酸性分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l的加入增加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加了催化剂的弱酸和中强酸,降低了强酸。烟梗慢速热解产物中含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达35.2%,其次为碳氢化合物和酚类。催化剂抑制了酚类、酯类和含氮类的生成,而对酮类和呋喃类的影响并不明显。催化剂明显促进了碳氢化合物的生成,其含量分别达到了45.24%(CeO2)、55.35%(CZ)和52.07%(CZA)。芳香烃在碳氢化合物中占比最大,其中甲苯、二甲苯和乙苯在CZA、CZ和CeO2催化下分别达到21.01%、10.04%和8.64%。CZA抗积炭能力极强,连续使用3次后,产物中碳氢化合物含量有所降低,但再生后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60.
为主动融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西南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多元化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各项改革措施,从改进新生专业教育、优化培养方案、夯实导师制度、增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国际交流与人才培养、优化毕业论文/设计考查机制、加大专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切入,以期培育出能够支撑产业升级转型的各级各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