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0篇
轻工业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为探究格瓦斯对大鼠肠道轴向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通过给大鼠灌胃青霉素钠建立肠道微生物失调大鼠模型,探讨格瓦斯饮料对大鼠体质量变化、排便时间、8 h内排便量、胃动素(MTL)、环磷酸鸟苷(cGMP)和肠道微生物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格瓦斯给药组大鼠体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格瓦斯高剂量组大鼠的排便量与排便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显著增加大鼠血清中MTL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cGMP水平(P<0.05),格瓦斯可以显著增加双歧杆菌、乳杆菌数(P<0.05),显著降低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拟杆菌数(P<0.05)。格瓦斯对于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微生物代谢功能损伤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调节肠道微生态。  相似文献   
32.
为了有效的保护植物精油且控制其缓慢释放,本文以可可精油为原料,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进行成分分析,通过剪切超声方法制备以OSA淀粉为固体颗粒稳定剂的可可精油Pickering乳液,并测定其抗氧化性及抑菌性。结果表明,精油中萜烯类占23.81%、酯类占20.41%,同时得到相对含量较高的组分为乙酸6.64%、2,3-丁二醇5.27%和乙酸乙酯4.64%。质量分数5%精油下乳液粒径为0.47 μm,Pickering乳液可以有效延缓精油的香气释放速率。可可精油经OSA淀粉包裹制备Pickering乳液后的抗氧化活性有所提高,乳液在24 h后的DPPH·清除能力明显高于30 min时,ABTS+·清除能力在12 h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精油。此外,可可精油及Pickering乳液对两种食源性致病菌均具有较强抑菌作用。将可可精油制备Pickering乳液后可以有效降低精油在加工过程中香气的释放,提高其贮藏稳定性、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这为可可精油的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王贺  赵玉红  杨凯 《食品科学》2021,42(18):178-18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结合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对10 个品系(种)红松籽油挥发性物质进行区别和比较。10 个样品中GC-MS共鉴定163 种挥发性物质,包含烃类、醇类、醛类、酯类、酮类、酸类等类型的挥发性物质,且以烃类、醛类、醇类和酯类为主,主要贡献风味的物质为醛类、醇类和酯类。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10 个红松籽油品系进行区分,可以将样品分为3 组,各组之间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采用PCA和线性判别分析处理E-nose数据,PC的累计贡献率分别达到97.17%、88.82%,说明传感器识别度高、样品间区分度好。2 种技术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信号传感器与不同挥发性物质存在相关性。本研究评价10 个品系松籽油的挥发性物质,探讨HS-SPME-GC-MS与E-nose相结合用于区别和比较10 个品系松仁油挥发性成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4.
以东北地区6 种不同品种的红树莓营养叶片为原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使用3 种方法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分析抗氧化活性与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的相关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多酚类物质。结果表明,6 种红树莓叶片总酚含量高于总黄酮与原花青素含量。欧洲红的总酚与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5.56±0.06)mg/g和(3.77±0.06)mg/g;哈瑞泰兹的原花青素含量最高为(3.06±0.04)mg/g。3 种抗氧化能力评价方法中,红树莓叶提取物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2;红树莓叶提取物中总酚含量和对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86和0.891。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出红树莓叶提取物中的13 种多酚类物质,其中有6 种酚酸和7 种类黄酮,主要酚酸为鞣花酸、绿原酸、没食子酸等;主要类黄酮为芦丁、儿茶素、表儿茶素、金丝桃苷等。  相似文献   
35.
为了对文冠果油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撑,将健康雄性小鼠分为4个组,即对照组(玉米油)、文冠果油低剂量组[2.1 g/(kg·d)]、文冠果油中剂量组[4.2 g/(kg·d)]和文冠果油高剂量组[12.5 g/(kg·d)],分别经口给予小鼠灌胃1个月后,测定小鼠体质量,并进行跳台试验、避暗试验、水迷宫试验以评价文冠果油对雄性小鼠记忆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束后测定小鼠海马和大脑皮质组织匀浆中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探讨文冠果油对小鼠记忆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经过1个月的灌胃试验,各组小鼠体质量及其增长率均无显著差异;文冠果油组小鼠跳台试验、避暗试验、水迷宫试验均为阳性;文冠果油高剂量组小鼠海马和大脑皮质组织匀桨中5-HT、ACh、NE、DA含量明显升高,AChE活性明显降低。综上,文冠果油具有改善小鼠记忆的功能,且是通过改善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胆碱能神经递质的代谢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36.
