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雷公藤(Triptergium wilfordii)角斑病病原福木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ra elaeodendri)的生物学特性及侵入方式研究表明,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7-29℃,以胡萝卜培养基生长最好,pH值4.5-9.0适合生长.产孢最适温度31℃,最适pH值为6,燕麦培养基最适产孢.孢子萌发最适温度31℃,最适pH值为3,雷公藤汁液及暗培养条件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且萌发需要一定的湿度.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接种24 h时萌发芽管直接从背面气孔侵入雷公藤叶片.  相似文献   
2.
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高斯信誉模型的分簇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章静  许力  徐道炜 《计算机工程》2010,36(17):169-172
针对传感器网络中的分簇安全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安全分簇算法,将基于高斯分布的节点信誉模型作为选举簇头的标准,使簇头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从而提高网络安全性。分析及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改进了簇和簇头的分布方式,能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安全性,可以适应更多的网络初始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液结合异抗坏血酸钠对鲜切梨的保鲜效果。方法:以鲜切砀山梨为材料,探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25(处理1)、0.50(处理2)、0.75 mg/m L(处理3)的银杏叶提取液结合1%的异抗坏血酸钠(D-sodium ascorbate,D-VCNa)溶液对鲜切砀山梨在4℃条件下贮藏品质的影响。采用SPSS软件分析了贮藏期间鲜切梨的呼吸强度、质量损失率、色差、VC含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SSC)、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力、相对电导率及pH值的变化等。结果:不同质量浓度黄酮的银杏叶提取液结合D-VCNa溶液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减缓鲜切梨的呼吸强度、质量损失率、色差的增加,减缓VC含量、硬度、SSC的下降速率,延迟褐变发生、POD活力高峰的出现时间,抑制果实pH值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结论:银杏叶提取液结合D-VCNa对鲜切砀山梨的贮藏品质有一定的保鲜作用,其中以总黄酮含量为0.50 mg/m L银杏叶提取液结合1%的D-VCNa溶液处理的鲜切梨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SPOT-5卫星数据以其优越的性价比,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在阐述遥感图像融合原理的基础上,以SPOT-5全色与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应用IHS变换、PCA融合、Brovey变换、乘积变换和HPF融合等5种比较常用的融合方法,从提高空间分辨率和保持原始图像光谱信息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评价,探讨最适合于SPOT-5图像的融合方法.结果 表明:在各种融合方法中,HPF与IHS融合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油茶芽苗砧嫁接体发育过程中的死亡率、可溶性糖含量、相对电导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研究嫁接体的亲和性生理.结果表明,嫁接体与对照实生苗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差异很大.嫁接体的死亡率在嫁接后16 d达到最高;CAT活性峰值出现在嫁接后20 d,是对照的339%;POD活性在嫁接后18d达到最高,是对照的187%;SOD活性在嫁接后26 d达到最高,是对照的136%;可溶性糖含量在嫁接后24 d达到最高.是对照的118%;相对电导率在嫁接后6和24 d出现2个高峰,分别是对照的107%和121%.可见,嫁接后的前26 d是嫁接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相关分析显示,嫁接体的死亡率与P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与SOD活性不相关,表明POD活性可能是影响嫁接成活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烟草内生菌的烟碱降解机制,以一株具有高效烟碱降解功能的内生菌G16为对象,通过降解培养及代谢产物分析,对其烟碱降解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经鉴定为Rhizobium sp.G16,在烟碱培养基中的生长符合Slogistic模型,烟碱对G16菌株的最大生长抑制浓度为4000 mg/L;G16菌株的烟碱降解受到pH、接种量及烟碱浓度的影响,其降解过程可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描述;对G16菌株降解烟碱的中间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发现主要为尼古丁提林、3-(3,4-dihydro-2H-pyrrol-5-yl) pyridine、脱甲基尼古丁、2,3-联吡啶、可铁宁等物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油茶芽苗砧嫁接口和对照实生苗愈伤口的发育差异,在处理后的2-55 d对嫁接口和愈伤口间隔取样,检测苯丙烷代谢若干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嫁接口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极显著低于愈伤口;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嫁接后的第14-35天极显著高于愈伤口;苗木重量、纤维素含量、绿原酸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愈伤口无显著差异;各生理指标变化的拐点数量和所处时间与愈伤口不同.相关分析表明:嫁接口的PPO活性与苗木重量,绿原酸含量与纤维素含量,绿原酸含量与苗木重量之间的相关性与愈伤口相当;绿原酸含量与PPO活性,绿原酸含量与POD活性,纤维素含量与苗木重量之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愈伤口;而PPO活性与POD活性,PPO活性与纤维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却低于愈伤口.  相似文献   
8.
塘背河小流域位于赣南革命老区和全国第一个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腹地,是我国第一批水土保持治理试点小流域,系统、科学评估塘背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成效,对赣南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水土保持高效治理技术模式提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40a遥感影像数据和水土保持治理数据,基于NDVI阈值分割法,开展了塘背河小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变化以及水保驱动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塘背河小流域植被覆盖度由1975年的22.91%已提升到2014年的86.87%,随时间呈递增趋势;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有差异性,时间上主要分为植被覆盖迅速增长期(1975-1989年),植被覆盖自我修复完善期(1989-2001年)以及植被覆盖稳固发展期(2001-2014年)3个阶段,空间上分为上游原有植被自我修复区、中游人工半干预植被修复区和下游人工直接干预植被修复区3个分区;植被覆盖与水土保持工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后期水土保持政策实施以及水土保持新技术、模式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植被覆盖空间上的差异性,对于植被修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人类大规模农林开发在植被修复研究方面,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浙江桂叶油,以每100 g样品100 mL水量比例进行水蒸气蒸馏,蒸馏2.5 h后再用酒精浸提3 h,最后得率为1.8%,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60种成分,鉴定成分占浙江桂叶油成分的98.57%,其中对伞花烃含量最高,为22.1%,桂醛含量较低,只有0.162%,未检出食品中禁用的黄樟油素.浙江桂叶油的主要成分与同属其他植物有较大的差异,因而利用途径不同.  相似文献   
10.
研究毛竹扩张机制可为推进森林资源科学经营和提升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提供依据,遥感难以直接探测毛竹地下茎的生长潜向,必须依赖毛竹扩张的表面特征变化,方可监测毛竹扩张过程的变化。为此研究以竹—杉混交林为对象,选择毛竹扩张杉木林过程中遥感可量化的表观因子(林分光谱特征、林分密度、林分叶面积指数),构建表观特征综合监测模型,分析表观特征综合指数与扩张程度的内在关系,揭示毛竹向杉木林扩张过程的动态变化。其中各表观因子的获取方式为:(1)通过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植被指数获得林分光谱特征和林分叶面积指数;(2)采用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获取林分密度。结果表明:林分光谱特征中复合植被指数、林分密度、林分叶面积指数均随扩张程度的加深呈上升趋势,林分光谱特征中的黄色因子反之;表观特征综合指数为0.348×复合植被指数+0.054×黄色因子+0.041×林分密度+0.558×林分叶面积指数,表观特征综合指数与扩张程度呈较正相关(R2=0.574),利用表观特征综合指数指示毛竹扩张程度具有合理性,表观特征综合指数随扩张程度的加深而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