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水利工程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6,(1):19-21
针对渭河下游二华夹槽地区洪水灾害频发、损失严重的问题,通过实测资料对渭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渭河下游河道在1960年4月—1973年10月三门峡水库二期改建前淤积比较严重,泥沙淤积的重心在渭淤26以下河段,1973年10月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以来,淤积有所减缓;自2002年汛后以来,渭河下游经历洪水后河道总体呈冲刷态势,河槽普遍展宽刷深,基本呈上、下段冲刷,中间淤积的特点;渭河下游泥沙淤积难以持续下降,在未来如遇不利水沙条件,淤积加重的可能性仍将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2.
2011年渭河综合整治实施以来渭河中游部分河段冲刷显著,为理清中游冲刷的主要原因,本次采用输沙率法、断面法两种方法计算不同时期河段、滩槽冲淤量的对比分析来探索中游河道冲刷原因;对比分析表明:渭河中游2003年~2010年期间冲淤变化是河道自然冲淤正常动态波动,近期2011年~2015年期间主要是综合整治人工大量取土扰动造成的,自然冲淤居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3.
泾河流域干旱特征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泾河流域SWAT水文模型模拟得到的各子流域降雨量、潜在蒸发量以及土壤特征值为基础,建立修正的帕默尔旱度模式,并将流域划分为平凉片区、庆阳片区以及咸阳片区3个子区,对各子区内干旱情势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以及持续性特征进行了对比评估。研究发现:平凉片区、咸阳片区较庆阳片区更趋干旱,存在潜在灾害风险。从季节上看,秋旱在3子区中发生频次最高,且多为重旱;春旱多频发于庆阳片区与平凉片区,且以轻旱为主;冬旱以咸阳片区发生频次最为频繁,亦多表现为轻旱。连旱在平凉片区发生频次最高,但程度偏轻,持续时间偏短;在庆阳地区情况类似;咸阳地区连旱发生频次少,但程度严峻,持续时间长。3个片区均有变"湿"趋势,以咸阳片区最为明显。总体说来,流域内旱情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时偏重,在80年代以及2000年后相对偏轻。旱情有自西南至东北变缓的趋势,其中南部易发持续性重旱,西北部频发间断性轻旱。  相似文献   
4.
1概述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全长818km。咸阳铁路桥以下至河口为下游,长208km。为了有效地护滩、护岸、护堤和控制河势,渭河下游共修建66处河道整治工程1388座坝(垛、护岸),其中受三门峡水库影响较严重的高陵以下河段建有河道工程49处,860座坝(垛、护岸),对维护河势稳定和行洪畅通发挥了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量应急调度的实际和机制,在应急调度过程中引入人工智能领域的事例推理技术,依据事例推理理论方法原理,构建了事例库,通过探讨事例的检索方法,应用遗传算法计算各属性的权重,构建了水量应急调度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渭河流域水量应急调度。计算结果表明,基于事例推理方法的水量应急调度具有快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于突发和应急事件,能够迅速确定应对方案。本模型可对未来的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采用滑动平均、累积距平、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陕西渭河流域1961年-2013年降水变化特征;采用滑动t检验、有序聚类、双累积曲线分析法分析径流突变性。结果显示:渭河流域降水量整体呈减少趋势,平均年降水日数为86d;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秋两季;春、秋两季降水量呈现明显减小趋势;大雨日数与年平均降水量显著正相关,年平均降水量越大,年平均大雨日数出现频次的越高;流域西部和北部暴雨强度呈现增大趋势,东部和南部暴雨强度呈现微弱减小趋势。渭河华县站径流的突变点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和90年代初,降水量的变化与径流变化的趋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为了科学协调水资源短缺地区农业用水与生态基流的矛盾问题,推动生态基流保障工作开展,从优先保障生态基流后农业受到影响的角度出发,确定了不同保障水平下的农业损失量。以渭河干流宝鸡段为例,定量计算了生态基流调控值在5~10 m~3/s之间时宝鸡峡灌区的农业产值损失与产量损失,并分析了生态基流保障前后保障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态基流调控值在5~10 m~3/s之间时,平水年农业产值损失在1. 04×10~8~2. 54×10~8元之间,枯水年农业产值损失在2. 99×10~8~4. 06×10~8元之间,特枯年农业产值损失在4. 78×10~8~6. 61×10~8元之间。减少农业灌溉引水后,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志丹县地表水水质不佳且利用难度大,因此地下水一直是重要的供水水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水开采量快速增长,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比例由1980年的55.4%提高到2005年的86.2%,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承压水利用不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为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对志丹县进行了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并提出了各分区保护目标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黄河中游支流无定河流域水沙情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径流量与输沙量都出现了急剧减少的现象,其年径流量与输沙量序列变异类型(尤其是趋势变异、均值跳跃变异及方差变异)的信息重叠问题尚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导致很难给出较为准确的变异归因解释。为此,以无定河流域10个水文站的实测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验模态分解、STARS法和迭代累积平方和(ICSS)法对年输沙量序列进行趋势变异、均值跳跃变异和方差变异检验,识别无定河流域年输沙量序列变异的类型构成。同时,采用双累积曲线探讨无定河流域的水沙关系变化,并结合流域实际,分析变异类型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无定河流域年输沙量序列的变异类型均为复合类型,且复杂多变,其中趋势变异主要为先减后增型,均值跳跃变异为向上向下型和下沉型,方差变异主要为振幅缩减型; 归因分析结果显示,无定河流域的淤地坝建设驱动年输沙量序列的下沉型均值跳跃变异,与其他水土保持措施一起驱动序列的趋势变异和方差变异; 年降水量及沙尘暴频率因变化较小,仅在趋势变异上有微弱影响; 淤地坝施工期间强降水引发的水土流失和淤地坝拦沙后清水下泄引发的河道冲刷驱动年输沙量序列均值向上的跳跃性变化,而淤地坝群淤积库容随时间的衰减则应该是驱动年输沙量序列趋势变异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0.
1960-2017年北洛河下游冲淤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60-2010年北洛河状头站实测水沙及1960-2017年北洛河下游淤积断面测验资料,采用原型观测的方法,统计分析了北洛河下游泥沙淤积量、典型横断面及河道纵比降变化,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状头站的径流量及输沙量变化趋势进行显著性检验,探讨了北洛河下游冲淤变化特点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960-2017年洛淤1~洛淤21河段累计淤积泥沙2.870×10^8m^3,期间滩面淤高、河道纵比降自1965年的1.618■持续增大至2017年的1.941■,三门峡水库蓄水初期及高含沙洪水是河道淤积的主要时期,其中1994年高含沙大洪水河段泥沙淤积量占累计淤积量31.3%;水沙条件及潼关高程是影响北洛河下游冲淤变化的主要原因,2000年以来,北洛河下游径流量、输沙量显著减小,2000-2010年状头站多年平均汛期输沙量比1960-2010年减少67.5%,漫滩大洪水少有发生,加之在三门峡水库原型试验按非汛期最高水位不超过318.0m运用期间潼关高程缓慢下降,北洛河下游冲淤态势总体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