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水利工程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为了明确不同区域和不同社会身份受益者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关注程度,为今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以吉林省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当地受益者、省域受益者、全国受益者和全球受益者四个层次以及年龄、收入、职业和教育背景等社会属性对莫莫格湿地的物质生产、调蓄洪水、固碳、气候调节、大气调节、水质净化、科研教育和休闲旅游等8项服务进行比较并打分,得出权重结果。结果表明:当地受益者和省域受益者最关注湿地的调蓄洪水服务,其权重值分别为0.276 1和0.266 7;全国受益者最关注湿地的气候调节服务,其权重值为0.223 8;全球受益者最关注湿地的固碳服务,其权重值为0.203 0。年龄越高的受益者更为关注水质净化和调蓄洪水等服务;文化程度越高的受益者对于湿地的科研教育的关注程度相对较高;生态相关职业的受益者更为关注生态相关的调蓄洪水、固碳、气候调节和科研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2.
若尔盖湿地土壤特性空间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若尔盖湿地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湿地急剧萎缩和退化。根据若尔盖湿地分布特点,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在6个样区采取的349个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研究若尔盖湿地土壤质地、土壤水分、养分空间特性变化,探讨湿地生态系统演化对土壤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若尔盖湿地土壤质地变化在空间和垂向上差异较小,花湖地区主要为壤土,纳若桥、达水曲、排水沟、哈丘湖为砂壤土,喜马拉也地区则为壤砂土。土壤pH值的变异系数最小,空间变异性相对较弱,有机质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其次为速效磷和速效钾;有机质从表层到80 cm处呈降低趋势,有机质含量花湖纳若桥排水沟哈丘湖达水曲喜马拉也。不同区域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an Genuchten模型参数差异显著,喜马拉也和达水曲区域的A和n值明显高于其余区域,土壤水分持水性能较弱。研究结合不同区域的土壤性质、水分及养分特性变化,对若尔盖未来湿地保护和管理的重点方向和区域进行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人工湿地主要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以及菹草(Potamogetoncrispus)分解对水质的持续影响,进行室内分解模拟桶装试验。为了对比有无凋落物分解对水质的影响,对水体做了2种不同的处理,一组不放凋落物,其他各放一种凋落物,每种处理进行3例桶装试验,对温度、pH值、溶解氧、总溶解固体、电导率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伴随着4种沉水植物凋落物的分解,水体指标会发生变化,pH值与溶解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溶解固体和电导率均出现先上升后保持一定水平的趋势。不同沉水植物凋落物对水体的影响存在差异,4种植物凋落物对总溶解固体和电导率的影响顺序是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菹草(Potamogetoncrispus)。研究成果对制定水生植物利用和管理策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1988年、2002年和2007年遥感影像作为信息源,选择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作为研究方法,建立了一套湿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反映压力、状态及响应等方面的指标,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湿地空间信息数据库,对研究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期研究区人为干扰压力不断加强,造成人工湿地增加,天然湿地减少。在1988—2007年期间,研究区天然湿地减少了18 257.4 hm~2,大部分转变成农田和城市、住宅、工交用地。如果按照每年912.87 hm~2的退化速度计算,目前的12.54万hm~2的天然湿地在100年以后将基本消失。特别是近20年以来,研究区湿地内部结构和状态发生显著变化,湿地景观异质性不断增加,破碎化及退化严重。湿地对于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是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人类对于湿地变化的响应是建立湿地保护区。研究成果可为湿地保护、恢复以及城市规划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蓝藻是引起水华暴发的主要藻类之一,氮磷比N∶P是影响水体中固氮蓝藻形成的重要参数。然而在水体不同富营养化程度下,N∶P对固氮和非固氮蓝藻的种间关系影响仍不清晰。通过构建氮磷摩尔比为2、16和64的培养体系,比较固氮蓝藻的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和非固氮蓝藻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在单培养和混合培养条件下的增长速率、最大环境容纳量和竞争系数,研究不同N∶P环境中固氮和非固氮蓝藻功能群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在三种N∶P条件下,纯培养和混合培养的微囊藻的生长速率和最大环境容纳量均高于鱼腥藻。纯培养中微囊藻在N∶P=16条件下细胞密度可达最大,为818×10~4cells/m L,而纯培养中鱼腥藻在N∶P=2条件下细胞密度最大,为113×10~4cells/m L。在不同N∶P条件下微囊藻在混合培养体系中的最大密度均高于纯培养体系,而鱼腥藻的生长趋势正好相反。这说明固氮和非固氮蓝藻在不同N∶P条件下均呈现偏利于非固氮蓝藻的种间关系。水华鱼腥藻的竞争能力较弱,但在其与微囊藻的混合培养体系中为微囊藻提供新氮,从而促进非固氮蓝藻微囊藻增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