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18篇
化学工业   40篇
建筑科学   9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含盐有机废水来源、特点及危害,重点介绍了不同类型MBR及其组合工艺处理含盐有机废水的研究成果,从微生物学的角度,对嗜盐和耐盐微生物的适应机制和分类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了反应器中常见的嗜盐菌属和耐盐菌属。通过筛选、接种和驯化嗜盐菌及耐盐菌,可进一步优化MBR处理含盐废水工艺,为今后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员建  李若楠  徐楷  苑宏英  高富 《水处理技术》2022,(5):100-103+113
采用高锰酸钾(KMn O4)、紫外/过氧化氢(UV/H2O2)两种预氧化方式,通过改变氧化剂的投加量对三卤甲烷(THMs)、卤乙腈(HANs)生成势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预氧化方式均能很好的削减生成势,其中 UV/H2O2预氧化效果较佳。在 KMn O4预氧化过程中,KMn O4投加量为 5 mg/L 时,THMs、HANs 生成势去除率分别为82.7%、80.2%;在 UV/H2O2预氧化过程中,紫外光强 12 W,H2O2投加量为 5 mg/L 时,THMs、HANs 生成势减少幅度较大,生成势去除率分别增长到 83.1%、83.7%。当两种预氧化方式的氧化剂投加量均大于 5 mg/L 时,两种物质生成势去除率增长缓慢并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3.
天津某净水厂主水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江水,该水厂在常规工艺基础上增设预臭氧、后臭氧和活性炭强化工艺,以期进一步提升出水水质。建立小试试验装置,对以上各工艺强化常规工艺处理引江水的效果展开探讨。结果表明,絮凝剂PAC和FeCl3的最佳投加量均为17 mg/L;在常规工艺基础上增设预臭氧或后臭氧工艺可以有效提升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增设活性炭工艺可同时提升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增设后臭氧和活性炭工艺强化去除浊度和有机物的作用最显著。预臭氧和后臭氧的最佳投加量均为1.0 mg/L,当原水中溴离子质量浓度高达150μg/L时,常规-后臭氧工艺、预臭氧-常规-后臭氧工艺中臭氧的投加量应调整为≤0.5 mg/L。  相似文献   
4.
以二级出水作为唯一补给来源的天津市某景观湖泊(J湖)为例,于不同季节对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等4个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等3种方法对J湖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J湖的首要优先控制污染物是TN,其次是TP;4个季节均为劣Ⅴ类水体,但春夏季节相对于秋冬季节而言,J湖污染更为严重.最后,基于TN、TP和COD的监测数据与内梅罗污染指数进行多元线性拟合提出了各季度的水污染控制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磁絮凝强化技术处理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单元对固体悬浮物(SS)和铁浓度的进水要求,采用磁絮凝强化技术对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本文考察了混凝水力条件、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磁粉投加量及药剂投加顺序对磁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磁絮凝强化技术在快搅300r/min(2min)、慢搅100r/min(15min)、静置10min时,依次投加磁粉(40mg/L)、PAC(30mg/L)、PAM(4mg/L)时处理效果最好。在此运行条件下,SS和Fe3+去除率分别为97.61%、98.24%、絮凝指数(FI值)取得最大值、zeta电位绝对值最小,絮凝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磁絮凝强化技术对SS和Fe3+去除率分别可提高3.70%和10.82%,同时絮体最大沉降速度可提高33%。磁絮凝技术处理后的出水不仅可以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单元对SS和铁浓度的要求,还可以有效提高磁絮凝体的沉降速度,减小沉淀时间,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污泥膨胀一直是困扰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而微丝菌是污泥丝状膨胀中的主要丝状菌,因此对微丝菌本质规律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认识微丝菌,也可提供诸多控制污泥丝状膨胀的方法。综述了微丝菌在培养分离、生理特性和影像识别以及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微丝菌的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机械制造厂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切削液废水进行破乳预处理试验,比较8种絮凝剂的混凝破乳效果,研究了投加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以及调节p H对混凝破乳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综合技术可行性,优选出最佳破乳条件。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PAC)为最佳絮凝剂;废水加浓硫酸酸析,p H降至6后,PAC投加量为6 g/L,PAM投加量为0.1 g/L,混合快搅5 min,絮凝慢搅5 min,静沉30 min后,废水COD去除率可达61.2%。  相似文献   
8.
低温污水生物反硝化脱氮效果差,投加氧化还原介体有利于反硝化过程,不同碳源对反硝化脱氮过程有不同影响。本文考察了不同碳源(丙酸钠、甲醇、乙醇及乙酸钠)对低温投加氧化还原介体1,2-萘醌-4-磺酸盐(NQS)污水生物反硝化脱氮过程的影响。以硝态氮、总氮、亚硝态氮浓度、去除率和脱氮速率、化学需氧量(COD)、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变化对不同碳源的影响进行了表征,发现丙酸钠为碳源时的反硝化速率最高,最高为7mgNOx--N/(gVSS·h),分别是甲醇[0.88mgNOx--N/(gVSS·h)]、乙醇[2.72mgNOx--N/(gVSS·h)]和乙酸钠[1.97mgNOx--N/(gVSS·h)]为碳源时的8倍、2.6倍和3.6倍;硝态氮的最大去除率为61.5%,分别是甲醇(8.9%)、乙醇(6.6%)和乙酸钠(15.3%)为碳源时的6.9倍、9.3倍和4倍;总氮的最大去除率为47.4%,分别是甲醇(9.1%)、乙醇(10.3%)和乙酸钠(10.3%)为碳源时的5.2倍、4.6倍和4.6倍。  相似文献   
9.
滦河水质季节波动较大,仅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常规工艺处理,冬季运行压力较大。以引滦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臭氧预氧化、臭氧深度氧化、活性炭过滤、臭氧/活性炭组合处理等技术对常规工艺进行强化,考察各工艺对浊度、CODMn、UV254等指标的控制能力。结果表明:若要求出水CODMn低于1.0 mg/L,采用1.0 mg/L的后臭氧强化工艺即可实现;若对CODMn的控制要求达到0.85 mg/L,应选用1.0 mg/L的预臭氧强化工艺,但此工艺对UV254的控制能力较后臭氧弱;对浊度而言,活性炭过滤的效果优于两种臭氧强化工艺,炭滤池出水浊度可降至0.12 NTU;最优的出水效果来自1.0 mg/L后臭氧/活性炭组合强化工艺,浊度可降至0.10 NTU以下,CODMn和UV254分别降至0.50 mg/L和0.043 cm-1,可为饮用水厂的提标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连续流超声调控低水温SBR系统,分析超声调控对低水温活性污泥性能及群体感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低水温条件下,超声调控SBR系统的污泥产率系数(Yobs)降低至0.306 kgVSS/kgCOD,污泥减量率(SRE)为44.77%。超声调控并不影响活性污泥的正常沉降和系统的稳定运行,系统污泥容积指数(SVI)为121.2~148.0 mL/g,COD去除效果稳定,出水COD可达22mg/L。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升高,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分别升至74.71和29.23 mg/gMLSS,提高了63.2%和36.8%。超声调控对活性污泥信号分子浓度有较大影响,C4-HSL浓度为0.196 6μg/L,单位质量污泥的信号分子含量为0.044μg/gMLSS,分别为对照反应器的2.56和2.44倍。超声调控还导致C6-HSL、C7-HSL、C8-HSL、C10-HSL、C12-HSL和C14-HSL等信号分子浓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