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6篇
综合类   31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6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1.
采用羧甲基纤维素(CMC)对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PAE)树脂进行改性,以期在保持原有增湿强作用不变的前提下,提高PAE树脂的使用性能,并赋予其一定的增强性能,降低PAE树脂的使用成本。探讨了PAE树脂的改性工艺,并对改性PAE树脂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研究了改性PAE树脂对纸张的增强效果及对浆料Zeta电位、滤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E树脂成品中引入9%的CMC为最优改性工艺;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改性PAE树脂用量为0.6%时,浆料的滤水性能最优;在相同用量下(0.6%),与传统PAE树脂相比,添加改性PAE树脂所抄纸张的抗张指数提高约22%,湿抗张指数提高约19%,耐折度提高约13%,撕裂指数提高约5%,内结合强度提高约6%。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固定化漆酶深度处理制浆造纸废水,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最佳工艺条件:控制固定化漆酶的投加量为0.2 g/L,废水pH为6.5,CuSO4投加量为10 mg/L,HBT投加量为4 mg/L,在25℃曝气反应8 h后色度去除率可达85%左右,COD去除率达12.51%。若把HBT改为磷钼酸,控制磷钼酸投加量为500 mg/L,反应8 h后色度去除率达50%左右。  相似文献   
13.
利用硅酸钠、硫酸铝、硫酸铁和四硼酸钠制备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含硼聚硅酸铝铁(PSAFB),并利用单因素分析法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硅酸钠量浓度为0.4 mol/L、n(Fe)∶n(Si)=0.5、n(Al)∶n(Si)=1.5和n(B)∶n(Si)=0.7.采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絮凝剂处理造纸废水,得到最佳废水处理工艺条件:絮凝剂PSAFB投加量200 mg/L,反应温度40℃和反应时间20 min.同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对絮凝剂机理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Si、B、Al3+、Fe3+及其它们的水解产物间发生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测定原理、技术特点,重点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在制浆造纸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液体复合软包装原纸板需求量逐年增加,对其生产工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从纸板各层作用的不同,探讨各层浆料的选择;分析原纸板施胶工艺和施胶度测定方法;并考察了原纸板的抄造工艺,为进一步探索液体复合软包装原纸板的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前制浆造纸废水中大部分发色的木素衍生物都难于被降解脱色,排出废水的色度和COD较高。因此,必须对制浆造纸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降低出水的COD和色度,提高出水质量,以达到国家《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的排放要求。介绍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新技术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各自的作用机理及其在造纸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提出了通过多种工艺联合处理,优势互补,才能做到经济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利用超声波对吸附硅酸盐后的铝盐改性膨润土(Si-AlMB)进行脱附,以便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使用铝盐改性膨润土(AlMB)。通过对脱附工艺的探讨,得出最佳脱附工艺为:NaOH用量(对Si-AlMB)30 mL/g、温度60℃、超声波功率150 W的条件下处理 3 min,反应后硅的脱附率可达84.5%。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能谱分析对脱附物的成分进行表征发现,脱附物的主要成分为铝硅酸盐。超声波脱附时,超声波破坏了铝原子与膨润土的连接键以及铝原子与硅原子的连接键;在脱附过程中,硅元素与铝元素同时被脱附下来。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纤维素酶对造纸厂二沉池污泥进行水解处理,将污泥中的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还原糖物质,为污泥制备复合材料提供更好的表面特性。探讨了酶水解造纸污泥的适宜工艺条件,进一步对水解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60℃、p H值5.0、反应时间32.0 h、酶用量60.0 U/g、底物质量分数7.0%时,酶水解效果最好,污泥表面疏水性明显提高;污泥经水解后,其水解液中的化学需氧量和还原糖含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对水解前后污泥试样的红外光谱分析显示,经纤维素酶水解后污泥中的部分纤维素组分可能水解成了葡萄糖类还原糖。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辊壳式流浆箱的结构原理,并针对实验中模拟的流浆箱流道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通过对流浆箱不同流道宽度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计算。模拟结果体现了新型流浆箱流道内流体湍流特性,同时研究分析表明,新型流浆箱流道宽度和匀浆辊转速在一定范围内时,流体湍流强度可较好地满足分散纸浆纤维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纤维在NaOH-尿素体系中的溶解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睿  韩卿  钱威威 《中国造纸》2015,34(7):18-22
采用NaOH-尿素体系对针叶木浆纤维进行溶解处理,探讨了不同溶解条件对纤维溶解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经不同温度处理后未溶解纤维的形态变化,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对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纤维在NaOH-尿素体系中的最佳溶解温度为-10℃,其溶解过程属于非衍生化性溶解;经碱性溶剂润胀和溶解处理后,纤维形态参数发生明显变化,纤维平均长度值变小和平均宽度值变大,其表面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纤维素晶型由纤维素I型向纤维素II型转变;与纤维相比较,溶解后再生纤维素的结晶度由66.77%降低到30.47%,并且转化成为纤维素II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