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建筑科学   11篇
水利工程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浅论设计方风险管理和设计保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定静  范永敏 《建筑设计管理》2011,28(4):25-28,32
从设计方的角度,对设计方在设计过程各阶段所面临的主要工程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简要介绍了当前工程市场上的设计责任保险的必要性与局限性。结合工程案例,分析了设计方面临的主要风险事件,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限定中的创作: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新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建筑的改建在如今城市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研究老建筑的改变,不仅希望他们在改变外表的同时也在改变其内在的功能,更希望是建筑文脉的挖掘提炼与重新融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空间构形的内在可读性与在寻路之间的关系。在对常州某区域进行虚拟寻路实验后发现.空间构形的内在可读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主体在寻路过程中的表现。笔者相信研究结果对城市设计特别是寻路设计将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5.
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采用新型组合填料对黑臭河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预处理效果。此外,在动态培养、自然挂膜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最终确定了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8 h。预处理结果表明,该装置启动迅速,填料容易挂膜,对水体的适应性好,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高,当HRT=8 h时,对黑臭河水中COD、NH3-N、浊度的去除率分别高达53%、80%、80%,表明装填该新型组合填料的生物反应器对黑臭河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云昊  董艺  姜华 《时代建筑》2012,(1):172-177
文章结合具体建筑设计实践,全面介绍了现代都市建筑设计院近年来针对建筑设计市场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专项化现代建筑设计机构发展模式,在住宅、商业地产、医卫文教、建筑声学、既有建筑保护等专项化领域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现代都市院关注建筑师培养,通过设立人才成长通道及内训师等措施,为青年建筑师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带叠层桁架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整体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裕年国际商务大厦为带巨型叠层桁架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属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预应力混凝土叠层转换桁架的跨度和其所承受的竖向荷载均很大,是整个结构设计和施工的技术关键。为了研究该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了一个1:25 缩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以El Centro波、Pasadena波和Shw2002波为输入地震波,分别按设防烈度7度多遇、基本、罕遇、超罕遇以及8度罕遇、超罕遇地震作用进行试验,研究了模型结构在各阶段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位移和应变反应,以及结构的破坏形式和破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结构能满足7度抗震设防的“小震不坏”和“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8度超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仍不倒塌,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7度多遇、基本以及罕遇地震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叠层转换桁架基本处于弹性状态。图15表4参7  相似文献   
8.
王超  罗晓勇 《工业建筑》2013,43(3):142-146
某超高层建筑高243 m,主体结构采用了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基础选用桩筏基础形式。该工程主楼、裙房、纯地下室地下连为一体,形成大底盘主、裙地下连体建筑基础。为有效控制差异沉降,采用了变刚度调平设计、灌注桩后注浆和设置后浇带等有效措施。在简要介绍该工程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该工程基于结构布置、地质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的基础设计,重点介绍变刚度调平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横掠管束模型抽象于水利工程中的绕流柱体群或换热器中的绕流管束。引用周期性边界条件将模型简化,通过数值模拟技术考察了不同雷诺数下的流场和温度场。经过比较发现随着Re数的增大,流动由稳态转变为出现较大的涡,接着涡变小,随后又变大这样的一个循环过程。这是由于随着Re数的增大,惯性力、粘性力与不断生成的微小漩涡三者的共同作用导致。换热过程与流动密切相关。此外,研究了监测点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流动呈现出非线性特性,随着Re数的增大,数值解从稳态过渡到周期性振荡最后发展为混沌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海外建筑设计在中国”大家谈汇集海内外各年龄段建筑师及相关人士的发言.基于个人和地方的经历,讨论海外建筑设计在中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以及近30年历史的回顾,对外国建筑师的设计策略以及我国决策者和设计行业进行反思,期待措建更加健康、公平、公开的创新设计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