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1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7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6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硫是湖泊中参与生命物质循环的主要元素,同时也是控制湖泊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元素之一。硫在湖泊中地球化学循环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其循环的过程中会对湖泊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从湖泊中硫的地球化学循环机理、控制因素、以及循环过程中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各种效应进行了分析。建议合理利用硫的地球化学循环效应来保护湖泊生态环境,即利用硫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积极方面来改善湖泊环境,同时尽可能的降低循环过程中对湖泊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前期对毛皮废水进行厌氧中试处理,废水里大分子有机物得到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其对油脂、氨氮等物质没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为了探究经厌氧过程后废水中的有机物的可降解性,对厌氧处理环节后的毛皮废水进行好氧曝气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曝气时间为6 h时,油脂去除率即可达到64%,VFA平均去除率可达到63%以上,氨氮平均去除率可达到5...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土地利用提出更高要求,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增强土地整治工作成效,结合生态景观战略,以科学的举措来最大程度地发挥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效果。为此,文章结合我国土地整治生态景观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建设策略,希望能够进一步协调生态与经济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5.
《Planning》2019,(20)
石油是含有数千种化合质的复杂混合物,包括饱和烷烃,芳香烃,沥青质和非烃化合物等成分组成,其在土壤中大量富集,会对土壤功能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并对整个土壤生态系统的微生物造成不同程度危害。长期石油污染胁迫使得土壤孔隙度、透水性和含水率降低,渗透阻力、疏水性和容重增加,对水势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导致土壤有机质、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铵态氮显著增加,总氮、全磷、全钾、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阳离子含量及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大多数研究表明,一定时间内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总量和异养微生物数量呈现增加,特别是将石油烃作为碳源的降解菌,而后,该刺激效应随时间递减至消失,此外,石油污染对其他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先前研究都集中在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而欠缺石油污染导致的生态效应的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将来应在分子到个体、种群到生态系统多个水平上,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模拟或野外控制实验,并构建相关模型,从多个层次阐明石油污染对土壤产生的生态效应,揭示这种生态效应的作用机理,准确评估土壤质量、污染物毒性及石油污染生态风险,探究石油污染的急性效应与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1)
本文通过对不同勘探技术的基本勘查技术特征进行了介绍,为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快速探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相关研究一直是水体质量提升领域的热点。文章从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植物修复水体技术的研究现状、植物修复水体技术研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与总结,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砒砂岩与风沙土作为毛乌素沙地两种利用率低且危害严重的两种自然资源,在实现国家"耕地占补平衡"战略和区域经济增长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因此,本研究依托砒砂岩与沙复配土长期施肥定位试验,选择单施化肥(CK)、施用秸秆(C1)、施用微生物菌剂(C2)、施用有机肥(C3)和施用油渣(C4)共5个处理进行碳氮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CK和C3处理在土层深度为40cm时有机碳含量最低,C4处理在土层深度为50cm时有机碳含量最低,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C1和C2处理的有机碳含量则随着土层的加深呈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线性递增趋势。0-20cm和20-60cm分别以C3和C1处理的有机碳含量较高。不同处理的全氮含量则随着土层的增加变化各异,但整体呈现为线性递减的变化趋势,0-20cm以C3处理的全氮含量最高,20-60cm施有机物料处理的全氮含量均低于CK处理。综上,施用有机肥可促进0-20cm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10.
曲少东 《清洗世界》2020,36(2):62-63
为分析哈得油田石炭系东河砂岩油藏成藏期及过程,利用包裹体研究表明,晚海西期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油气沿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输导层或断裂进入奥陶系岩溶缝洞以及志留系砂岩储层,由于东河砂岩和石炭系薄砂层上覆盖层较薄且圈闭不存在,石炭纪未成藏(在哈得逊地区未发生成藏,而是聚集到北部乡3井附近圈闭中)。哈得逊地区储层中自生伊利石K-Ar年龄记录了晚海西期发生过油气的进入,但由于此时东河砂岩的埋藏比较浅,一般不会超过1000m,处于同生-表生成岩阶段,成岩作用弱,所以也几乎没有形成能记录油气进入或经过这里的直接证据—包裹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