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9篇
化学工业   146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99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通过静态吸附及解吸实验,考察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杏仁皮单宁的吸附及解吸性能,确定效果最佳的大孔吸附树脂。考察上样浓度、上样流速、上样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乙醇浓度、洗脱流速、洗脱液用量对解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纯化条件为:采用HP-20型大孔吸附树脂,上样液浓度为1.20 mg/mL,上样流速为1 BV/h,上样量为4 BV,洗脱液为70%乙醇溶液,洗脱液用量为3 BV,洗脱流速为1.5 BV/h。在此条件下,杏仁皮单宁纯度由9.97%提高到32.58%。表明HP-20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杏仁皮单宁工艺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2.
制备了一种新型微颗粒水凝胶堵剂,与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复配后得到复合调驱体系,对该复合体系进行了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堵剂受地层水影响较小,且与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复合稳定性良好。复合调驱体系耐温耐剪切性能良好,在地层温度条件下粒径增大,稳定性增强,界面张力达到6×10(-3) mN/m,有利于实现驱油提采效果。且其注入性能良好,储层伤害低,可以实现深部调剖,对渗透率小于0.5μm(-3) mN/m,有利于实现驱油提采效果。且其注入性能良好,储层伤害低,可以实现深部调剖,对渗透率小于0.5μm2,孔径直径小于100μm的地层封堵性良好。同时该体系制备工艺、配液简单快速,大大降低了现场施工成本。为低成本高效调驱体系研发与应用提供了经验与方向。  相似文献   
73.
《应用化工》2022,(12):2638-2642
以腐殖酸、无水亚硫酸钠、甲醛、β-萘磺酸钠为主要原料,通过磺甲基化和缩聚反应,制备出一种新型的腐殖酸分散剂HBNS,将其应用到榆林煤制浆中,考察水煤浆的成浆性能、稳定性及HBNS与煤粒复合体系的Zeta电位。结果表明,HBNS的分散性、稳定性均优于传统的腐殖酸分散剂,当其用量为0. 5%时,可获得浓度高达68%的水煤浆,浆体表观黏度为632 mPa·s,水煤浆的流动度为123 mm;静止7 d时,水煤浆的析水率为5. 7%,析水较少,且浆体底部为软沉淀; Zeta电位的绝对值随着HBNS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水煤浆体系的稳定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4.
生活污水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CTS、CMC、HACC、QCMC以及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处理,考察絮凝剂的投加量、体系pH、温度对浊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效果依次为:QCMC>HACC>CMC>CTS>CPAM,各絮凝剂使用的最佳条件为,CMC、HACC和QCMC投加量为8 mg/L,水体pH为6,水温在40℃时,浊度去除率为99.2%,COD去除率为76.5%。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QCMC)与聚合硫酸铁(PFS)复配比例m(QCMC)∶m(PFS)=1∶5,水温30℃,pH为6,投加量为6 mg/L时,COD去除率99.9%,浊度去除率95.8%,效果最佳。与单剂使用相比,絮凝剂投加量减少,COD去除率提高了0.7%,浊度去除率提高了25.2%。  相似文献   
75.
《应用化工》2022,(11):2394-2397
应用Claisen酯缩合反应机理,合成了新型含有β-二酮结构的有机配体1,5-二苯乙烯基乙酰丙酮(Dsacac),并将其作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啉(Phen)作为协同配体,分别合成Eu(Ⅲ)单核稀土配合物(Eu(dsacac)3phen)和Eu/Y不同质量比掺杂配合物(EuxY1-x(dsacac)3phen),分析了单核稀土配合物和掺杂配合物的结构、稳定性、荧光性能以及配合物的能量传递过程。结果表明,掺杂适量的非荧光离子Y3+可以提高配合物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76.
《应用化工》2022,(12):2771-2776
介绍了单官能和多官能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的制备方法:顶端-封角法、三官能团硅烷RSi X3的水解缩合法、官能团衍生法、聚有机倍半硅氧烷的热分解;然后从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方面阐述了POSS改性聚合物的方法;最后总结了官能化POSS在聚合物改性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7.
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柴胡皂苷,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柴胡总皂苷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柴胡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提取浓度69%,温度61℃,时间150 min,料液比1∶20g/mL,在此工艺参数下,柴胡皂苷的得率为3.12%。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利用常用复配剂对缓蚀剂进行复配,以获得更好的缓蚀效果。方法利用静态失重法测量缓蚀剂与KI、硫脲、花椒籽油、六次甲基四胺复配前后腐蚀速率的变化,通过电化学方法测量缓蚀剂复配前后交流阻抗谱和极化曲线的变化,借助等温吸附模型对缓蚀剂机理进行探讨。结果缓蚀剂单独使用且质量浓度为50 mg/L时,腐蚀速率为6.94 g/(m~2?h),随着复配剂KI、硫脲、花椒籽油、六次甲基四胺浓度的升高,金属的腐蚀速率逐渐下降,在复配剂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腐蚀速率分别下降为4.22、3.69、5.97、3.28 g/(m~2?h)。极化曲线表明,缓蚀剂复配前后都为阴极抑制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添加复配剂前后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模型均未发生变化,都为Langmuir等温吸附,分别添加复配剂KI、硫脲、花椒籽油、六次甲基四胺后,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吸附的ΔG~θ分别为–26.1、–25.3、–26.8、–27.4 k J/mol,说明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同时存在。结论 KI、硫脲、六次甲基四胺与缓蚀剂的协同作用良好。  相似文献   
79.
胡亚微  高慧  王晓芳 《表面技术》2018,47(12):113-118
目的 获得在可见光下光催化活性较好,且可回收、可重复利用的光催化材料。方法 在钛基底上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TiO2 NTAs),将TiO2 NTAs在10%尿素溶液中浸渍不同时间后,在氮气保护下高温热分解,制备g-C3N4/TiO2 NTAs复合薄膜。采用XRD、SEM、TEM对复合薄膜进行物相及形貌的表征,在可见光照射下,通过亚甲基蓝溶液的催化降解实验来评估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活性。结果 在10%尿素溶液中浸渍不同时间后所获得的g-C3N4/TiO2 NTAs样品,其可见光催化活性均较纯TiO2 NTAs有所提高,而且随浸渍时间的增加,其可见光催化活性依次增加。浸渍时间为6 h的g-C3N4/TiO2 NTAs样品,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在120 min内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73%。继续增加浸渍时间,所获得的TiO2 NTAs样品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有所降低。结论 g-C3N4与TiO2 NTAs复合,可以有效提高TiO2 NTAs的光催化活性,其原因是g-C3N4的复合提高了载流子的传递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对可见光的吸收。  相似文献   
80.
徐永建  潘刚  党佩 《中华纸业》2010,31(6):22-25
针对麦草浆黑液中SiO2引起的"硅干扰"问题,对氧化钙、氧化镁协同氧化铝留硅的烧碱-蒽醌法制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钙为0.5∶0.5∶2时留硅作用最明显,成本最低。相应工艺条件为:用碱量14%,蒽醌0.05%,氧化铝用量0.5%,氧化镁用量0.5%,氧化钙用量2%,液比1∶5,温度160℃,保温3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纸浆的灰分含量增加了2.54%,SiO2含量增加了1.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