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6篇
综合类   31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6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介绍了常用的无机抗菌剂和有机抗菌剂的种类及其抗菌机理,阐述了载银抗菌纤维素、纳米TiO2抗菌纤维素、季铵盐类抗菌纤维素、壳聚糖改性抗菌纤维素等抗菌纤维素及其在纺织工业、膜材料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根据所选抗菌剂的不同,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可对纤维素和纤维素纤维进行抗菌改性.绒毛浆是一次性卫生用品吸水性垫层用绒毛化的纤维素纤维,对绒毛浆进行抗菌性改性能够提高绒毛浆的品质和功能.提出了可用于绒毛浆纤维抗菌性改性的抗菌剂和可能的方法,抗菌纤维素纤维改性在绒毛浆生产和应用中存在潜在应用前景.同时,提出了抗菌纤维素/纤维素纤维在生产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2.
针对研磨碳酸钙(GCC)纸张涂层材料的渗吸特性及经典的Lucas-Washburn(LW)渗吸模型,对材料的渗吸特性进行了实验测试,揭示了材料的渗吸性能。结果表明,涂层材料渗吸量与渗吸的根时间(t)服从线性关系,但是出现了实验渗吸分区现象(即渗吸被分为两个阶段),与经典的LW渗吸机制相矛盾,因此经典的LW渗吸在解释涂层材料渗吸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基于渗吸实验的分区现象,考虑材料粗糙表面的润湿行为及液膜平滑效应,对实验渗吸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解释,探究并分析了形成渗吸分区的本质原因。因此在开发具有特定渗吸特性的涂层材料时,材料本身的粗糙表面或孔墙的粗糙度应是重点关注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3.
油墨等流体在纸张涂层中的传输直接由涂层本身的渗吸性能所决定。很多印刷质量问题(如墨斑、色彩的均匀性、洇色等)都与涂层材料的渗吸特性关系密切。本文从国内油墨流体在纸张渗透/渗吸行为研究中容易产生的一些认识误区出发,讨论了涂层结构对自渗吸过程的影响、经典渗吸模型在涂层材料渗吸表征上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简述了渗吸模型的修正及渗吸机制模型研究中可行技术手段,最后总结了我国在纸张涂层材料渗吸性能方面的研究与国外的差距。  相似文献   
84.
油气润滑作为一种新型节能技术,应用于高速纸机干燥部中,能够克服现有稀油润滑技术的诸多缺陷,改善高速纸机干燥部轴承的润滑效果。本文介绍了油气润滑技术和高速纸机干燥部轴承润滑的技术现状,并在模拟实际工况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高速纸机干燥部轴承油气润滑实验装置,为验证相关理论设计参数提供技术论证,进而为优化实际工艺参数提供良好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85.
芳纶浆粕的结晶性能对芳纶纸基材料的结构和重要性质有重大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两种间位芳纶浆粕(F1和F2)进行测试,得到F1和F2无定型部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83℃左右处出现,F1和F2在370℃以上出现了冷结晶放热峰,且F2的冷结晶能力强于F1。用DTA-TG对F1和F2进行了等温结晶性能分析,结果表明,F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F2的低,冷结晶峰顶温度较F2高;并对热压后F1和F2的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Ca(OH)2-Na2CO3反应体系的碳酸钙粒径控制.研究结果显示:苛化工艺对苛化碳酸钙粒径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粒径影响程度按照高低顺序依次为消化热水温度、苛化温度、消化时间、搅拌速度和加料时间,其中消化热水温度和苛化温度是影响碳酸钙粒径的主要因素.随着消化水温度和苛化温度的增加,合成CaCO3颗粒粒度逐渐变小,但消化水温度超过60℃时,碳酸钙粒径基本保持不变.合成碳酸钙的陈化时间对其粒度有一定的影响,测试碳酸钙粒径时,陈化(静置)时间超过24h,测试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87.
李雪  林涛 《天津造纸》2013,(4):13-16
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方法有很多种,对于处理量大,难降解以及污染负荷高的造纸废水需要加入絮凝剂或者将絮凝与其他方法的联合来进行更高效率的深度处理,对絮凝沉淀法的絮凝剂在造纸废水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与评价,为提高造纸废水的水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
介绍了PAC和PAM在造纸废水处理中作用的原理及应用的种类,在造纸废水处理系统中使用的工段,小试和中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89.
综述了漆酶在制浆造纸工业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例如生物制浆、漂白、脱墨、造纸废水处理、改善纸浆强度、去除纸浆树脂等诸多方面,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0.
绒毛浆要求绒毛浆板干起绒时纤维之间弱的结合力且绒毛浆纤维具备干蓬松度高、吸收性能良好的特点.以马尾松漂白浆为原料,借鉴传统打浆方式,对比两种预处理方式对纤维内外部细纤维化的影响,确定绒毛浆纤维预处理方式,提高绒毛浆纤维吸收性.将PFI、Valley两种打浆预处理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同打浆度水平下,PFI打浆预处理后纤维保水值较Valley打浆预处理最大可提高31.90%,纤维间结合强度最大提高12.05%,纤维内外部细纤维化程度均较高,单根纤维强度损失减少19.95%,但角质化程度增加5.72%.相比于Val-ley打浆预处理,PFI打浆有利于纤维吸收性的大幅度提高且纤维损失小,可以作为绒毛浆纤维制备过程中增加其吸收性的一种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