以常规薇菜粉为对照,通过行星球磨法、高压均质法对薇菜粉体进行超微粉碎,对粉体平均粒度、休止角和粉体膨胀力进行测定。并建立体外消化模型对薇菜总黄酮、总多酚的生物利用率、释放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后薇菜粉体的生物利用率及总黄酮、总多酚释放量都有了显著(plt;0.05)提升。相比常规薇菜粉,采用行星球磨法和高压均质法处理后的薇菜粉体总黄酮生物利用率分别提高:6.09%和 3.58%;总多酚生物利用率分别提高:6.41%和 6.72%。总黄酮释放量分别增加:(8.35±0.57)mg/g、(7.27±0.74)mg/g;总多酚释放量分别增加:(3.44 mg±0.43)mg/g,(3.67±0.44)mg/g。说明超微粉碎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活性成分的溶出及其在人体消化吸收的生物利用率,本试验结果可为薇菜功能性产品研发做参考。  相似文献   
37.
为了研究提取溶剂酸碱性对柳蘑多糖的制备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本文利用稀酸、蒸馏水和稀碱溶剂分别制备三种柳蘑多糖(SPAP1、WPAP1和JPAP1),经过脱蛋白对应得到三种脱蛋白的柳蘑多糖(SPAP2、WPAP2和JPAP2),分别考察柳蘑多糖提取率和纯度的变化以及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仪初步分析柳蘑多糖的结构差异。研究表明,提取溶剂酸碱性对柳蘑多糖的提取率及纯度均有显著影响,其中JPAP1的提取率最高,为11.02%,SPAP2的纯度最高,为73.91%。SPAP2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效果显著高于其它柳蘑多糖(p0.05),并与多糖浓度和给药时间成量效关系。其中SPAP2对Hela细胞的增值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90.88%;红外光谱分析SPAP2在1078±4 cm-1和759.83±5 cm-1处有较强的吸收峰,表明SPAP2中C-O-H或C-O-C和环氧基团含量高于其它柳蘑多糖。本论文结果为深入开发柳蘑多糖产品及进一步研究柳蘑多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该实验以苦荞籽粒为研究对象,使用酶辅助超声法提取D-手性肌醇(D-Chiro Inositol,DCI)。考察了p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加酶量、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对DCI浓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了DCI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酶解最佳pH值为6,酶解温度为36.4 ℃,酶解时间为0.5 h,加酶量为2.1%,料液比为1:10,乙醇体积分数为48%时,DCI浓度为5.87 mmol/L。进一步利用α-淀粉酶及α-葡萄糖苷酶两项指标评价提取物纯化前后的体外降糖能力。采用活性炭、固相萃取离子小柱纯化DCI,结果显示阴离子(SAX)固相萃取小柱纯化效果最好,能够将纯度提高80%。苦荞中DCI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质量浓度(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降低,IC50值由0.68 mg/mL降到0.47 mg/mL,表明纯化效果显著。采用α-半乳糖苷酶辅助超声法可以有效的获得高浓度DCI,并证实纯化后的DCI具有较好的体外降糖活性。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为苦荞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9.
该文研究了10种常见的具有良好功能性的食用菌,提取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多糖,以体外抗氧化活性及降血脂功能为评价指标,综合评价食用菌多糖的功能特性。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对其体外抗氧化及降血脂活性共7项指标比较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偏正交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熵权法和逼近理想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建立功能评价模型,对食用菌多糖的品质做出综合性评价并进行排序,并通过聚类分析对样本分类。结果显示10种食用菌总糖含量范围为48.61%~64.43%;不同食用菌多糖发挥不同类型的活性功能;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6.05%,各主成分的贡献率显示•O2-清除率、•OH清除率和DPPH•清除率是主要的影响因子;熵权TOPSIS法分析得出10种食用菌多糖的相似接近度的大小为0.194~0.882,综合得分显示香菇多糖相似接近度最大,为0.882,发挥的功能特性最优;聚类分析将食用菌多糖依据功能性划分为4个类群。该研究通过构建功能评价体系,筛选具有良好功能的食用菌多糖,为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为开发功能产品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为提高青春双歧杆菌存活率及抵抗不利环境的能力,以青春双歧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海藻酸钠与乳清蛋白为复合壁材,通过内源乳化法制备微胶囊,并对其进行模拟人工胃肠试验和贮藏稳定性试验。以包埋率为考察指标,根据单因素试验探究海藻酸钠添加量、水相油相体积比、吐温80添加量、搅拌速度和乳化时间等因素对包埋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海藻酸钠添加量、吐温80添加量、搅拌速度进行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 制备青春双歧杆菌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添加量2%(m/m),吐温80添加量0.6 mL,搅拌速度430 r/min,包埋率为83.05%。青春双歧杆菌微胶囊于模拟人工胃、肠液中放置180 min,菌体存活率分别为59.89%、66.45%;于4 ℃环境下贮藏42 d,存活率为56.83%。研究表明:以内源乳化法制得的青春双歧杆菌微胶囊对模拟胃肠液环境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及肠溶性,在4 ℃环境中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