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1篇
化学工业   7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81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3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72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河湖长制相关数据分散在多个部门及部门之间、省市县之间,数据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不够充分等问题,结合河湖管理保护实际,充分整合涉河湖保护相关数据,最大程度地共享现有数据资料和软硬件资源,系统建设严格遵循全国河长制系统建设指导方案,围绕决策支持的主题思想,总体框架采用“5+N”模式,满足河湖长制工作和河长湖长履职尽责需求,强化基础资料整编、实化系统功能、优化系统界面,充分分析建设难点及解决办法、存在不足及意见建议,系统的建成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规范化、促进河湖管理协同工作的高效化、实现执法监督工作的实时化,提升河湖管理保护信息化水平,为河湖长制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掺气减蚀保护作用的新概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针式掺气流速仪测量原型和模型掺气浓度场、流速场,气泡尺寸及其概率分布的研究成果表明,原型水流韦伯数高,形成微小气泡的能力比模型强,气泡上浮慢,接近底部的小尺寸气泡概率及掺气浓度比模型大。初步研究认为:0.2mm或0.5mm以下的微小气泡在掺气减蚀中起着主要作用,可能只要很小掺气浓度即可达到掺气减蚀的效果。因此以小尺寸气泡的掺气浓度,作为判断掺气减蚀保护作用的指标将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3.
王森 《中国水利》2002,(1):51-52
目前财政部正在推行部门预算、国库管理制度、政府采购三项改革,实行积极的、透明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2001年国务院第95次办公会议明确水利部作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部门。由于水利单位有着管理级次  相似文献   
4.
浅议水管单位社会公益性支出补偿机制的建立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公共选择理论简介自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发现,传统经济学中关于竞争和产品的理论忽略了一类特殊的产品,那就是公共品.公共品具有不同于其他产品的一系列特征,因此也不能纳入传统的分析框架.公共选择学派运用其理论对公共品的生产与消费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市场之所以失灵,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它不能有效地提供社会正常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公共产品”,而这些“公共产品”的过于缺少最终又会损害市场经济发展及其正常运行;同时又由于每个个人都不愿主动为“公共产品”付费,总想让别人生产然后自…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自然和人为等因素,与其他流域相比,淮河流域的防汛有以下几个特点: ——过渡地带复杂的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淮河流域一直是我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在我国各大江河中,淮河流域受洪水威胁的耕地和人口均高于其他流域。 ——历史上黄河长期南泛夺淮,既加重了淮河水旱灾害,也加大了治淮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淮河流域平原河道长,低洼易涝面积广,跨省河道多,再加上诸多水事矛盾使得防汛工作变得相当复杂。 ——行蓄洪区多,人口密度高,行蓄洪矛盾大,实施洪水调度难度大。  相似文献   
6.
灌溉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目前对于灌溉的环境问题还处于起始阶段。文中从生态、土壤、水质、人群健康、水文地质、景观地貌等等方面分析了灌溉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试图引起人们在今后的多目标水资源开发中重视研究灌溉与环境如何达到协调平衡,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7.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经过近4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开发、研制、运用了“地区联网技术”和“测站数传技术”及产品,形成从测站到地区,从地区到省及全国各地的水情数传系统。既能满足没有建设“示范区”系统的地(市)达到“30分钟报讯”的要求,又能为已建“示范区”系统“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8.
于琪 《中国水利》2003,(13):24-26
开栏语2002年10月1日,修订后的新《水法》正式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管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水法》的关键,就是要依法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流域机构和行政区域的积极作用。鉴于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历史和现状,建立符合新时期治水思路要求、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尚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为此,本刊与水利部政策法规司联合推出“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专题,该专题由长江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太湖流域管理局、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协办。欢迎关注关心这项工作的有关领导、专家和水利工作者参与探讨,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9.
刘玉年 《治淮》2007,(12):11-12
一、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淮河流域的水利管理工作,在水利部的领导下,在流域各省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流域水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成效显著。2007年,淮河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由于治淮工程优良的质量,一流的管理,在防御流域洪水中发挥了巨大的效  相似文献   
10.
钱敏 《治淮》2007,(12):7-10
一、历史洪灾概况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跨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四省,是南北气候、高低纬度和海陆相三种过渡带的重叠地区,水旱灾害频繁。特别是1194年黄河南决夺淮以后,洪涝灾害加剧。据统计:在黄河夺淮(1194年)以前的1379年中流域共发生洪涝灾害1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