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雨是城市内涝的主要诱因之一,不同降雨特征对于城市内涝风险的影响也有所区别。为了进一步挖掘降雨特征对城市内涝风险的影响,采用综合流域排水模型(InfoWorks ICM)构建了我国南方某城市的内涝模型,系统分析了设计降雨的雨型和历时特征对城市内涝模拟结果的影响。在4个重现期的3种降雨雨型和3个降雨历时条件下,共计36个不同降雨情景对研究区的内涝情况进行模拟。通过对比不同模拟情景下的积水深度、积水面积以及积水量等结果发现:在相同降雨雨型和重现期条件下,降雨历时对积水深度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别;在不同降雨雨型和降雨历时模拟情景中,积水点的位置基本保持一致,而积水面积受降雨雨型和降雨历时的双重影响;峰值积水量受降雨雨型影响较大,受降雨历时影响较小,而积水总量受降雨历时影响较大,受降雨雨型影响较小。研究中量化分析了不同设计降雨特征对城市内涝模拟结果的影响,旨在为合理地开展城市内涝预警以及应急管理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邢兆泳  潘毫  韩玉珍  徐萌  何纪忠  聂小凡 《中国矿业》2022,(12):159-164+171
以杭州地区某紧邻地下车站一侧开挖深基坑工程为背景,运用三维数值模拟及实测数据剖析等手段,分析了地下结构位移超过预警控制值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基坑土体开挖卸载为既有地下结构产生位移变形的重要影响因素;基坑支撑刚度的合理设定是控制变形增幅的关键措施;软土地区基坑拆撑、回筑阶段的变形增量不可忽视;围护施工质量是保障基坑及既有地下结构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工程采用的加强支撑刚度、缩短架撑时间等优化控制措施总体保障了邻近地下结构的运营安全,为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杭州中心项目位于杭州市武林广场核心商圈,设6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约30.2~36.0m,紧邻地铁1号线和3号线盾构隧道。针对该工程所面临的深厚软土深大基坑变形控制和敏感设施保护难题,综合采取了地下室平面及竖向优化布置、分坑施工、软土时空效应定量控制等多种技术。介绍了该项目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要点,总结了该深大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围护体系和邻近地铁设施的变形发展规律,分析了软土地基超深基坑变形性状。结果表明,地下结构施工全部完成后成功地将邻近盾构隧道的水平变形、竖向变形及水平收敛变形均控制在5mm之内,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研究非液化场地中桩-结构体系地震响应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含有一定深度的松砂层非液化场地土-结构体系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试验,分析非液化场地和群桩基础的加速度地震响应特征,并对土体侧向变形规律以及桩基弯矩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输入0.05g拍波时,土体与桩基对加速度反应表现出放大作用,且距离结构较远处土体对加速度放大作用更加明显;当输入0.3g汶川地震卧龙台地震记录时,加速度只在远离桩基的土体中加速度反应有一定放大;桩身最大弯矩均超过60N·m,并且桩基弯矩幅值呈现出桩顶弯矩小(靠近桩顶处)、下部弯矩大(靠近桩端处)的规律,且在土层交界面附近弯矩存在突变;上部结构加速度反应自上而下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地震动Arias强度值减小明显,刚性场地上的结构地震动Arias强度是位于土体上结构的3~4倍,说明土体的耗能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地下空间建设技术现状和城市化发展需求,本项目重点进行了城市大型地下空间暗挖建造与地下水渗流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包括: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建造大型地下结构关键技术研究、浅埋暗挖大直径管幕法地下结构建造技术研究、地下空间建造设计过程中的地下水渗流控制技术研究等,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下空间开发技术成果和体系,并通过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示范应用,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有效提升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开发能力和建造技术集成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结构沉降控制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铁6号线朝阳门站至东大桥站区间隧道采用平顶直墙结构垂直密贴下穿既有2号线朝阳门站。采用FLAC~(3D)模拟分析了密贴下穿施工引起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规律,据此提出了下穿施工期间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控制方案,并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对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进行了分析与安全性评价,主要取得以下认识:下穿段两沉降缝间的既有地铁车站结构为沉降控制的重点区域;区间隧道下穿施工期间,初支背后回填注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千斤顶顶升则是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控制的关键措施;隧道开挖初期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显著,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千斤顶顶升力并加强注浆质量,确保了下穿施工期间既有地铁车站的结构安全。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新建隧道密贴下穿既有地下结构等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7)
为了探究火灾发生后风机启动时间对地铁区间烟气控制的影响,现以内径为5.5m圆形盾构地铁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火源功率(5、7.5、10 MW)下隧道内烟气的温度分布,分析了4种火灾工况下隧道顶部最高温度值以及出现位置,研究了风机延迟启动时间对隧道内烟气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顶部最高温度随火源功率增大而增高;纵向通风风速会造成隧道顶部最高烟气温度区域向通风方向偏移,但随着火源功率增加,排烟风速的影响会逐渐减弱;延迟启动风机会破坏烟气层的稳定性,导致烟气沉降到列车的车厢位置,从而会影响乘客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地面线路所引起环境振动的衰减规律特性,基于振动衰减的复合回归方法,以距线路中心100 m范围内自由开阔场地为研究区域,在时域与频域分析地面线路振动波传播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地面线引起的振动传播以表面波为主,随与线路的距离的增大逐渐衰减;振动加速度呈现宽频特征,频域中20 Hz~100 Hz的成分数值较大;高频振动幅值随距离的增加衰减明显。地面振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其激励频率对应于轨枕间距激励引起的频率和轮轨耦合作用的频率。土体吸收系数α与频率基本呈正比,比例系数为3×10-4。给出了中软土条件下地面振动VLZmax的振动衰减复合回归曲线,可为今后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考虑受火时间、柱轴压比的影响,进行了考虑火灾升降温作用影响的高温后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升降温过程中和高温后阶段均保持柱顶竖向荷载的恒定。通过试验对高温后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及滞回性能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考虑升温阶段、降温阶段以及火灾后三阶段材料本构关系的转化以及型钢与混凝土之间、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界面的黏结滑移特性,建立了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温度场以及火灾后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所得温度场以及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的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使用故障树分析法(FTA)对不间断电源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FTA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方法,用于识别导致系统失效的所有潜在因素。文章将FTA法应用于不同工作方式下UPS系统的可靠性参数的计算,主要包括故障率、平均无故障工作间隔等参数,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通过比较系统的可靠性参数,可以发现UPS并联方案和双母线方案可显著提升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