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段试调水期间的水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2013年试调水期间输水干线监测断面水质的实际监测数据,分析了试调水前后各断面的水质变化情况以及试调水期间各断面的水质变化特征,以期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持续运行和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调水前和调水期间,各监测断面水质处于地表II~III类水平;溶解氧的沿程变化趋势均不明显;高锰酸盐指数均呈升高趋势;氨氮在调水前呈沿程下降趋势,而在调水期间则呈沿程升高趋势。调水期间水质变化还显示,为了确保长期运行阶段的水质安全,还需采取措施切实改善沿线支流的水质。  相似文献   
2.
以2006-2015年江苏省地表水监测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该10年间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特征和趋势,并对太湖湖体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在2006-2015年间总体呈改善趋势,水质主要污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太湖主要水质指标下降趋势显著,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浓度基本进入稳定期,总氮浓度也接近稳定期,太湖总磷浓度仍处于不稳定的变化期;"十二五"期间全省水生态环境改善的幅度均较"十一五"有所收窄,全省水生态环境治理进入攻坚克难阶段。  相似文献   
3.
陈诗雨  许志成  杨婧  徐浩  延卫 《化工进展》2022,41(2):951-963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加快,水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作为一种新型微生物电化学工艺,可以在降解有机物的同时产电,具有清洁、节能、经济等优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水处理领域的研究前沿。本文首先介绍了MFC原理和电子传递机制,分析影响其处理性能的关键因素(阳极材料、阴极材料、接种微生物、反应器构型和系统运行参数);然后回顾了近年来MFC在废水(生活废水、农业废水和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并拓展性地阐述了MFC与其他技术(电芬顿、光催化、人工湿地系统和微生物电解池)的耦合应用;最后指出MFC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可行的发展方向,包括深度挖掘机理、优化接种微生物种群、改进装置材料与构型、改善进水模式与运行参数和研究新的耦合系统等。  相似文献   
4.
多元统计模型在水环境污染物源解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6,(1):79-84
源解析是指对污染物的来源进行定性或定量研究的技术,查明水环境中污染物来源是有效治理污染的前提。介绍了多元统计模型在水环境中污染物源解析方面的几种常用方法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案例,分析了各模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指出了近年来对多元统计模型的优化研究情况。最后针对以往研究工作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水环境污染物源解析研究的新思路:多元复合模型的应用,利用统计学知识对现有模型的优化改建,GIS与源解析统计模型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态环境统计和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经验污泥产率系数(YQ)和以去除COD导致的污泥增殖来计算的污泥产率系数(YCOD),研究了进水COD、设计处理规模、处理工艺、区域分布等单一因素以及多因素与污泥产率系数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YQ平均值为1.33×10-4t/m3,YCOD平均值为0.81 kg/kg,YQ、YCOD总体呈正偏态分布;YQ平均值与进水COD、设计处理规模正相关,YCOD平均值与进水COD、设计处理规模负相关;YQ、YCOD平均值对应的COD区间范围为150~250 mg/L,设计处理规模为1×104~1×105 m3/d的污水处理厂YQ、YCOD...  相似文献   
6.
当前地表水体污染问题严重,准确掌握污染物的来源并从源头上对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是实现污染源有效监管的技术依据,也是我国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对国内外已有的水环境污染源解析技术归纳的基础上,着重对地表水污染物源解析受体模型中的成分/比值法、指纹图谱法、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和多元统计法等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国内外地表水污染物源解析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和展望,指出当前水环境源解析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现有源解析技术的局限性和约束条件难于满足,使得分析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污染源指纹谱不完整等现状制约了源解析的研究深度;特定区域污染源指纹谱的修订存在较多困难;现有模型仅反映过去时段对受体的贡献;源解析研究的目标污染物相对有限。对现有技术的完善与优化,各模型间的综合分析、耦合应用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