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3篇
水利工程   3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北部河口地区靠近沿海地带,是我国成陆时间最短的河口三角洲地区,第四纪海陆相地层交互发育,淤泥质软土大面积分布,地层自固结普遍存在,地面沉降范围大、发育迅速,制约了该区域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该区域地面沉降监测网标石的最新水准测量数据,对该区域的地面沉降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整体来说河口地区东部孤岛、仙河镇地面沉降量比较大,西部沉降量较小,结合研究区内地质背景、自然条件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面沉降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3.
一种新型杯芳烃衍生物偕胺肟基修饰亚甲基桥杯[8]芳烃(C8A-AO)首次成功合成,并通过处理得到C8A-AO纳米颗粒。使用核磁氢谱和碳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8A-AO在不同pH值、接触时间和温度等条件下对铀酰离子的吸附能力,研究了其在模拟海水中对铀酰离子的选择性吸附能力,以期C8A-AO在核工业海水提铀领域发挥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郯庐断裂带作为一条现今仍在活动的巨型走滑断裂带,对沿线区域构造、地震活动、地裂缝灾害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文献调查和对比研究,总结郯庐断裂带中段沿线地裂缝的发育情况及空间分布规律,分析郯庐断裂带对沿线地裂缝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中段沿线地裂缝在地表具有北多南少、近密远疏、北强南弱、走向性明显等分布规律,其形成和显现受区域构造运动、断层蠕动、地震作用和人类活动、外动力作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研究成果对郯庐断裂带中段沿线地裂缝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钻探及瞬变电磁资料,结合以往地震勘探资料,对本井田内主要断层的富(导)水性、井田边界张扭性断层的富(导)水性和井田内一般张扭性断层和分支断层的富(导)水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本区断层的富、导水性不均一,同一断层的不同地段由于两盘岩性、岩溶发育程度不同,断层的富、导水性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特深基坑排桩支护连续破坏受力失效原因,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形式开展研究。结合有限差分法,构建特深基坑有限元数值模型;在考虑黏性土和砂性土两种土体的条件下,选择土体与排桩支护结构参数;针对有无空间效应的两种情况,对比各自特深基坑破坏机理;在空间效应的影响下,完成局部破坏导致的持续失效模拟。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除了基坑坍塌时的卸荷作用外,空间效应也是造成基坑持续失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对城市地质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城市地质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涵盖城市的地质结构、地热信息、水文信息等专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对各专项信息进行处理,构建具有整体涌现性的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可视系统,使城市地质信息可测、可视、可控。研究成果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具有普遍意义,为菏泽市城市建设提供了基础地质信息依据。  相似文献   
8.
泥质软岩蠕变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分析已有岩石蠕变机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南宁盆地泥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单轴压缩无侧限蠕变试验和有侧限蠕变试验来分析泥岩的蠕变特性,配合扫描电镜,着重分析泥岩蠕变过程中细观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并提出岩石的蠕变机制,即岩石的蠕变是岩石损伤效应与硬化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构建蠕变、损伤及硬化综合曲线说明蠕变3个阶段的形成机制:第一阶段硬化效应强于损伤效应,蠕变规律主要服从于硬化效应的衰减变化规律;第二阶段损伤效应强于硬化效应,蠕变规律主要服从于损伤效应的等速变化规律;第三加速蠕变阶段的硬化效应已不显现,蠕变规律服从损伤效应的加速变化规律。泥质软岩的蠕变机制与金属材料蠕变机制在蠕变参与对象及机制方面不同。  相似文献   
9.
在对大量的工程地质钻探与测试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将济南绕城高速以内、面积526 km2的济南城市建城区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分区进行研究.围绕尚在论证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对济南泉水的出流和流量有无影响为准尺,分区研究济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明湖路以南、顺河路以东,文化路以北、历山路以西的区域进行轨道交通建设,对济南泉水产生明显影响,是城市轨道交通不适宜区;经十路和文化路之间地带(包括经十路、文化路)进行轨道交通建设,对济南泉水产生的影响程度较小,是轨道交通建设较适宜区;其他区域进行轨道交通建设,对济南泉水产生的影响程度小,是轨道交通建设适宜区.  相似文献   
10.
多模型融合评价煤层底板灰岩岩溶突水危险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华北型石炭—二叠系煤田中,煤层底板灰岩岩溶突水现象尤为突出。为准确地评价煤层底板灰岩岩溶突水危险性,防治煤矿水害事故,实现承压水体上煤层安全开采。基于未知测度-集对分析理论,选用含水层厚度、单位涌水量、充水含水层渗透性、水压、断层影响因子、含水层厚度、含水层岩性组合特征以及底板破坏深度8个指标评价煤层底板灰岩岩溶突水危险性。采用有序二元比较量化法和区间数模糊决策矩阵EA-TOPSIS排序模型分别确定煤层底板灰岩岩溶突水主控因素权重。在此基础之上,基于冲突证据理论将二者进行耦合,得到煤层底板灰岩岩溶突水主控因素组合权重,保证了对动态模型指标相对重要性的有效评价。基于未知测度-集对分析理论,构建单指标直线型未知测度函数及非直线型未知测度函数,并以新汶煤田煤层开采为例,将30个监测点处实测的8个指标值代入,建立多指标综合测度矩阵。引入"置信度"评价准则判定样本数据X_i所属的危险性等级。并通过集对分析,进一步表征新汶煤田煤层开采过程中煤层底板灰岩岩溶突水风险总体态势。研究表明,评价结果与矿山实际情况相吻合。在此基础之上,依据搜集的大量华北煤矿突水案例,以其中典型的15个为例,将建立的模型推广到整个华北煤田底板突水危险性的评价。通过与矿井实际突水情况对比可以发现,模型确定的矿井突水危险性等级与实际相吻合,表明该模型对于评价整个华北煤田底板灰岩岩溶突水危险性具有一定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