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1.
基于重庆市32个国家气象站点的2009-2018年逐分钟降雨观测数据,开展侵蚀性降雨的雨量、历时、雨强及降雨侵蚀力特征值分析,探讨研究区侵蚀性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及雨情特点。结果表明:研究区多年平均侵蚀性降雨量、历时、雨强及发生次数分别占多年平均降雨量、历时、雨强及发生次数的75%、44%、55%和18%;侵蚀性降雨年内主要集中于5-9月,雨量、历时的年内分布呈双峰变化,雨强、发生次数和降雨侵蚀力年内变化则呈单峰特征;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幅度为-22%~27%。侵蚀性降雨各特征值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类降雨侵蚀区;研究区雨情基于K均值聚类分为3类,类Ⅰ为区域主要雨型,类Ⅲ为降雨侵蚀力最剧烈的雨型,类Ⅱ的雨量、雨强、历时以及降雨侵蚀力则介于类Ⅰ、类Ⅲ之间。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2):298-303
树莓果实因具有较高的营养和功能价值,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在我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树莓完全成熟后呼吸速率较大且果皮极薄,组织结构脆弱,极易受到机械损伤及微生物入侵而发生腐烂,常温下货架期只有1~2 d,因此树莓的贮藏保鲜仍是世界性难题。该文从不同采前因素对树莓贮藏品质的影响、树莓采后保鲜技术、树莓全产业链保鲜措施等方面,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树莓贮藏保鲜的研究。关于树莓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还存在着树莓采后品质劣变规律研究不深入、精准保鲜技术缺乏、保鲜技术匹配度不高等问题。今后应对保鲜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加强全产业链精准保鲜技术的研发,以期为树莓的贮运保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8):130-136
为延长树莓在贮藏和运输中的货架期,在低温(4°C)下,单独采用0. 2 g/L CaCl_2或与0. 05%(体积分数)外源果胶甲酯酶(exogenous pectin methylesterase,ePME)复合处理树莓,测定了果实有机酸代谢、Vc含量、总酸等品质指标。相较于CaCl_2单独处理,外源果胶甲酯酶和CaCl_2复合处理能保持果实有机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的稳定,贮藏至12 d时,对照组总酸减少37%,而CaCl_2+ePME处理仅降低17%(P <0. 05),并且复合处理Vc含量为对照组的1. 67倍。结果表明,外源果胶甲酯酶和CaCl_2复合处理有利于树莓品质保持,调节树莓果实口感。该研究为树莓及其他浆果的贮藏提供新的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